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薄弱学校改进的实践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7-04-29 15:01

  本文关键词:薄弱学校改进的实践与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薄弱学校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还可能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基础教育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因此,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改造薄弱学校不仅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教育研究者重要的前沿研究课题。 国家对薄弱学校改进愈来愈重视的情况下,薄弱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此基础上,薄弱学校的内涵发展显得尤为紧迫。本研究更多地从薄弱学校自身出发,探究薄弱学校在当前政策环境背景下的现实选择以及学校内部各类主体在改进中的责任担当。 本研究在文献整理和相关理论把握的基础上,对几所曾经“薄弱”如今己“脱贫致富”的学校进行了调查,把握薄弱学校的“薄弱”状况及导致“薄弱”的原因。具体而言,“薄弱”状况主要表现为:办学条件艰苦,教师队伍薄弱,学校管理实效性有待提高,社会声誉不高,以及优质社会资源不足等方面。而国家的重点校政策、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以及学校内部管理效能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是造成“薄弱”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几所曾经的“薄弱学校”的调查发现,这些学校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以实现“脱贫”目标,即,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发挥校长的积极引领作用,培育学校文化,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以学校特色为突破口等。调查中还发现,薄弱学校在改进实践中存在强调课堂教学、忽视课外活动,强调教材、忽视课程资源的开发,统一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师思维模式的趋同化等问题。 基于对学校实践的调查和理性思考,我们总结出值得借鉴的有益启示: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组织结构是前提,校长领军人物作用的发挥是关键,学校文化的积极引导是支撑,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以及走特色办学之路是改进的保证。最后,文章还就薄弱学校改进提出相关建议:全面贯彻校本理论;积极实施自我诊断,把握问题的症结;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评价机制;与教育研究专家合作,共同推动学校发展,并建立良好的对外沟通机制等。
【关键词】:薄弱学校 内发式发展 改进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7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论7-14
  • 一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7-9
  • (一) 问题提出7-8
  • (二) 研究意义8-9
  • 二、文献综述9-13
  • (一) 薄弱学校改造的政策研究9-10
  • (二) 薄弱学校外促式发展研究10-11
  • (三) 薄弱学校自身发展研究11-12
  • (四) 薄弱学校改造的内外综合研究12-13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3
  • (一) 研究思路13
  • (二) 研究方法13
  •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13-14
  • 第一章 薄弱学校发展的理性思考14-24
  • 一、核心概念界定14-16
  • (一) 薄弱学校14-15
  • (二) 学校发展15-16
  • 二、薄弱学校改进的必要性16-17
  • 三、学校发展的主要理论17-24
  • (一) 组织理论18-19
  • (二) 领导与管理理论19-21
  • (三) 学校内发式发展理论21-22
  • (四) 教育公平理论22-24
  • 第二章 薄弱学校的调查分析24-32
  • 一、薄弱学校的“薄弱”状况24-28
  • (一) 办学条件艰苦,教师队伍薄弱24-26
  • (二) 学校管理实效性有待提高26-27
  • (三) 社会声誉不高,优质社会资源不足27-28
  • 二、薄弱学校“薄弱”的主要原因28-32
  • (一) 外部原因28-29
  • (二) 内部原因29-32
  • 第三章 薄弱学校改进的实践策略及存在的问题32-41
  • 一、薄弱学校改进的主要实践策略32-38
  • (一) 创新学校管理机制,调整组织结构32-34
  • (二) 发挥校长领军人物的引领作用34-35
  • (三) 积极培育学校文化35-36
  • (四) 积极探寻特色发展之路36-37
  • (五) 采取多种方式提升师资队伍水平37-38
  • 二、薄弱学校改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8-41
  • (一) 过于强调课堂教学,忽视课外活动39
  • (二) 强调教材,忽视课程资源的开发39
  • (三) 统一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师思维模式的趋同化39-41
  • 第四章 薄弱学校改进的启示及建议41-66
  • 一、薄弱学校改进实践的启示41-53
  • (一) 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组织结构设计是改进的前提41-43
  • (二) 出色校长的引领作用是关键43-45
  • (三) 学校文化的积极引导是支撑45-48
  • (四) 寻找突破口,实施特色办学是“脱贫”的可行之策48-50
  • (五) 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是“脱贫”的保证50-53
  • 二、对薄弱学校发展的建议53-66
  • (一) 全面贯彻校本理论思想54-55
  • (二) 积极开展自我诊断,探寻学校问题的症结55-59
  • (三)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评价机制59-61
  • (四) 与教育研究专家合作,共同推动学校发展61-63
  • (五) 积极建立良好的对外沟通机制63-66
  • 参考文献66-69
  • 致谢69-7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0-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利民;有效学校的六个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2 冯宏义,许明;美国扶助薄弱中小学的主要措施[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3 张东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资本障碍及其政府治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刘伟东,梁秀山;内发式发展论——一种新的地域经济理论[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04期

5 刘要悟,肖彦卿;试论改造城市薄弱学校的方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6 张俊平,王伟,徐然,翁斌,熊杰;洋思的魅力[J];江苏教育;2002年01期

7 冉亚辉;;浅论基础教育中薄弱学校的形成原因[J];基础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8 卢长智;孔超琼;;薄弱学校建设的后发优势分析——基于上海市推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的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06年02期

9 李慧;杨颖秀;;薄弱学校改进中行政部门的政策责任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0年22期

10 贺武华;;英国“教育行动区”计划改造薄弱学校的实践与启示[J];教育科学;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雪苏;学校组织结构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姚琳;义务教育师资力量均衡发展的对策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俞伟娟;学校发展规划与学校发展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凤芹;中小学校本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田永霞;中小学校长决策风格[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赵兵;学校教学制度转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卢维兰;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郑玉莲;基于学校改进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薄弱学校改进的实践与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5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35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2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