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道德敏感性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20:27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道德敏感性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师范大学》 2011年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道德敏感性的关系研究

徐桂云  

【摘要】:道德敏感性是指个体以道德生活和经验为基础,对道德价值的一种优先反应倾向性与敏锐的觉察和解释道德问题的一种能力。道德敏感性的提高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个前提,但对于如何提高道德敏感性,又缺乏科学的方法。许多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和人格是影响个体道德敏感性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试图对大学生道德敏感性的特点进行深入调查,并针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道德敏感性三者的关系进行探讨。 本研究从石家庄市随机抽取四所大学,从大一到大四四个年级中随机抽取1200名被试。以《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和《倾向性道德敏感性问卷》为测验材料对大学生施测,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大学生道德敏感性现状 大学生在移情内疚、移情烦扰两个维度上表现出较高的道德敏感性,在觉察频率上表现出较低的道德敏感性。在性别方面,道德敏感性总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只在觉察频率、移情内疚水平上女生表现出更高的道德敏感性,在惩罚倾向水平上男生表现出更高的道德敏感性。在年级方面,道德敏感性总体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在地域方面,道德敏感性水平差异不显著。 2.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 不同性别学生在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父亲情感温暖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父亲情感温暖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父亲拒绝、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四学生的父母情感温暖因子得分低于其他年级;大四学生的父亲拒绝因子得分低于其他年级。父亲情感温暖与母亲情感温暖因子上地域差异显著,农村得分显著低于城镇与城市。 3.大学生人格的现状 性别方面,在爽直、利他、重情三个因子上男女生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除了在利他因子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其他因子都是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年级方面,除随和因子外,人格其它因子在不同年级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四年级在随和因子上得分最低。地域方面,在人格的大多数因子上无显著差异,只是在活跃、严谨因子上差异显著,在活跃因子得分上,城市得分高于农村。在严谨因子上,农村得分高于城镇与城市。 4.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道德敏感性、人格与道德敏感性、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5.父母教养方式通过人格影响道德敏感性,人格在父母教养方式与道德敏感性之间起中介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44.2
【目录】: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艺;大学生家庭责任心的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杰,赵宏义;略论道德敏感性[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王登峰;《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3 孙建功,刘秀芬,杜鹃,徐焕章,崔惠民;大学生人格偏离的评定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J];疾病控制杂志;2003年04期

4 孔庆蓉;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家庭关系的研究[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年03期

5 侯晶晶,朱小蔓;诺丁斯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6 韦耀阳;;大学生道德敏感性影响因素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06期

7 陈陈;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杨云云;佘翠花;张利萍;;儿童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城乡比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郑信军;岑国桢;;内隐与外显倾向性道德敏感的关系及其预测源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3期

10 蒋奖;鲁峥嵘;蒋傼菁;许燕;;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建伟;大学生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承舟;;论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叶琴;刘爱花;;从阿德勒的人格理论谈心理健康与治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3 卓丽芳;;疏于治国 慵于齐家——唐中宗的人格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4 徐畅;高职学生人格优化之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秦云;;“窦蔻现象”对青少年人格素养教育的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6 邹磊磊;;关怀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邱天龙;;高校贫困生健康人格的构建[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牛荣华;姜桂兰;张新柏;李莹;;大学新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及其相互关系[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黄树香;班兰美;;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王建中;;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倩云;;小学高年级学生问题行为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李桂华;胡进;李宜衡;;消费者关爱对寿险购买意向影响的实证分析[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3 李桂华;胡进;李小翠;;消费者关爱对寿险购买意向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白葵阳;钟菲;;“坦白”告别的灵魂潜语——从《多余的话》看瞿秋白的人格特征[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三辑)[C];2009年

5 张文;;“非犯罪人化”刑事政策初探[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伍业光;;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在中国的应用[A];江苏民政医学2000论文资料汇编[C];2000年

7 李启荣;苗国栋;阳琼;余金龙;;强迫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特点及其对患者的影响初探[A];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集(1988-2008)[C];2008年

8 尚秀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人格发展的影响[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房山海;陈毅文;陶然;贾辉;贺峰;;网络成瘾青少年家庭亲密度及家庭教育方式对比研究[A];首届全国网络成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晋蜀;严峥;李昆;郭涛;郭鹏;刘华;;家庭教养方式研究概况及对青少年网瘾行为的影响[A];首届全国网络成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张晓明;主体幸福感模型的理论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兆良;宽恕内涵的本土心理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4 邵二辉;西南少数民族和谐人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张戈;大学生体育锻炼促进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龚春蕾;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洪明;从“管理”到“辅导”:班级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金荣;3-12岁儿童人格的结构评定及其发展特点的追踪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冯平;压抑与超越:高校管理异化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雪猛;我国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调查与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徐敏;小学生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寒;大学生道德缺失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俊嬴;母亲人格对其教养方式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娟;基于人格因素的大学生课外英语学习模式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晓燕;当代大学生交往障碍及调适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张莺;大学生健康人格及其教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魏良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成绩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张煜;高中思想政治课与中学生人格教育[D];苏州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晓阳;论责任的内涵、根据、原则[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徐玉玲;叶浩生;;责任心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3期

3 沈国桢;浅析责任的涵义、特点和分类[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4 石燕;;城市独生子女空巢家庭的阶段划分与特征[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陈陈;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赵兴奎;张大均;;责任和责任心的涵义与结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年01期

7 李洪曾;幼儿责任心评价量表的制订[J];山东教育;2002年Z3期

8 王美萍,张坤,张文新,Andrew J Fuligni;青少年家庭义务感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3期

9 李明;叶浩生;;责任心的多元内涵与结构及其理论整合[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3期

10 蒋奖;鲁峥嵘;蒋傼菁;许燕;;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云飞;顾客攻击行为的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程岭红;青少年学生责任心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明辉;管理者责任心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4 李雪;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文静;中学生家庭责任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卓琴;员工工作责任心结构及其问卷编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肖海军;研究生婚恋责任感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罗香群;大学生责任心问卷的编制与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秋颖;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价值观与社会责任心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兵;当代大学生的家庭观的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杰,赵宏义;略论道德敏感性[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王登峰,崔红;文化、语言、人格结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王登峰,崔红;编制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的理论构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4 崔红,王登峰;中国人的事物指向、他人指向和自我指向特点[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王登峰,崔红;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理论和实证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崔红,王登峰;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确认与形容词评定结果[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7 王志梅;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6期

8 答会明,李梦月;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9 付云,刘秀芬,孙建功;医学生心理问题有关因素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1期

10 杨美荣;河北省3所大学城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明证;内隐态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敏;;细读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以《婴宁》为例[J];文教资料;2008年28期

2 郑信军;岑国桢;;道德敏感性:概念理解与辨析[J];心理学探新;2009年01期

3 郑信军;岑国桢;;基于无结构性问题的道德敏感性测评初探[J];应用心理学;2008年04期

4 韦耀阳;;大学生道德敏感性影响因素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06期

5 王敬群,刘光华;初三学生焦虑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0年06期

6 郑信军;岑国桢;;道德敏感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1期

7 周喜华,符明秋,于志涛,李小军;孤独与父母教养方式、体育参与的相关性研究[J];体育学刊;2004年02期

8 王中会,刘俊香;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9 易高峰;易连云;;农村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焦虑水平的相关研究[J];教育探索;2005年12期

10 彭莉;范兴华;;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霄霞;郑信军;;道德敏感性测评研究概观[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晓笳;胡珍玉;张文武;周东升;;民工子女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袁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探讨[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吴超;杜凌阳;傅正闯;;社交恐惧症患者的16PF测试及父母教养方式调查分析[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李小静;;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焦虑症的影响[A];精神科护理新进展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莉佳;何金彩;刘文;寿晓夏;曾雷雷;;网络成瘾倾向青少年与非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比较研究[A];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6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郭辉;丁万涛;马晓韵;王雷;林春燕;;家庭心理干预对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和小学生个性的对照研究[A];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二○○八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杜文东;肖海雁;;医学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童秋萍;唐日新;罗洁琴;;初中学生心理弹性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黄小忠;应柳华;陈丹倩;诸常初;;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儿童焦虑倾向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胥晓琦;[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2 邢少红;[N];金华日报;2005年

3 刘文;[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4 河南省心理咨询中心 秦步盘;[N];河南日报;2001年

5 黄 恩 邢少红;[N];金华日报;2005年

6 陈芝蓉;[N];健康报;2004年

7 健康时报特约专家 赵晨滨;[N];健康时报;2006年

8 张磊;[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张鑫莲;[N];中华建筑报;2011年

10 本报实习生 王宏美 本报记者 邱曙东;[N];解放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信军;道德敏感性[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申自力;自尊情感模型假设的检验[D];中南大学;2009年

3 王海英;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周雪婷;父母教养方式、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许碧云;结构方程模型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4年

6 刘在花;小学生社会智力的结构、特点、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许思安;汉族、壮族、蒙族、纳西族人格结构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俞蓉蓉;反社会型人格特质的结构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9年

9 刘玉新;高中理科资优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桂云;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道德敏感性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杜飞月;中学生道德敏感性的测评与特点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波;儒家仁爱观对大学生道德敏感性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5 赵莉莉;中学生习得性无助感及其与学业自我效能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年

6 高红;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焦虑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父母人格之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石晶;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赵文;高中生学习倦怠与父母教养方式、心理控制源关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许丽莎;道德同一性和敏感性对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10 麻晓磊;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相关机构

>浙江大学

>吉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相关作者

>李改 >焦岚

>许碧云 >刘玉新

>万增奎 >韩煊

>俞蓉蓉 >申自力

>周雪婷 >张丽华

>周亚娟 >赵小云

>王海英 >许思安

>刘在花 >朱勤

>郑信军 >刘文

>唐本钰 >张玲玲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道德敏感性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3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93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7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