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论杜威兴趣教育思想及其对学生管理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6-09-23 06:54

  本文关键词:论杜威兴趣教育思想及其对学生管理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南师范大学》 2012年

论杜威兴趣教育思想及其对学生管理的启示

傅煜平  

【摘要】:杜威是现代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教育思想可以说是博大精深。文章力图挖掘他的教育思想中尚未完全被人们认识的一个重要领域——兴趣教育思想,探索兴趣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理论依据、内涵、目的和路径,并结合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指出应以兴趣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全文论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着重分析了兴趣教育思想提出的背景及理论依据。从杜威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入手,阐述了教育科学发展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深入分析兴趣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得出结论-杜威的兴趣教育思想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它响应了人们对自由和个性的呼唤;从哲学和心理学方面分析了兴趣教育思想产生的理论依据。从哲学角度看,杜威兴趣教育思想是在经验论基础上产生的,它强调从儿童经验出发,激发儿童的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他的兴趣教育思想关注儿童的本能,是基于本能论考虑,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第二部分介绍了兴趣教育思想的内涵。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兴趣教育思想的内涵,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它们分别是兴趣的含义与特性、兴趣与教育目的、兴趣与课程论、兴趣与教学论、兴趣与道德教育;第三部分先论述了兴趣教育的三大目的,包括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和推动教育民主进程。然后阐述了兴趣教育之路径。主要探讨实现兴趣教育的三个有效途径-理智性的努力、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结合以及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训练。从兴趣教育与努力、训练的关系角度,阐述努力与训练对于培养儿童兴趣的作用。从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的辩证关系角度,论述它们之间转化对发展儿童兴趣的功能。第四部分主要介绍杜威兴趣教育思想对学生管理的启示,通过对杜威兴趣教育思想的梳理,结合学生管理实际,阐明兴趣教育思想的实质是实现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由外部管理到自主管理的转变。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将对杜威兴趣教育思想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今后的学生管理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0-0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兴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措施的反思与探索——以杜威兴趣思想为分析视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9期

2 荣艳红;;从兴趣与经验的角度看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理论的一致性[J];滁州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张伊丽;;教育中的兴趣:杜威的观点[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4 陀婷;林静;;论教育中兴趣与努力的关系——兼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抉择与融合[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郭戈;;兴趣教育思想发展的“三部曲”——卢梭、赫尔巴特和杜威的兴趣说[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4期

6 邢强;20世纪80年代后兴趣研究述评[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何旭明;;从学习兴趣看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的相通性[J];大学教育科学;2007年02期

8 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9 潘石瑛;;从学习兴趣看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的相通性[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3期

10 韩艳;;论教育中兴趣与努力的关系[J];时代人物;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薛小丽;西方近现代兴趣教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莎莎;;从《爱弥儿》中探究卢梭的生命教育理念[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鲁宁;张金保;陈文玲;;关于青少年学校道德教育衔接问题的方法论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4 李婷;;大学生理想人格与积极动控素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方爱东;;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6 万增奎;教育行动研究的构思与设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马俊霞;德育复杂性对学校德育效果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韩传信;论人的个体道德生活和社会道德生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浩;;略论兴趣、爱好与创造性思维[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2 俞可;;校长专业发展研究的方法论探索:社会化路径[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3 刘丹;;关于职业教育重新定位的思考[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4 揭章武;;基于公平教育视角解读“培优辅差”的教学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南卷)[C];2012年

5 熊伟;;聚焦课堂教学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棠湖中学“三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西南卷)[C];2012年

6 梁丹;王春娜;赵建庄;贾临芳;王占英;吴昆明;;高等农业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7 ;论学校组织的人为性——基于布迪厄教育社会学理论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9 单中惠;;赵祥麟与外国教育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10 李忠;;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目标定位及其发展走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伟钧;终身教育框架下成人外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6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孝忠;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吕远芳;运用认知方法网络结构图对高三立体几何复习课的研究与实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玲;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艳龙;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崔雅男;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德育目标构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于丹;新时期高校德育管理人本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范娟;对初中主观学业弱势学生进行期望教育的个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B·A·苏霍姆林斯基 ,李子卓;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J];外国教育动态;1981年02期

2 吴志宏;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述评[J];外国教育动态;1984年06期

3 顾明远;;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现实意义[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4 黄济;试论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05期

5 荣艳红;;从兴趣与经验的角度看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理论的一致性[J];滁州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邢强;20世纪80年代后兴趣研究述评[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扈中平;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对立与历史统一[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刘黎明;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演变及历史贡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5期

9 王小丁,高志良;西方自然主义儿童教育理论的历史演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张二庆;耿彦君;;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发展述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戈;;兴趣教育思想发展的“三部曲”——卢梭、赫尔巴特和杜威的兴趣说[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4期

2 盛天和,洪雨露;发展昨天 奋斗今天 思考明天——上海市徐汇区向阳小学校长洪雨露访谈录[J];思想.理论.教育;2001年05期

3 沈闰祥;;小学时代与“兴趣教育”[J];青年研究;1983年05期

4 吴瑞莲;陈洁;;小学“兴趣教育”的初步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1990年06期

5 武汉市鲁巷小学课题组;;构建“兴趣教育”体系培育创新型人才[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年03期

6 高丽英;;关于数学教学中的兴趣教育[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张晓杰;翟磊波;汤长青;;物理化学课程兴趣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沈闰祥;;略论小学阶段的“兴趣教育”[J];晋阳学刊;1983年04期

9 陈勤伟;;多元智能理论的泛滥[J];班主任;2006年05期

10 莫祺红;粟桂娇;白先放;;培养学生实验兴趣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研究与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莉;;幼儿园“兴趣教育”的实践与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刘开会;;杜威新经验主义艺术观的得与失[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邹铁军;;杜威哲学观的根本改变——纪念杜威150周年诞辰[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常宏;;杜威的“经验”概念的现象学解释——以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为背景来解释杜威的经验概念[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丁立群;;杜威的文化哲学观[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汪永康;;杜威: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改造[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赵敦华;;杜威的进化发生学方法[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部分论文[C];2004年

8 冯抗胜;;她曾有一双美丽的眼睛——记中原女战士杜威[A];我们的父母——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五师中原分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9 高来源;;“实践境遇”:绝对道德律令的域限——从现代性的角度对杜威道德实践理论的基础性释读[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王剑;;“杜威中国之行”若干史实考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平县第一民族中学 彭虹;[N];贵州民族报;2011年

2 记者 郭达凡;[N];辽宁日报;2009年

3 彭传芳、特约记者 何天进;[N];解放军报;2005年

4 顾艳伟;[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刘婷 冯超;[N];中国教师报;2011年

6 刘婷 冯旭;[N];中国教师报;2007年

7 辛时代;[N];商务时报;2007年

8 厦门大学 陈亚军;[N];社会科学报;2002年

9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外哲室上海社科院哲学所所长 童世骏 复旦大学杜威研究中心主任 刘放桐;[N];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杨柳新(北京大学);[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华初;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D];复旦大学;2010年

2 郑国玉;杜威: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D];复旦大学;2010年

3 高来源;论人在经验世界中的超越[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5 沈岚霞;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华教育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日飞;教育与儿童的自然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余泽娜;经验、行动与效果的彰显[D];复旦大学;2005年

8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9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马如俊;论杜威的自然主义伦理学[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煜平;论杜威兴趣教育思想及其对学生管理的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吴继维;杜威兴趣教育思想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磊;兴趣在科学认识中的价值与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姜文郸;赫尔巴特兴趣教育思想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铁莉;公寓社会化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6 刘寅;大连市普通高校学生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7 张宁;MC培训中心学生信息管理方案设计与实践[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8 王军;高校学生管理改革方向探讨[D];西北大学;2004年

9 吴正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潘荣华;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与大学生权利的法律保护[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论杜威兴趣教育思想及其对学生管理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06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206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9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