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论述中职学生的法制教育

发布时间:2014-07-24 11:51

  本文是一篇专业的教育论文,主要是对中职学生的法制教育进行论述,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一、当前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及原因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一个危险的年龄阶段,思想单纯、识别能力低,经不起诱惑,容易被社会不良习气误导,从而步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笔者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近期播出的《天网》、《第一线》等节目中看到:2010年2月发生在湖南石门县的抢劫杀人案,4名嫌犯只为抢劫26元钱而致16岁中学生死亡;2011年2月3日发生在河南商丘的金店杀人抢劫案,4名嫌犯手段残忍,杀死看店的女子和其13岁的孩子,洗劫了金店价值40余万元的金银饰品。这两起恶性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均是青少年,他们中的最大年龄23岁,最小的只有17岁。2011年4月,发生在陕西铜川的一个专门敲诈商家索要保护费的犯罪团伙被警方打掉,团伙14名成员中有7人是“90后”的,最小的也只有17岁。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比较突出,根据百度文库中《青少年犯罪率》资料显示:18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率2007年为5.38%、2008年为8.12%、2009年为4.28%、2010年为7.05%。前三年未成年人平均犯罪率为5.93%,青少年平均犯罪率为24.04%。全国各类校园伤害案也时有发生,中职学生在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的比例呈逐年上升态势。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二是犯罪年龄呈低龄化;三是犯罪方式团伙化;四是犯罪手段成人化。

  犯罪类型主要集中在抢夺、抢劫、敲诈勒索、绑架、强奸、伤害等几类。

  探究其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主观原因: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道德观念和意识低下;自控能力差;心理调节能力不稳定;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等。

  客观原因在于:家长过分溺爱和急于求成带来的负效应;父母离异造成感情上的偏执;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道德教育滞后;法制教育欠缺;学校与家长缺乏一定沟通;文化环境带来的诱发因素等。

  中职生是青少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正处于身心成长和发育的重要阶段,在经济上尚未独立时,却对社会时尚有着较为强烈的渴望和追求。同时面临着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生活环境和学习、经济、就业等方面压力、以及自我评价、人际关系、异性交往等问题,从而引发内心冲突和心理挫折。在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竞争中,面对未来社会、家庭、学习、就业的种种压力,一部分心理比较脆弱、心理素质欠佳的学生,容易在精神上产生变异,心理上发生扭曲,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心理挫折而产生的不正常行为,常表现出强烈的情绪色彩,如攻击性、冷漠、固执、焦虑等,此类不正常行为往往是引发违法犯罪的原因。

  二、中职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重技能,轻德育

  职业学校进行“订单式”教育,像工厂生产产品一样培养学生,对中职生的期望值比较低,技能以外的各方面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法制教育进课堂迄今没有得以很好解决,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任何形式的法制教育。

  2.法制教育简单化

  首先,中职学校法制教育没有明确的定位,没有把法制教育当做一项基础性工作去抓,法制教育缺乏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计划安排。顶多是找个人作报告,或者办个短期宣传栏,搞几次活动,办几次讲座。其次,重形式轻内容。形式缺乏新颖性、生动性,没有根据中职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化特点来设计,直观性、案例性和参与性不强,内容缺乏针对性、系统性,而是照本宣科,搞生硬的说教,没有与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实际以及中职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和思想状况相联系,对现实社会提出的许多新问题和中职生的思想状况研究不够,引不起中职生的兴趣,教育效果不明显。最后,有的学校未设法律课,更谈不上有专业的法律教师人才,也没有相应的法制教育机构或制度。

  三、加强中职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面临着两大变化:一是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二是产业结构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这对于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具有重大的意义,使得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重任。职业教育所倡导的“敬业与诚信”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关键,而最大的诚信莫过于对法律的遵守。

  法制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应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劳动者法律素质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加速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国家的政治进步和社会秩序的长治久安。职业教育不单纯是传授职业技术和技能的教育,更应该是注重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宣传法律知识的教育,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加强法制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在社会价值观功利化的影响下,社会、学校、家长,对青少年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同时市场经济的转变给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带来较大的冲击,一些领域的道德规范、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滋长、黄赌毒等社会各种消极丑恶现象和不良社会风气以各种方式反映到教育领域,冲击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加上中职学生大多数年龄偏低,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对社会分辨率低,更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造成了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我们要设法转变青少年学生法律知识水平低下,法律意识单薄的现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倡导理想,向往和追求美好、文明、崇高,远离黄赌毒和暴力、虚荣。

  青少年学生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国的法制建设,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是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加强中职学生法制教育的措施

  1.法制教育应制度化、规范化

  中职学校应改变“重技能轻德育”的理念,建立相应的法制教育制度和机构,使法制教育纳入中职教育的总体序列,让法律知识成为学生知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2.营造法制教育环境



本文编号:52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52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5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