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远程国际汉语教育课程规划与教学机制初探

发布时间:2016-12-02 09:39

  本文关键词:远程国际汉语教育课程规划与教学机制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远程国际汉语教育课程规划与教学机制初探 8511字 投稿:贾猘猙

全文1页 共8511字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一部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它将对物理教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应对这一教学法的实施…

摘要:传统的课程标准将形式化的数学强加于初中生是不利于数学思维的培养的,新课程标准渐渐从学生感性认知的角度出发,努力通过提高学生的感性思维进而去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较为符合初中生心理表征的教学标准。本文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形式化与非形式化的结合…

摘要:在市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科学素养却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怎样使化学课堂成为学生——未来公民提高科学素养的主要场所,是目前每一位化学教师必须探索实践的课题。关键词:科学素养;提高;化学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

 

  【摘 要】 本文旨在探讨开放大学建设和推进过程中,远程国际汉语教育课程应该如何规划,并力图解决在网络环境下,远程国际汉语教育课程应该如何在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上进行创新的问题。研究者立足于对现有大多数中外汉语教学网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远程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网络信息化时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日益重要的载体。虽然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网站已有很多,发挥着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但高质量的远程课程及其相应的教学机制却凤毛麟角或尚未形成。最后,作者提出远程国际汉语教育的课程规划应该聚焦于教学设计、资源整合、学习活动、学习支持、学习评价与反馈、技术强化等要素,并就开放大学如何发挥自身远程教育优势,开展对外汉语网络课程开发和在线教学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国际汉语教育;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开放大学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4—0052—06
  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和中国经济的强势崛起,催生了全球“汉语热”频频升温。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目前已有109个国家的3000多所高等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已有96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600多所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1]仅在2011年一年之中,全球新增36所孔子学院、新建131个孔子课堂,学习汉语的人数以39%的速度创造新的增长;我国有8000多名教师和志愿者奔赴100多个国家教授汉语,有118个国家的5000多名学习者接受奖学金来华学习。[2]仅以美国为例,美国投入巨资开展的“关键语言(Critical Languages)”的教学,汉语已经成为六种关键语言之一。据来自中国驻美使馆的消息,现在中文在美国已经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外国语。
  伴随“汉语热”的快速升温,国际汉语教育中诸多问题也日益显现。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汉语教师缺口巨大。据统计,全球学习汉语人数4000多万,汉语教师的缺口140万。尽管国家汉办和各高校派出的各类汉语教师数量不断增多,但比起各国的需求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3]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尽管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增加,总量巨大,但每年实际来华留学,专门学习汉语的人数大约只有5万人左右。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由于学习需求和动机的多样,加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语言系统的不同,传统对外汉语教学方法、手段的落后,很难引起国外学习者持久的兴趣和文化认同。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不少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利用远程教育发展汉语国际推广的前景,包括国家汉办在内的很多机构、高校、教育类公司利用现有资源或重新开发网上教学资源,搭建各种对外汉语教学网站。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终身教授、孔子学院院长赵勇博士,发现国际汉语教育存在三个“瓶颈”——教师缺乏、学习者相对分散、汉语教材和教学内容比较传统和落后, 因而不能适应新时期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据此,他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正可以解决以上三个瓶颈问题。” [4]也就是说,对外汉语教学目前所遇到的问题,正好为远程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带来契机,而网络国际汉语教育课程建设及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创新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概念的厘清
  如上所述,仅靠传统的面授教学服务难以满足世界各国汉语学习者的紧迫需求,利用远程教育手段解决上述问题与困难已渐成业内共识,但在具体的课程规划与开发阶段,有些核心概念亟须厘清,才能保证在实施过程中不偏离方向。涉及本研究的核心概念有三个,分别是:教学资源、课程、网络课程。
  1.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及各种可资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广义的教学资源还涉及教育政策及社会生活提供的学习环境及条件等。可见,教学资源是开展远程汉语国际教育的基础,而非教学中的全部。
  2. 课程
  按照通常的理解,课程即针对一定主题的学习内容及学习进程。其中既有为学习者创设的学习规划和资源,更注重学习者自身的努力及其学习进展。对此,国外不少教育大家曾有很多经典性研究:J.A.comemius认为课程即教材,教材取向以知识体系为基点,课程内容就是学习者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J.Dewey认为课程即活动,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是一种探究性的教学;在R.W.Tyler看来,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而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大教育家们从不同的侧面指出了“课程”概念的内涵。可见,课程强调互动,强调学习的过程。
  3. 网络课程
  尽管对网络课程的定义很多,比较得到认同的有两个,一是教育部2002 年2月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中给出的:“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一是武法提在对文献研究基础上所提出的:“网络课程是在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指导下通过网络实施的以异步自主学习为主的课程, 是为实现某学科领域的课程目标而设计的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5]可见,网络课程充分利用了技术手段,对学习者来说,是一种有支持的自主学习;对教师而言,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服务。
  二、对外汉语教学网站的现状分析
  目前存在的对外汉语教学网站林林总总。从举办者看,有政府举办的综合性门户网站(如国家汉办的“网络孔子学院” http://www.chinese.cn),有私人公司举办的教学网站(如才盛科技公司建立的“中文在家” http://www.chineseathome.com),但为数众多的网站是各大学或孔子学院,或者海外培训机构所建立的对外汉语教学网站(如北京语言大学的“网上北语” http://www.ebleu.net.;美国太平洋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全球汉语教学网” http;//www. echineselearning.org);从技术手段上看,有利用播客技术(podcast)支撑最火爆的汉语教学网站(http://www.chinesepod.com)。根据以前研究者的分析,这些网站还可以按照综合类、速成类、辅助类、文化类、工具类进行分类。客观地说,无论从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支持投入上看,还是从汉语学习存在潜在市场,国内外营利性教育机构大量投资上看,这些网站上的资源非常丰富,理念新颖,而且技术手段先进,音视频制作精良。但毋庸讳言,这些对外汉语教学网站存在的问题也很多,主要表现在师生互动性差,管理与评价缺失,最终造成教学有效性不高。本研究主要关注了101个对外汉语教学网站,从中获得以下信息(见表1):   仔细浏览这些网站会发现,尽管不少网站设置的栏目版块名目众多,并且绝大多数配有中英双语,甚至个别综合性网站还有多语言设置,但仍有下列的“三多”与“三少”现象:资源堆砌的多,能够用于教学的少;教材网络化的多,网络课程开发的少;课程推送的多,交互活动的少。尽管各个对外汉语教学网站的功能和性质不同,概括起来一句话,就是这些网站提供的主要是教学资源,而不是课程。而这一点恰恰又暴露出了远程国际汉语教育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笔者在对众多对外汉语教学网站的分析中还发现,尽管在这些网站上有的版块冠以“网络课程”的名称,但按照上述概念的界定,仍然属于教学资源的范畴,还称不上实质意义上的“课程。” 事实上,网络课程并不是纸介教材或实体课堂的搬家,不是教材的网络化或者课堂教学的虚拟化。笔者认为,能够带给学习者有学习成就体验的远程国际汉语教育课程不仅要利用网络优势,精心选择并提供学习内容,更要注重教师在引导学习者借助混合式学习带来的多重交互体验,从中获得对于汉语及其所代表的中华文化有价值的知识习得、技能训练和国际理解。
  三、远程国际汉语教育课程的规划与教学
  李津等指出了网络对外汉语课程的“交互形式多样性、教与学的自主性、资源利用的便利性、支持服务的实时性,注定会成为汉语国际推广的一把‘金钥匙’”。[6]同时,远程国际汉语教育课程必须是在语言学习、远程教育等理论指导下的,把课程要素和网络环境合理结合的产物。它大致应涵括以下核心要素:教学设计、资源整合、学习活动、学习支持、学习评价与反馈、技术强化。
  1. 教学设计
  在课程与教学规划上,坚持专题特色和课程模块思路,采取混合式学习模式。正如有研究者所总结的那样:“特色是一个教育网站能否脱颖而出、吸引学习者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网站的创办理念和受众不同,对外汉语教育网站的风格不应雷同。对外汉语教育网站的创建应着眼于创办机构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学科背景以及学习者的层次和特点,网站的资源和服务要体现出创新性、差异性和趣味性。” [7]北京开放大学远程国际汉语教育网站拟将课程模块分为语言类、文化类、社会生活类、专题类。首先充分利用北京作为历史名城的资源优势,将北京区域内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自然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作为主线,在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相结合上进行教学设计。其次,从“普通话”的定义上看,,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8]所以,北京语音对于汉语教学有着先天优势。再者,北京作为国家首都,所具有的文化教育和社会传播媒体资源优势等特点,构成了对外汉语课程开发、资源利用和教学实施等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据此,北京开放大学未来的国际汉语课程与教学模式将会兼容基于网络的知识性讲授、基于专题文化、自然及社会生活的考察体验式学习(因为北京开放大学拥有对外汉语办学实体机构)、基于特定作业与实践应用专题的个体学习,以及基于网络互动分享的在线交流学习等,使世界各国的汉语学习者从中获得汉语知识与应用技能的习得和对于中华文化以及中国社会生活的正确理解。
  在语言能力的设定上,北京开放大学拟参考《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EFR,2001) 和国家汉办制定的《国际汉语能力标准》(2007)、《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2008)以及《加拿大语言能力标准》(CLB,2000)等国际语言能力标准的研制成果,开展对外汉语课程规划与教学实施的设计。此外,通过国际交流借鉴国际已有的汉语课程,依据国际标准和课程建设框架进行课程开发。例如英国开放大学的汉语教材《第一步》就以《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为基础,对英国一、二年级大学公共汉语教学课程的学习目标做了尝试性的建议和假设性规定,首次尝试将教学目标和欧洲语言框架挂钩。” [9]该教材明确该级别的教学目标在于达到《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A2级所描述的语言能力。
  在国外汉语学习者中,学习汉语的目的除了兴趣以外,很多人是为了进一步学习和工作的需要,用《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作为汉语能力水平的评估将会加快与国际接轨,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单科课程结业的描述更加便于理解,有利于今后开展“学分的转换”或“学分的转移”,无论是转到中国的普通高校留学还是在欧洲国家读大学时作为选修外语课程学分,都将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项工作的前瞻性,将会对开放大学的“学分银行”非学历向学历教育转换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2. 资源整合
  在教学资源上,以整合利用为主,自建新建为辅。在对外汉语教育政策和资讯方面,有国家汉办网(http://www.hanban.edu.cn/),在中国文化传播方面有中文教育网 (http://chinese.chnedu.com/index.htm),在对外汉语教学上有“Chinesehour”(http://www.chinesehour.com),甚至还有专门学习汉语听力、口语、阅读、汉字的网站,加之有对外宣传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宣传片,有介绍各地旅游资源的风光片,有介绍人物和普通人生活的纪录片,各种视频资源蔚为大观。把这些海量资源加以整合,按照不同的学习需求、不同的学习级别、不同的学习目标,并针对汉语学习特点和规律加以优化和设计,甚至可以把电影或电视中反映语言与文化的专题视频节目作为“微资源”课程模块,设计基于已有资源的教与学过程。这样做既可以增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高品质,又能够减少课程开发成本。(当然,如果利用这些资源作为正式出版物时,需要考虑版权问题。)
  3. 学习活动
  网上学习及交互活动的设计。著名的远程教育专家Michael G. Moore(2005)曾言,学习的本质是交互,那么为使学习真正的发生,就一定要加强交互。[10]国际学者新近发表的对于网络互动学习的研究表明,网络教学应该能够预设和维持学习者开展“投入性学习,并藉助网络提供的交互影响,帮助学习者获得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进而培养有效承担学习责任的能力。” [11]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工具,而交互又是信息技术最显著的特点,是网络教学的灵魂,所以二者的结合具有天然的适配性。北京开放大学远程对外汉语教学的交互活动设计,主要体现在网络环境中人机、人际以及学习者与语言文化环境之间的互动。人机互动体现在基于电脑的各种练习活动和反馈,以及语言识别系统帮助学习者对语音的操练;人际互动基于网上直播课堂师生间的活动,师生、生生间借助学习论坛、学习社区和利用各种社交软件进行的实时或非实时交互。许多学者认为,没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没有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所以,北京开放大学在设计交互活动时,学习者与语言文化环境的互动一定要基于某个文化主题,如“北京的四合院”一课,学习者在收看完网络视频后,要求完成在“文化在线”论坛上的主题讨论。同时,为取得最佳学习效果,课程实施过程中,学习者还可以有对于中国社会的浸入式体验,即游学活动。网上交互活动的设计可参照以下流程(见图1)。   作为教学实验,英国开放大学的汉语学习者和北京开放大学英语专业的学习者共60人,在2012年秋季学期,结成30对语伴,进行了有主题的交互活动。首先,双方的设计者从学习者学习语言的现实需求出发,按照双方的语言基础,确定交互活动类型,明确了活动主题和方式,采用Email、MSN、Skype等社交软件进行双语交互,既可以实时视频交流,又考虑到时差的问题;也可以部分采用非实时的文字交流,要求双方学习者每次对每个主题要写下一段文字,英方学习者要用汉语写,中方学习者要用英语写,并且相互批改。在方案制订后,召开了中英教师、技术人员、学习者代表参加的双向视频会议,开展交互活动。目前该活动正在进行当中,参与交流学习的中英两国学习者都体会到跨文化语言学习的益处,学习积极性与成就感得到显著增强。
  4. 学习支持服务
  在网络学习中,学习者中途掉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为了使学习者能够跟上学习进度,并始终保持学习热情,学习支持服务至关重要。研究远程教育学习者辍学的专家O. Simpson(2012)认为,学习支持服务包含学术支持(Academic Support)和非学术支持(Non-Academic Support)。[13]学习支持常采用的方法是,在学习者选择课程之初,有一个学习级别定位测试(placement assessment),根据测评结果帮助选定合适的课程;还可以有一个学习风格量表,帮助学习者明确自己的学习风格。另外,在网站上还要尽量多一些实用工具,如网络电子汉语字典;网络教材中始终有“导师伴随”;练习解析细致,详尽,好像导师的声音就在耳边;在讨论区中,答疑解惑及时到位。非学术支持常采用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指导教师可以经常发一些鼓励性、表扬性的邮件给学习者,在情感上帮助学习者克服远程教育带来的疏离感。当然,学习支持服务还应包括技术上的支持,平台上的一些新功能要配有Flash讲解的使用说明,使学习者尤其是上了岁数的学习者消除对新技术的畏惧感。
  5. 学习评价与反馈
  没有学习过程的管理、测评与反馈,就谈不上是真正的网络课程。即使学习者不是为了获取证书,纯粹是为了兴趣或者挑战自己而学习汉语,也应该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进步,网络汉语教学要体现“自定步调、及时反馈、明确成果”,才能真正体现出课程的价值。评价方式可以多元,反馈方法可以多样。在远程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要高于终结性评价。利用电脑的技术追踪、储存学习者动态行为信息的能力,方便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形成性评估,并及时反馈给学习者和教师,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状况有一个动态、客观的了解,从而不断调整学习方向和重点;而教师则可以针对学习者不同阶段的学习状况,不断调整对学习者的学习指导和支持。终结性评价也可以采用Skype、Phonepass等远程口试方式进行。
  在网络课程中,对学习者活动或作业的反馈,对学习者的帮助很大,甚至完全能够取代面授时的反馈,但这要求辅导教师有较强的双语能力。如英国开放大学“学汉语”课程中,教师采用word批注修改的格式对学习者作业的反馈(见图2)。[①]
  按照二语习得的理论,语言的学习从输入到输出,初学者错误在所难免,关键是如何对待这些错误,在写作练习上尤为如此。双语能力均很强的教师对学习者的习作,能够给出详细的反馈,指出写作中的错误并告知如何改正,将会极大促进学习者汉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6. 技术强化
  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是实施远程国际汉语教育的有力武器,而且随着因特网从原来的web1.0升级到web2.0,技术的优势更加凸显。web1.0和web2.0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是资源获取式网络,而后者是信息参与式网络。从该理念出发,远程对外汉语教学也应该从资源提供式提升到课程参与式,即开始设计和开发新一代的远程汉语网络教学。
  在具体的技术支撑环境的搭建上,采用社会建构主义教学法为设计理论基础的Moodle平台,支持师生或学习者彼此间开展共同思考,合作解决问题。从与他人互动,或与教师互动过程中,学习者很自然就能建立概念,因为他们在交谈时,共同创造出一个可论述的世界和一个共同架构,在其中可以产生沟通,最终实现“集体智慧”和“集体认知”。课程管理、作业模块、聊天模块、投票模块、论坛模块、测验模块、资源模块、问卷调查模块、互动评价能够给教师施展自己教学设计和能力的舞台,更是学习者之间互动交流、协作学习的平台。在教师与学习者模拟课堂交互方面,还可以采用Elluminate等软件,实现与传统课堂一样的教学。由于汉语语言本身的特点,针对西方学习者学习四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还可以采用类似Newpepper等软件进行反复练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外国汉语学习者对于汉字的书写笔顺也十分头痛,所以在有些互动教学网站上专门设计了“写字板”功能。鉴于现在学习者的流动性很强,可用于学习的时间零散,远程国际汉语教育课程要把移动学习用于汉语教学,把训练笔顺的软件和课程中的听说读写放入手机的APP Store中,供学习者随时下载用10-20分钟进行学习,并通过游戏过关的方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14]
  四、远程国际汉语教育课程
  建设的发展趋势
  远程国际汉语教育课程的建设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按照专家的看法,“第一代网络课程相当于电子化的纸制教材,与电视的功能相似,它的作用是传递信息。第二代网络课程是多媒体化的网络课程,增加了声音、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第三代网络课程增加了练习、考试等互动性内容。而新一代网络课程的发展趋势是走向社区化和个体化的网络课程。” [15]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这些问题包括:
  1.课程设置的多样化
  每个学习者的需求不同,有的课程在设置上可采用“先语后文”的策略,即先学语言后学文字,早期学习以拼音为主。充分利用拼音与字母文字间的相近处,用拼音来帮助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使用汉语进行交流的能力,然后,在学习者有需求的情况下,再逐步帮助他们掌握文字。这样的安排主要是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最终目的考虑。有的课程可尝试以中英文词汇夹杂的“三明治”教学法来吸引学习者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2.“国别化”网络课程的设计
  所谓“国别化”是指针对不同国家的语言状况、文化背景而编写的适应不同国家人群学习汉语的网络课程,而绝非语言版本的不同。
  3.“本土化”网络课程的设计
  在编写团队当中,既要有懂得汉语语言学习规律的汉语学者,也要有懂得所在国语言、文化背景的本土学者。中外学者相互合作,共同开发,共同完成。[16]
  远程教育是推动国际汉语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又是远程国际汉语教育的一项重要抓手。内容丰富、交互性强的网络课程,可以有助于解决目前国际汉语教育的困难和瓶颈问题,也正是从根本上对汉语国际推广的三大支柱“教师、教材、教法”进行创新改革的有力举措。刘延东国务委员在2012年7月31日三所开放大学挂牌仪式上的讲话也指出,“要加大力度建设网络孔子学院,创新对外汉语教学方式,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辟更多渠道。同时,要积极宣传中国特色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成功实践,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 [17]由此可见,加快建设远程国际汉语教育课程,同样是开放大学国际化的理念与实践的具体行动之一。
  责任编辑 三 川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开放大学建设和推进过程中,远程国际汉语教育课程应该如何规划,并力图解决在网络环境下,远程国际汉语教育课程应该如何在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上进行创新的问题。研究者立足于对现有大多数中外汉语教学网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远程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

摘要:毛泽东诗词是一部现代中国的革命斗争史和建设史,它不仅有宏伟瑰丽的革命内容,而且还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在历史教学中引用毛泽东诗词,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关键词:历史教学;毛泽东诗词中图分类…

摘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苏科《物理》第四章的内容,既是学生学习光学的重要探究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该探究实验的成功有助于学生理解与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材中一直沿用光具座、蜡烛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师生均感到此套器材在实验过程中缺乏稳定性…

摘要:“必得会变小孩子,才配做个小孩子的先生。”英语老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学会变成小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要教你的学生教你怎样去教他。”在课前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在课上采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方法,才能科学引导学生学好英语,增长知识,认识世界的真、善、美。关…

 

本文由第一文库网()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 查看更多相关文档

 

免费下载文档:

 


  本文关键词:远程国际汉语教育课程规划与教学机制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0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0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1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