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四川省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6 16:3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竞技羽毛球不断取得优异成绩,它已逐渐成为我国奥运会的优势项目之一,但近年来,中国羽毛球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冲击,已不再是“一家独大”的局面。目前,四川省羽毛球的竞技水平在全国属中等偏上水平,与其他羽毛球强省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有效把握四川省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补足短板,提出提升四川省羽毛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和建议,对四川省羽毛球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和四川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和迫切了。本文以四川省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为切入点,分别运用了文献资料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综合分析法,在理清现状、找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四川省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应对策和建议。四川省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基本现状是:以业余体校培养模式为主,辅以俱乐部培养,开展羽毛球培训的中小学较少;运动员选拔的途径主要为运动员主动求学、教练员推荐、从中小学中选拔、通过大赛选拔等,各培养单位平均每年向专业队输送人才12人;经费方面,主要来源是运动员自己缴费和政府财政扶持,基本不能满足训练和比赛...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十三五”时期目标之一
        1.1.2 近年羽毛球后备人才的质量表现出明显下滑的趋势
        1.1.3 四川省竞技羽毛球有一定潜力和提升空间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对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
        2.1.1 有关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1.2 有关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研究
        2.1.3 有关我国羽毛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2.2 对于国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
    2.3 研究评述及启示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综合分析法
4 四川省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4.1 教练员基本现状
        4.1.1 教练员的职称及技术等级现状
        4.1.2 教练员的文化程度现状
        4.1.3 教练员从事羽毛球运动的经历
        4.1.4 教练员从事职业教育的途径
    4.2 四川省培养羽毛球运动员的基本现状
        4.2.1 运动员的年龄现状
        4.2.2 运动员的参加训练的年限现状
        4.2.3 运动员科学化训练的基本现状
        4.2.4 运动员的个人最好成绩
        4.2.5 运动员的每年参赛情况
    4.3 四川省羽毛球后备人才的选拔和输送机制的现状
        4.3.1 人才选拔的现状
        4.3.2 人才输送的现状
    4.4 四川省羽毛球训练设施及训练经费现状
        4.4.1 羽毛球硬件设施保障情况
        4.4.2 羽毛球训练经费保障情况
    4.5 四川省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教育、科研保障现状
        4.5.1 文化学习现状
        4.5.2 科研保障现状
5 四川省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政府扶持羽毛球人才培养力度不够
    5.2 羽毛球教练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5.2.1 基层教练员参加培训的机会少
        5.2.2 教练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5.3 羽毛球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5.4 羽毛球赛制不尽合理
    5.5 羽毛球人才培养经费投入还不足
    5.6 羽毛球人才输送出口单一,导致生源减少
6 四川省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对策
    6.1 尽快出台有效政策措施,有效保障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6.2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完善教练员激励机制,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
    6.3 加强科学化训练,提高羽毛球后备人才竞技水平
    6.4 调整羽毛球赛制、次数和规模,提高羽毛球后备人才竞技能力
    6.5 加大羽毛球运动宣传与推广,提高羽毛球后备人才储备数量
    6.6 实施体教结合工程,提升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质量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8 参考文献
致谢
9 附件



本文编号:38092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8092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5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