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双语教育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负载的研究 ——基于广西壮族地区的调查

发布时间:2022-12-11 16:13
  壮族是55个少数民族中与汉族融合度最高的民族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拥有古老传统文化的民族之一,同时也是人口总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先民在迁徙的历史长河中,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逐渐沉淀出独有的壮族文化模式。壮语记载着民族的文化轨迹,蕴含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并延续着民族的物质存在条件、民族的精神生活及民族性格。由此可知,壮语是壮族传统文化、历史轨迹的整体信息和民族发展中最根本的文化基因载体,是传统文化的根脉,伴随民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发展格局下,在壮族与汉民族交流碰撞、交流、渗透和融合发展中,壮民族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变迁,“族际通用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壮语言及语言背后的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渐趋式微。因此,面对着饱含民族记忆、不可再生的珍贵民族的传统文化,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传承好民族语言与文化,还要共筑壮汉双语“语言巢”。语言、文化与教育三者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构成载体,文化是教育继承发展之源,教育是文化传承共生之流。而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的重要方面,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少数民族语言及其所承载的文...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 文化转型期双语教育有更高的文化赋予
        (二) 壮族是探讨保留性双语教育的典型性民族
    二、研究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 “双语教育”的概念界定
        (二) “民族传统文化”的概念界定
        (三) “文化负载”的概念界定
    四、研究现状
        (一) 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综述
        (二) 壮汉双语教育研究综述
        (三) 壮汉双语教育中民族传统文化负载研究综述
        (四) 对已有研究评述
    五、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第2章 双语教育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负载的性质研究
    一、双语教育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负载的本质
        (一)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二) 民族认同
    二、双语教育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负载的特征
        (一) 精华性
        (二) 融合性
        (三) 发展性
    三、双语教育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负载的内容
    四、双语教育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负载的途径
    五、双语教育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负载的目标
        (一) 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
        (二) 培养多元文化中社会交往所必须的能力
        (三) 实现国家认同
第3章 壮汉双语教育中民族传统文化负载的现状调查
    一、教师和学生对壮汉双语教育文化负载的认识与态度
        (一) 学生的认识与态度
        (二) 教师的认识与态度
    二、壮汉双语教育中民族传统文化负载的内容
        (一) 拼音壮文
        (二) 壮族歌舞
        (三) 体育竞技
        (四) 价值观念
    三、壮汉双语教育中文化负载的表现形式
        (一) 壮汉双语教育中的双语教学
        (二) 壮汉双语教育中的校本教材
        (三) 壮汉双语教育中的团体活动
        (四) 壮汉双语教育中的校园建设
    四、壮汉双语教育中文化负载的成效分析
        (一) 民族认同感的提升
        (二) 有效链接学校文化与学校外文化
        (三) 丰富了壮族学校素质教育内容
第4章 壮汉双语教育文化负载的困境分析
    一、壮汉双语教育中文化负载的根本介质不稳固
    二、壮汉双语教育中文化负载的内容缺乏“层次体系”
        (一) 同步教学模式造成文化负载的“缺失”
        (二) 壮汉双语教育的文化负载层次不深
    三、壮汉双语教育中文化负载的各主体缺乏教育合力
        (一) “撤点并校”隔断了非学校教育对民族文化负载的植入
        (二) 学校各主体未形成正确的双语教育文化价值取向
        (三) 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意向与学习的行动反差大
    四、文化负载容量和质量缺乏保障机制
        (一) 资金匮乏,校本课程和教材开发困难
        (二) 评价制度缺乏“强硬”,民族文化“失语”
        (三) 壮汉双语教育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第5章 双语教育实现文化负载的应然之道
    一、稳固双语教育文化负载的根本介质
    二、完善文化负载层次体系
        (一) 丰富双语教育文化负载内容
        (二) 创新双语教育模式
    三、构建文化负载传承主体间的教育合力
        (一) 加强学校外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衔接
        (二) 提高教师文化自觉力
    四、建立合理的双语教育民族传统文化负载保障机制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壮族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在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J]. 覃青必.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06)
[2]论双语教育中的双文化教育[J]. 刘毅,焦江丽,闻素霞.  双语教育研究. 2016(01)
[3]壮汉双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三所壮文实验学校为个案[J]. 海路.  广西民族研究. 2015(04)
[4]广西壮汉双语教育发展反思[J]. 袁善来.  广西社会科学. 2015(05)
[5]论壮族地区民族文化课程的建构——基于壮汉双语教育模式创新的思考[J]. 韦兰明.  广西民族研究. 2015(02)
[6]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语境与推进路径——基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解读[J]. 杨丽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4)
[7]民族文化传承与双语教育发展[J]. 白英,滕星.  思想战线. 2015(02)
[8]少数民族教育与文化的悖论关系[J]. 赵凤莲.  贵州民族研究. 2015(01)
[9]论双语教育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J]. 古力加娜提·艾乃吐拉.  双语教育研究. 2014(03)
[10]关于壮汉双语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 韦兰明.  广西民族研究. 2014(04)

博士论文
[1]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机制研究[D]. 井祥贵.西南大学 2011
[2]多元文化整合教育视野中的“维汉”双语教育研究[D]. 艾力·伊明.中央民族大学 2007
[3]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演变[D]. 孙东方.中央民族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多元一体格局下的哈汉双语教育研究[D]. 岳梦夏.中央民族大学 2015
[2]双语教育中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研究[D]. 帕丽扎提·阿扎提.东北师范大学 2013
[3]文化适应中的西藏双语教育[D]. 陈玲.西藏民族学院 2011
[4]壮汉双语教育政策实施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邱静静.华东师范大学 2009
[5]陷于两难的壮汉双语教学[D]. 蔡欣欣.广西师范大学 2008
[6]双语教育态度与民族文化认同[D]. 黄筱瀛.西南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719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719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3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