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基于《抱朴子》探索葛洪的身心观与现代心理治疗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2 19:20
  本文以《抱朴子》为线索,探讨葛洪身心观与现代心理治疗的关系,发掘其应用价值。目的:葛洪处于两晋变更的动荡时期的社会原因,加之家学及师承对葛洪道教思想的影响,葛洪在先秦两汉养心观道教养心观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度的吸收和扬弃,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养心观,为道教身心观的发展写下了浓重的一笔。葛洪的身心观具有时代特色和先进性,能够提高当时人们面对社会环境和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和起到一定的预防疾病的作用。但是现代社会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与古代存在很大的差异,适合于古代的观点和方法并不能全部适用于现代社会所产生问题的合理解决,因此如何把传统的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融入到现代环境上来,让传统文化转化为可以为现代人所用的有效之法,这样研究怎样发扬传统文化的发挥其高效的应用价值就有很大的意义。方法:本研究力图在详实的文献阅读研究基础上,继承前辈的研究成果,以《抱朴子》内外篇为线索,由于葛洪的思想是道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所以本研究以道学的身心观为背景研究,归纳分析葛洪的身心观。通过查阅养生学、心理学、宗教学等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资料,查阅葛洪的历史资料、思想、宗教、医学研究文献,搜集并分析国内外大量的相关... 

【文章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道家、道教身心观
    1.1 道家、道教身心观概述
    1.2 道家、道教身心观观点
        1.2.1 自然无为,知足不争
        1.2.2 天人一体,顺应自然
        1.2.3 处下不争,守柔处弱
        1.2.4 致虚守静,涤除玄览
        1.2.5 形神统一,性命双修
        1.2.6 见素抱扑,少私寡欲
        1.2.7 超脱生死,达观豁达
第二章 葛洪的身心观
    1.1 葛洪的人物经历及医学、道学成就
        1.1.1 葛洪的人物经历
        1.1.2 葛洪的医药学及道学成就
    1.2 《抱朴子》评述
        1.2.1 《内篇》评述
        1.2.2 《外篇》评述
    1.3 葛洪的身心观
        1.3.1 笃志至信与宗教信仰
        1.3.2 忠孝积善、修德养性
        1.3.3 避乱隐逸山林的情趣
        1.3.4 抱朴自守,任命知止
        1.3.5 轻物重生,超越欲念
第三章 葛洪的身心观与现代心理治疗学之比较
    1.1 现代心理治疗概论
        1.1.1 心理治疗的原则
        1.1.2 心理治疗的各种形式
    1.2 葛洪身心观与现代心理治疗之比较
        1.2.1 笃志至信、修道成仙与领悟治疗之意义疗法
        1.2.2 恬静无欲,轻物重生与认知心理取向的理性情绪疗法
        1.2.3 我命在我不在天与积极心理治疗理论
        1.2.4 存思守一与静默治疗
        1.2.5 内视反听,尸居无心的内丹修炼与精神分析法
        1.2.6 修德养性与真实性心理治疗理论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早期道教“养心节欲”心理养生观[J]. 台建丽.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9(05)
[2]道家的自然生态哲思[J]. 隋秀竹.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01)
[3]从道教看现代心理治疗[J]. 黄立芳,张新军.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7(01)
[4]论《抱朴子》的心理保健智慧[J]. 吕锡琛.  中国道教. 2005(04)
[5]第三势力心理学思想的发展及其流变[J]. 童腮军,黄登记.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6]积极心理治疗思想概要[J]. 任俊,叶浩生.  心理科学. 2004(03)
[7]道教神仙思想的心理学分析[J]. 李小光.  中国道教. 1998(03)

博士论文
[1]《太平广记》研究[D]. 曾礼军.上海师范大学 2008
[2]葛洪《抱朴子外篇》研究[D]. 武锋.华东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论道家心理健康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 吴卫国.杭州师范大学 2010
[2]庄子生死观研究[D]. 杨爱琼.中南民族大学 2010
[3]葛洪儒道兼综思想研究[D]. 刘翼民.中南大学 2009
[4]道家的心身观及其与现代心理治疗学的比较[D]. 杨树英.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5
[5]《抱朴子外篇》与葛洪思想研究[D]. 刘玲娣.华中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512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512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6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