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女性服刑人员人格特质、情绪调节对积极情绪的影响 ——以甘肃省女性服刑人员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17 13:27
  近年来,将理论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越来越多的用于实践和指导实践的尝试愈加成熟,而心理学对于揭露犯罪和打击犯罪的作用、影响已经越来越被司法领域所关注。随着监狱系统法制化、科学化和社会化的“三化”建设,关于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及其研究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如何在高压的监狱环境中保证服刑人员对监管生活良好的适应性和改造的积极性,对监狱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作者通过在甘肃某女子监狱为期半年的实习机会,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正负情绪量表》和《情绪调节量表》,通过随机选取的6个监区310名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配合访谈充实资料,通过数据得出女性服刑人员人格特质、情绪调节对服刑期间积极情绪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女性服刑人员的人格特质具有异于常人的特殊性;新入监女性服刑人员在情绪体验和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上有独特性;不同的成长环境和文化程度影响女性服刑人员认知重评策略的使用;女性服刑人员的人格特质对积极情绪的预测作用显著。研究通过问卷收集和访谈结合的方法实地对服刑女性进行考察,为服刑人员更好的适应服刑改造生活,以及为监狱干警针对服刑人员的特殊性,进行具体的教育改造和监管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女性服刑人员人格特质、情绪调节对积极情绪的影响 ——以甘肃省女性服刑人员为例


-1Gross情绪调节过程模(200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外罪犯人格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王品卿,曾天德,王忠郎.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2]女犯的个体因素和获取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 刘柳,崔永康.  江苏社会科学. 2012(06)
[3]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健康信念量表的编制[J]. 郝志红,梁宝勇.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2(05)
[4]龙勃罗梭天生犯罪人理论述评[J]. 郭世杰.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12(02)
[5]大学生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个人资源的中介效应[J]. 王振宏,吕薇,杜娟,王克静.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1(07)
[6]监狱人格的成因及矫正机制探析[J]. 黄先,刘畅.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0(04)
[7]新犯与老犯之间关系的探讨[J]. 诸葛明,高黎丹.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S2)
[8]外倾性和正性情绪关系的研究述评[J]. 何媛媛,袁加锦,伍泽莲,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 2008(06)
[9]在押女犯应对方式相关因素的研究[J]. 李玲,扶斌.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8(02)
[10]多犯罪类型女性犯罪者人格特征研究[J]. 秦素琼,赵春玲.  贺州学院学报. 2007(03)

硕士论文
[1]女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状况相关性的研究[D]. 史梁.山东大学 2013
[2]当前我国女性犯罪问题浅析[D]. 屈妮.中国政法大学 2010
[3]情绪、情绪调节策略对自我控制的实验研究[D]. 陈小玲.首都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01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501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a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