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4-07-24 12:13

  (一)教学质量评价观念缺乏以人文本的思路。评价思想在大学,长期以来以科研为导向的评价模式模糊了各类教学主管的视线,致使教师的教学评价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尴尬境地"今天,绝大多数四年制院校提升和授受终身职位的要求仍体现在发表的文章的数量,对教学的要求是有的,但常常不给予充分肯定,笔耕文化传播,服务这一项,虽在多数院校受到象征性的承认,但也常常遭到低估。"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表现为:第一,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工具性价值是教学管理部分不得不"为评估而评估"教师不得不"为评估而教学"。第二,教学评价机制的运行主要掌握在教育行政部门,实行自上而下的评价,显示出权力化的特点。第三,教学评价标准往往是表面的、形式的、易于操作的表征,忽视教师内在的主体价值取向、成就动机、个性、创造性等价值目标。

  (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缺乏弹性和发展性指标。教学本身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教学过程充满着许多变动不居的革新因素,教学质量本身就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我们不能用一个固定不变的标准去衡量不断发展变化的事情或现象,因此,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应体现出一定的弹性和发展性。此外,教学作为一门科学,许多特征是可以用客观标准来衡量的,但同时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又有许多特征是无法用固定的标准来衡量的,因此,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应处理好定量与定性、显性因素与潜在因素、静态因素与动态因素、模糊性与标准性的统一。

  (三)教学质量评价机构不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一项重要而又繁杂的工作,必须有健全的机构来保证运作。但多数高校没有独立设置的专门的评估机构负责教学质量评估,而是把教学质量评估作为教务部门下属的科室的某一项工作,评估人员大多由教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兼任,即"机构挂靠、人员兼职"。评估工作往往受到其他事务性工作的冲击,而不能细致深入的展开,甚至流于形式。许多高校虽然也成立了教学评价的专家组织,但涵盖面太窄,多由本有经验的离退休教授组成,缺乏校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精通教学与管理的行家、校外专家、教师代表、学生代表豹广泛参与。

  (四)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不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是保证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一定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如教学检查制度、干部教师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但缺乏与之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如学生评教制度、教学信息员制度、院系教学评估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或者有这些制度,但由于其作用的间接性而执行不力。教学信息反馈制后,教学信息反馈主要依靠教学行政管理系统的自我反馈,没有专门的反馈机构忽视教研室、课程教学组、学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

  (五)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不全面。教学质量是通过教学过程创造出来的,教学质量的评估应建立在对教学全过程的评价上,不仅要从单纯的教学课堂延伸到教学的全过程,而且还要从教学的主导要素延伸到教学的相关因素;不仅要对各年级进行纵向的教学质量评估,还要抓住教学各环节进行横向的质量评价。"经验表明,通过总结性评价改善高校学术人员工作绩效的努力是不成功的,有时甚至是危险的。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编号:5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5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6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