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话语权与教育宗旨之共变 ————中国近现代教育宗旨的话语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05 02:20
  话语权是目前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出现频率甚高的一个词语。所谓话语权,笔者以为,就是以话语建构(表达)形成对他人控制的影响力。简言之,就是谁有权说话,谁的声音能被传达.话语权的强弱与制度安排(政权、政体形式)、媒体掌控(纸质文本、电子文本、声像等形式)、经济操纵(小农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等形式)、个人地位(德高望重、位高权重)等因素息息相关,紧紧相连。一般而言,掌握政权的利益集团,往往拥有较多或较强的话语权。 教育宗旨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出现的一个教育概念。由于“教育宗旨反映着国家的意志,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它“集中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国家的教育意志及其关于教育发展的总方向、总目标、总纲领、总政策和总原则”。因此,教育宗旨的话语属性理应是官方权力话语,集中地体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依据马克思主义“教育权随所有权走”的教育观,笔者似可提出这样一个命题:话语权随着领导权的变更而流转;话语权的流转必然导致教育宗旨的流变。由于话语权支配着教育宗旨的产生、贯彻、实施和修订,因此,话语权的流转,必然导致教育宗旨的话语流变.因而从教育宗旨的话语流变之中,也可管窥出社会变迁之一斑。 ...

【文章页数】:26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绪论
一、研究旨趣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理论框架 第一章 话语权与教育宗旨
一、语言、言语与话语
    (一) 语言与言语
    (二) 语言与言语之辨析
    (三) 语言与话语之辨析
二、话语的语境与权力
    (一) 语境之概念与要素
    (二) 话语权之释义
    (三) 话语权之分类
三、教育话语与教育宗旨的话语属性
    (一) 教育话语之定义
    (二) 教育话语之分类
    (三) 教育宗旨之话语属性
四、话语权与教育宗旨的制定
    (一) 专制政体下之教育宗旨
    (二) 立宪政体下之教育宗旨
    (三) 民主政体下之教育宗旨 第二章 官方话语权之独霸:“中体西用”(1862—1898)
一、传统教育与“明人伦”教育宗旨
    (一) 儒家“明人伦”教育宗旨之萌生
    (二) 儒家“明人伦”教育宗旨之确立
    (三) 儒家“明人伦”教育宗旨之实施
二、洋务教育与“中体西用”
    (一) 鸦片战争与“师夷制夷”
    (二) 洋务运动与“中体西用”
三、“中体西用”有何寓意
    (一) “中体西用”之积极作用
    (二) “中体西用”之消极影响
四、“中体西用”与“立学宗旨”
    (一) 洋务学堂的设学之旨
    (二) 维新学堂的立学之旨
    (三) “两大学制”规定之“立学宗旨” 第三章 官方话语权之松动:“五项教育宗旨”(1898—1912)
一、官方话语权之松动与民间话语权之获得
    (一) 中国民众第一次获得宝贵的话语权
    (二) 民间教育报刊与民间教育团体的创建
二、学者对教育宗旨的呐喊与构建
    (一) 梁启超呼吁“教育当定宗旨”
    (二) 王国维放言《论教育之宗旨》
三、官方“五项教育宗旨”的颁布
    (一) 学部《奏请宣示教育宗旨折》
    (二) 朝廷颁布教育宗旨之《上谕》
四、民众对教育宗旨的言说
    (一) 民间人士对教育宗旨的言说
    (二) 民间报刊对封建教育宗旨的批判
五、“五项教育宗旨”的话语特点
    (一) 发布机构的权威性
    (二) 包含内容的全面性
    (三) 语义蕴涵的丰富性
    (四) 语言表述的简明性 第四章 官、民话语权之互动:“四育教育宗旨”(1912—1915)
一、民众呼吁:民国当确定教育宗旨
    (一) 汪涛发表《论民国当确定教育宗旨》
    (二) 其他人士教育宗旨的言说
二、学者建言:民国教育方针当采实利主义
    (一) 陆费逵建议《民国教育方针当采实利主义》
    (二) 庄俞《论教育方针》
三、官方颁布:“四育教育宗旨”
    (一) 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二) 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四育教育宗旨”
四、“四育教育宗旨”的话语特色
    (一) 表述方式不同
    (二) 蕴涵信息不同
    (三) 文本结构不同 第五章 帝制话语权之复辟:“七项教育要旨”(1915—1916)
一、袁世凯执掌话语权
    (一) 袁世凯正式就任总统
    (二) 为复辟帝制寻找话语资源
二、官方颁布“七项教育要旨”
    (一) 汤化龙上书总统请“明定教育指针”
    (二) 袁世凯明令颁布“七项教育要旨”
三、民众、学者对复古教育要旨的抨击
    (一) 潘文安《对于汤总长中学教育方针之赘言》
    (二) 陈独秀纵论《今日之教育方针》
四、“七项教育要旨”的实质及影响
    (一) “七项教育要旨”之实质
    (二) “七项教育要旨”之影响 第六章 民间话语权之拓展:“七条教育标准”(1916—1924)
一、北洋军阀话语权之式微
    (一) 军阀话语权之式微
    (二) 杜威哲学之传播
    (三) 民间话语权之拓展
二、民间人士对教育方针之言说
    (一) 朱元善倡言《今后之教育方针》
    (二) 贾丰臻发表《教育危言》
    (三) 刘昆书呼吁《今后当以实利主义为教育方针》
三、民间团体对教育宗旨之建议
    (一) 教育调查会的建议
    (二) 全国省教育会联合会的建议
    (三) 国家主义派的建议
四、“七条教育标准”之意蕴
    (一) 一次民间话语的胜利
    (二) 一次对官方话语的解构 第七章 官方话语权之重掌:“党化教育方针”(1924—1928)
一、国民党势力之崛起与重掌话语权
    (一) 国民党在南方之崛起
    (二) 广州国民政府之成立
二、“党化教育方针”之提出与蜕变
    (一) “党化教育方针”之提出
    (二) “党化教育方针”之蜕变
三、学者对“党化教育方针”之批判
    (一) 任鸿隽质疑《党化教育是可能的吗》
    (二) 舒新城对“党化教育”之批评
四、民众对“党化教育方针”之反映
    (一) “醒狮派”对“党化教育”之评论
    (二) “醒狮派”对“党化教育”之体认
五、“党化教育方针”之实质与特征
    (一) “党化教育方针”之实质
    (二) “党化教育方针”之特征 第八章 官、民话语权之衡称:“三民主义教育宗旨”(1928—1949)
一、南京国民政府之建立与话语权之重握
    (一) “迁都之争”实乃话语权之争
    (二) 定都南京与蒋介石掌握实权
二、“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之确立
    (一) “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之提出
    (二) “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之确立
三、学者对“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之抨击
    (一) “新月派”对“党化教育”的抨击
    (二) 陶行知《评加强教育党化》
四、“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之实质及特征
    (一) “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之实质
    (二) “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之特征 结语
一、话语权之流转必然导致教育宗旨之流变(共变律)
二、官、民话语权之强弱与“公共领域”相关(消长律)
三、民主之社会方能形成官、民话语权之互动(互动律)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755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755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0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