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湖北省某县三里畈高中“回归教育”改革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5-06-17 08:58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高中教育逐渐普及;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中教育普及化,以及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高中教育相对分离的现实背景下,普通高中事实上主要发挥着“升学预备”的功能。然而,当前普通高中在发挥这种升学预备功能的时候,却发生了严重的错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这种错位表现为:单一的面向精英型高等教育的升学预备教育模式,与当今高中教育实际承担的应对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错位,结果造成大量学生被忽视和放任,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动力,流失率不断增长,农村高中教育市场日渐萎缩。同时,由于市场因素的推波助澜,愈演愈烈的高考竞争正将这些学校一步步逼向绝境。大部分农村普通高中陷入举步维艰的发展境地。湖北省罗田县三里畈高中作为大别山腹地的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在面对如此困境时,在该校校长的带领之下,勇敢的探索出了“回归教育”的办学模式。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背景之下,在对该校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此次改革的背景、历程、具体措施和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梳理,目的在于通过总结三里畈高中基于学校自身实际情况,探索适合学校的办学模式和适合学生的培养模式的实践进程及效应,认识、揭示其特定的意义和价值,为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提供认识借鉴和实践基础,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通高中走出办学和发展困境提供引导和示范。为确保调查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笔者采取了问卷、座谈、访问等形式,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是一个与职业高中相对应的概念,是紧接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的高层次基础教育,它肩负着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重要使命,承担着为学生接受更高层次教育和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础的重大任务。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普通高中教育既带动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又决定高等院校的生源质量。关于普通高中的使命,1904 年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奏定中学堂章程》规定:“设普通中学堂,…施较深之普通教育,捭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进取者升入各高等学堂均有根柢。”可视为我国普通中学“双重任务说”的最初源头。到民国初年,蔡元培主持制定的《中学校令》(1912 年)确定普通中学“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再到 1916 年,教育部将这一宗旨具体规定为“一方面为升学之预备,一方面为谋生之基础。”,一直到新中国的诞生,都延续着“双重任务”的提法。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教育事业在稳定的环境中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内外部条件出现前所未有的变革。自 1999 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举由精英教育阶段跨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普通高中事业获得快速发展。2012年,高中阶段在校生达到 4595 万人,比 2000 年增加了 283%,年均增长超过 261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了 79.2%,比 2000 年提高了 36.2 个百分点。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到 2020 年高中普及率达到 90%。高中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上推下拉”之下,实现了基本的普及。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中教育普及化,以及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高中教育相对分离的背景之下,普通高中事实上主要发挥着“升学预备”的功能。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背景之下,对罗田三里畈高中“回归教育”改革进行案例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总结三里畈高中基于学校自身实际情况,探索适合学校的办学模式和适合学生的培养模式的实践进程与效应,认识、揭示其特定的意义和价值,为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提供认识借鉴和实践基础,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通高中走出办学和发展困境提供引导和示范。


1.2.2 理论意义
对罗田三里畈高中教育改革的案例研究,填补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理论空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虽指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但并未提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路径与措施。而对三里畈高中的案例研究,探讨符合农村学校自身办学实际的办学理念、发展思路、教育教学体制和方法,分析其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的策略,不仅能够丰富细化高中教育改革理论,而且为建构和完善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理论作出具体的补充,同时为其它同类普通高中的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


2 三里畈高中“回归教育”模式案例展示


2.1 改革背景分析
三里畈高中是一所山区农村普通高中,地处湖北省罗田县三里畈镇,始建于1956 年,学校占地面积 90 亩,建筑面积近 30000 ㎡,在校学生人数 2600 余人,,占全县高中在校人数的 16.7%,学生主要来自三里畈及周边乡镇的农村。学校有 40个教学班,208 位教职工,是一所由罗田县教育局直管的普通高中。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教育变革发展和现行制度的大环境下,作为中西部地区的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学校面临着生存发展的严峻危机以及变革、创新过程中的艰难抉择。三里畈高中作为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原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市场因素的推波助澜,愈演愈烈的高考竞争正在一步一步地将三里畈高中逼向绝境。当前,我国现行的高中教育依然是在全国统一的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运行,学生高考成绩的优劣和升入大学的情况是社会评价一所普通高中的基本也是唯一的标准和依据。然而,农村高中在优质教育资源的占有方面却明显地处于弱势。特别是在所谓的优质生源竞争方面,农村普通高中通常要受到省城以及市、县重点中学的层层挤压,而且这种竞争和挤压的态势愈演愈烈。
………


2.2 回归教育的内涵
“三个回归”的教育理念,即由面向百分之十向面向百分之百回归、由片面的知识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回归、由选拔性功利主义教育向为了学生适应学生的教育回归,对于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也许并不是十分新鲜、时髦的话语。针对当下中国基础教育的时弊,人们通常都会把这些话语视为推行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普适性目标。然而,在三里畈高中,“三个回归”的教育理念有着其特定的内涵和实践支撑体系,“三个回归”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学校生源实际做出的理性抉择。在三里畈高中,“由面向百分之十向面向百分之百回归”被具体的诠释为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师生结对、同伴互助、多元目标、分层教学,以及防控流失和辍学的各种政策机制,都在为落实“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目标和理念做着铺垫。“由片面的知识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回归”的教育理念,则相应地转化为“八个学会”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而创设的实践体系和政策机制。“由选拔性功利主义教育向为了学生适应学生的教育回归”,具体地体现为淡化分数评价、升学评价,和为全体学生提供适应他们学习与成长的教学模式评价制度和学习生活环境。需要强调指出的,提出并实践“三个回归”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就意味着放弃单一的高考价值追求,并将因此而承担相应的风险。在“三个回归”的教育理念提出之初,学校领导和教师最为担心的是,实现这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的变革会不会因此而销蚀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影响学生高考成绩和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评价;一些教育同仁也对“三个回归”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实施也表示出了不同程度的疑虑。然而,支撑着学校教育工作者继续坚定地推进这一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改革创新的,是他们对于学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育需求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学校教育必须基于学生、为了学生和适应学生的朴素的教育理念和情怀。令人欣慰的是,教育改革的探索实践及其成效最终证明了“三个回归”教育理念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可行性,以及三里畈高中教育工作者当初抉择的正确性。
……….


3 “回归教育”模式改革成效..........21
3.1 办学成效.........21
3.2 社会评价.........23
4 案例分析总结.........25
4.1 三里畈高中回归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25
4.2 三里畈高中回归教育改革的实践反思 .........27


4 案例分析与总结


4.1 三里畈高中回归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
第一,从教育理论的角度看,三里畈高中“回归教育”改革是人本主义教育价值观在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高的一次充分表达。教育史上,教育价值观先后发生过两次转向。一次是从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古典人文价值观向科学主义价值观的转向,该转变体现了当时教育适应社会的要求,得到了广泛的认同;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科学主义价值观实现了向人本主义价值观的转向。人本主义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中、有独特个性和不同发展需求的个人。它在克服科学主义价值观带来的主体异化基础上,为普通高中教育目标的确立提供了价值指南。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作为 21 世纪终身学习的四大支柱,成为新时期人本主义价值观的理论内涵。三里畈高中的“回归教育”理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的改革观念、方法、制度,都是以人本主义价值观为教育价值观的。在某种意义上弘扬了人文精神,彰显了教育价值。
第二,三里畈高中“回归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区别于城市重点高中和县一中的农村高中办学道路,为正处于生存困境中的中西部农村高中的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认识和实践的借鉴。

 

湖北省某县三里畈高中“回归教育”改革案例研究


……….

 


结论


基础性的学术理论是任何改革的厚实基础,学术理论的内在逻辑和理性延展能保证改革的持续性进行。但是根据笔者的调研,虽然在改革过程中也进行了理论研究,但是该校在基本理论的研究上还是不够的,比如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就可以作为此次改革的基本理论之一。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典型案例,三里畈高中的此次改革,已经显示出其应用价值,但是是否具有可借鉴性,理论研究的深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虽然在其校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各学校实际情况的不同,三里畈高中的具体操作方式不可能生搬硬套到其它同类高中,但是如果三里畈高中能建构起严谨系统的理论系统,其它普通高中就可以在借鉴其理论系统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提出自己的改革方案,那么三里畈高中的“回归教育”改革就能发挥出其最耀眼的价值,显然,目前离这一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在该校后续的改革发展中,要深化理论研究。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92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9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5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