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论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以《七颗钻石》一文教学为例

发布时间:2015-03-24 23:34

广东省深圳市石岩公学  朱 瑛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是一篇课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因为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与优劣。所以,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之上,建立在学生的学习需要之上,建立在深入解读文本之上,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达到可操作、可检测的要求。
     回过头来看我们的阅读教学,目标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很多时候,教学是有目标而不尊重目标,学生不明白今天这节课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听课的教师更不知道教学的走向是什么,因为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师自己的事,课堂教学不需要把教学目标拿出来展示给学生、老师看,这就造成了教学目标制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造成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模糊。欣赏文本语言的教师,设计教学时着力于分析语言的优美、诗意;喜欢思维的教师,设计教学时把精力放在问题的难易程度上;关注生成的教师,注意力往往集中于学生的生成,等等。可以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在上课之前,我们很少有老师考虑:教学这一课,我的目标是什么?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什么发展、变化,等等。不少老师平时备课,首先不是看教材,而是看《教师用书》,看《教师用书》是怎么分析教材,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哪些教学建议,安排了哪些课堂练习,甚至还会去查看有哪些名师上过这一课,,有哪些现成的教案、教学设计,然后才跟教材匆匆地“见上一面”。这就使得教学目标失去了导向作用、失去了考查功能。
     有老师认为,《教师用书》里呈现的教学目标是课程专家为我们准备好了的,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别忘了那是专家解读教材后确定的教学目标,仅供参考而已,它是不是符合你的班级,符合你的学生,这些都需要我们考虑。我们说再漂亮的衣服也要看穿在什么人身上,得体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反对“教教材”,更反对“教教参”,教师应静下心来,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才会为你的教学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指南”。
     2012年11月,在福建厦门召开的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确定的四个研讨重点,分别是落实年段学习目标、夯实识字写字教学、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呈现学生学习过程,而第一个就是落实年段学习目标。开幕式上,崔峦老师强调,这四个重点既是本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上课的教学要求和评课标准,也是今后一段时间阅读教学研究的重点。因为到目前为止,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教学目标越位、缺位、不到位问题,仍然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没有解决好的普遍问题。崔峦老师提到的“落实年段学习目标”的要求,就是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增强课标意识、年段意识、目标意识,使所上的课是那个年段的,符合那一类课型的、符合那一种文体特点的。我们说,吃准教学目标,应该逐级明确语文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总目标,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阶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以及课文教学目标,明确课型与文体特点。
     那么,依据什么来确定教学目标呢?现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为例,谈谈教学目标的制定。
     一、依据学段目标确定教学目标
     笔者以为,在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前,教师要对课标非常熟悉,尤其要对学段目标了如指掌,否则就会造成教学目标确定的失当。课标中关于小学中段的阅读目标共有9条,而以下5条尤其需要重视: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七颗钻石》是一篇讲读课文。它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清晰有序的脉络,为我们讲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之时,一个小姑娘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而当她得到水的时候却几次让水,使得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的变化的故事。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学力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至少要关注4个方面的学段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4.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由此,确定《七颗钻石》的三个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感受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故事蕴含的丰富的想象力。3.学习小姑娘美好的品质,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依据单元重点确定教学目标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有导语,它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该单元的教学重点与编写意图,而这正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的第二个依据。我们说,一篇文章,其内涵丰厚,语言精妙,涉及的语文知识点很多,但哪些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哪些是这一课时要解决的,要训练的,应根据单元重点与编者的意图来定。一篇课文的教学不可能解决语文上的所有问题,因此我们也就不应该无视单元重点与编者意图随意地确定教学目标,而应依凭单元重点与编者意图来定。这个单元的导语提示我们要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活中是否想到过回报父母的爱,“想到过为他们做点什么吗?当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能给予真诚的帮助,献上一份爱心吗?”二是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共同感受人间真情”。由此,教学目标应锁定在:1.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感受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力。2.学习小姑娘美好的品质,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三、课后练习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还要考虑课后练习,因为课后练习是语文课程内容建设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文课“教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课后练习或明或暗指示给教师的。《七颗钻石》的课后练习有三题,分别是:“我要带着美好的感情来读这篇课文”; “让我们默读课文,一起讨论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个故事真神奇,我要展开想象讲讲这个故事”。因此,教学目标就应该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真默读课文,讨论讨论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感受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力。4.展开想象,讲讲这个神奇的故事。
     四、依据课文类型与文体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略读课与讲读课是不同的课文类型,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中的重点是不一样的。教学一篇讲读课文,需要学习字词、需要品词析句、需要把握内容、需要情感熏陶、需要学习表达,等等,其教学重点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略读课文,教学目标在文前的提示中已有体现,其教学重点是运用在讲读课文中习得的方法,把握文本内容、学习表达方式等。文体特点也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的一个依据,因为一篇篇课文如同一个个人,其特点十分鲜明,每一篇课文所承载的教学目标都应该带有该文本所特有的印记。我们不能把科学小品文上成科学课,也不能把人文性强的课文上成品德课,神话故事要注重它的神奇性,童话故事要凸显它的丰富想象等。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深钻教材,充分把握文本特点,找出其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可迁移、可概括化的语言现象作为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从而体现出文体的特点。《七颗钻石》是一篇讲读课文,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鉴于文体特点及三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的浓厚兴趣,教学目标的设计基于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体现“感受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力。”
    五、依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我们知道,一篇课文的内容很多,教学目标也不止一个,把一个个教学目标列出来,往往平分秋色,没有重点,没有主次,各个目标之间缺乏联系,于是就出现目标多、花时多、效率低的情况。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要分清主次目标,合理分配,整合重点教学目标。因为面面俱到其实是面面不到,是“蜻蜓点水”,作为老师要勇于放弃,要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气魄,当确定的教学目标精了,教学重点准了,教学效率自然就高了。
     那么,如何整合重点目标呢?基本思路是:第一步,依据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单元重点、课后练习和课文特点,拟定若干教学目标;第二步,在若干目标中选定一个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的重点目标;第三步,将其他目标渗透在重点目标中协同达成。如《七颗钻石》,在备课时就可拟定以下几个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默读课文,讨论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感受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力。5.展开想象,讲讲这个神奇的故事。6.学习小姑娘美好的品质,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这些教学目标,其实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可以把第2、3、4、6条教学目标整合为一个重点目标:“在品读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感受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力,学习作者描写每一次神奇的变化的方法。”教学时可以把品读水罐的一次次神奇变化作为重点,在品读过程中,必然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进行默读思考,品味重点词句和神话故事的神奇性,感受到小姑娘爱心的神奇力量,受到小姑娘美好品质的感染,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如此,《七颗钻石》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2.品读水罐的一次次变化,在感情朗读与静心思考中,感受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力,学习作者描写每一次神奇变化的方法。3.展开想象,讲讲这个神奇的故事。
     吴忠豪教授认为:“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是教学的核心问题。目标不清的原因在于不少教师确定教学目标都是凭借个人经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锤炼自己,练就一双慧眼,在教材的密林深处,发现文本的教学价值,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只要这样,才能让语文课散发出知识魅力的芬芳,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语文的收获。
 
 
(作者简介:朱瑛,现任深圳市石岩公学小学部常务副校长兼教学处主任,深圳市宝安区教师培训主讲专家,研究自主阅读教学多年,先后几十次面向市内外开课,二十多次应邀到省内外作讲座,在《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学论文400多篇,其中10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中心全文转载,尤其是近几年发表的100多篇课改论文,颇有影响。)



本文编号:186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86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0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