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三喻文化”与成人教育探论

发布时间:2016-09-21 20:23

  本文关键词:“三喻文化”与成人教育探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米德从文化传递的不同方式出发,将人类文化分为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前喻文化三种类型,并阐述了不同文化类型中相应的教育模式。具体就成人教育而言,后喻文化对应着后喻式成人教育,同喻文化对应着同喻式成人教育,前喻文化则对应着前喻式成人教育。人类个体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向都表明,在后喻式、同喻式和前喻式成人教育模式融合共存的前提下,前喻式成人教育的发展更值得

维普资讯

20 0 6年 7月 第 8卷第 4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Jun l f e e N r l ie i ( d ct nl c ne dt n o ra o bi oma Un r t E uai a S i c io ) H v sy o e E i

J l 0 6 uy2 0 Vo . I8 No. 4

“三喻文化" 与成人教育探论 何爱霞 (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曲山东曲阜 236) 7 15

摘要:德从文化传递的不同方式出发,人类文化分为后喻文化、米将同喻文化和前喻文化三种类型,并阐述了不同文化类型中相应的教育模式。具体就成人教育而言,喻文化对应着后喻式成人教育,喻文化后同对应着同喻式成人教育,喻文化则对应着前喻式成人教育。人类个体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向都表明,前在后喻式、同喻式和前喻式成人教育模式融合共存的前提下,喻式成人教育的发展更值得我们关注和期待。前 关键词:喻文化;喻文化;喻文化;人教育后同前成中图分类号: 2 G7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 94 3 20}40 1—4 1 0—1X(0 6 0—140

“三喻文化”由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 是 米德( ra t e )出的。米德依循史前文化、 Ma r e提 g eM d有史时期的文化和二战以来当代文化之间的基本差异,文从

代学习的文化。后喻文化的典型特征是“未来重复过去”成年人的过去就是新生一代的未来。它是一种变化,迟缓、难以觉察的文化,其延续既依靠老一代的期望, 又依靠年轻一代对老一代期望的复制,而这种复制的能力 几乎是根深蒂固的。与此相连,就构成了后喻文化得以 保持的两个基本条件:缺乏疑问和缺乏自我意识。米德认为,的后喻文化是与世隔绝的、典型原始的文化。那些十分复杂的文化也可能是后喻型的,以也会表现出后所 喻文化的全部特点,而且,后象征文化在经过自我意识的

化传递的不同方式出发,将人类文化划分为后喻文化 (o— i r i lr, ps fuav c t e又译后象征文化 )同喻文化 (O t g te uu、 C —

fuav lr, i r i c t e又译互象征文化 ) g te uu和前喻文

化 (r— pe

fu te u u, i r i l r又译前象征文化 ) g av c t e三种类型,阐述了不并同文化类型中相应的教育模式。米德的这一理论不仅对

世界范围内代沟的产生及其解决给予了有力阐释,也对 人类学习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成人教育因其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丰富性、式的多样性以及境域的方 开放性等特征,与三喻文化有着天然而内在的关联。尤其是随着社会文化的迅猛发展以及学习化社会的快速推进,教育在教育乃至整个社会中的作用日凸显,成人益成

混乱与反抗后重新建立的频率使人想到,这是一种今天 乃至以后依然伴随人类并为人类所用的文化形式。

后喻文化有赖于祖孙三代人的实际存在,它既含括了年长一代对未成年的年轻一代如祖辈对孙辈的文化传递,也含括了年长一代对同样也是成人的年轻一代如祖辈对父辈的文化传递。而后者的文化传递过程实质就是 成人教育过程,种成人教育也就相应地可以称之为后这

人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也将随之增强。基于此,本文尝 试将“喻文化”论与成人教育链接起来,三理从新的维度 审视成人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

喻式成人教育。而且,由于后喻文化不存在代沟的问题, 后喻式成人教育也基本不存在文化认同的障碍。特别是

后喻文化与成人教育

在传统社会中,由于生产工具的简陋、生产力发展水平的 低下等原因,整个社会的发展十分缓慢,人们不会奢望也不可能设想自己的生活能和祖辈、的生活有何不同。父辈

所谓后喻文化,,是指文化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向和方

式传递,即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传授、年轻一代向年长一

收稿日期: 0 6 -8 2 0 ̄22

作者简介:爱霞 ( 9 3)女,东泰安人,育学硕士,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要从事成人教育基本理论和成人何 17一,山教曲主 教育社会学研究。

14 1

“三喻文化”与成人教育探论


  本文关键词:“三喻文化”与成人教育探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9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19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8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