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近代教育家吴汝纶教育思想及实践活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8 05:22
  1840年爆发的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的序幕,同时也成为中国人民反击西方列强侵略的起点。《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由战前的独立的、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此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呈现两种趋向:一是从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独立)并向殖民地演化的趋向,一是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并向资本主义深化的趋向。与中国历史总体趋向一致,1840年以后,中国教育近代化历程也由此开启。在救亡图存的主题下,战前的,与自给自足的封建农业经济基础和封建专制政体相适应的传统教育,开始了其向近代大工业生产和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新式近代教育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历程虽然充满曲折,但其方向却是不可逆转的。 吴汝纶是清末桐城派一代宗师,公认的旧学鸿儒。但是,吴汝纶也是一位有着丰富的教育经历与多姿多彩的教育思想的中国近代教育先驱。他一生关注教育事业,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性。他以实际的业绩成为清末地方兴学的代表人物,以后又为中国传统教育的改造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曾为清末中国科举制度的废除与当时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资本主义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做出突出贡献。在其晚年对日本学制的考... 

【文章来源】: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 吴汝纶生平与吴汝纶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活动研究之意义
二、 吴汝纶主要教育实践活动
    (一) 宽经费、延名师,振兴深、冀地方教育,民忘其吏,推为大师
    (二) 主莲池、倡西学,创办东、西文学堂,开风气之先
    (三) 东渡日本考察学务,著《东游丛录》,描绘清末教育改革蓝图
三、 废科举、倡西学:贯穿于吴汝纶教育实践与教育主张的基本线索
    (一) 从应科举到反科举、对传统安身立命生活方式的摈弃与对旧教育制度的批判
    (二) 从埋首旧学到倡导新学:吴汝纶对西方文化学说的学习与传播
四、 对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建设性主张
    (一) 调整学制年限,因应人才之需
    (二) 统一语言,简化汉字,普及国民教育
    (三) 办学应积极稳妥、循序渐进
    (四) 学校建筑应符合科学原则,尤宜讲究学校卫生之学
    (五) “熔中学与西学为一冶”的课程观
    (六) 支持和鼓励留学教育、妥善安置留学归国人才
五、 结语:吴汝纶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之推动
    (一) 中国近代社会的形成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
    (二) 吴汝纶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之贡献
    (三) “中体西用”:吴汝纶教育主张的二重性历史特征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吴汝纶赴日考察与中国学制近代化[J]. 赵建民.  档案与史学. 1999(05)
[2]论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阶段的成就、特点与问题[J]. 田正平,肖朗.  教育研究. 1998(10)
[3]吴汝纶与我国近代教育二题[J]. 徐寿凯.  江淮论坛. 1998(03)
[4]晚清学部的酝酿产生[J]. 关晓红.  历史研究. 1998(02)
[5]晚清经世致用教育思潮论析[J]. 余子侠.  学习与探索. 1997(06)
[6]西学东渐与中国教育目标的近代化[J]. 郭齐家,葛新斌.  教育研究. 1997(07)
[7]中国近代义务教育发轫年代问题[J]. 熊贤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6)
[8]论教育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转型的影响[J]. 陈蕴茜.  江海学刊. 1996(05)
[9]清末教育行政机构的改革[J]. 汤钦飞,杨忠红.  云南社会科学. 1996(05)
[10]维新派教育思想的时代特色和历史地位[J]. 丛静.  教育科学. 1996(03)



本文编号:35759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5759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a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