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清朝雍正年间山左颜山孙氏家族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4-12-22 09:33

 

【摘要】 文学家族是明清文坛之上一种普遍存在而又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而明清时期又是继两汉之后,山左文化世家繁荣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颜山孙氏家族是这一时期对山左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产生过一定影响的家族。颜山孙氏自明代移居益都颜神镇以来,以宫廷匠役与经商起家,兴盛于清朝初年,不仅出现了政绩显著、仕途显达的朝廷大员,更因为深厚的家学积累而创造出了别有成就的文化成果,涉及文学、地理、历史等多个领域。颜山孙氏与诸多海内大家、遗民名士都有着广泛的文学交游,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山左,而且也在京师、江南等地流布,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本论文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从一个比较广阔的社会、文化和家族视角来研究颜山孙氏的文学创作,力求展现出颜山孙氏家族文学创作的全貌并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论文正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颜山孙氏家族的起源、迁徙及发展历程。颜山孙氏在明初由直隶枣强迁居青州府益都县颜神镇,祖先为宫廷匠役,从事琉璃工艺品制作,后通过经商发家,又以科举而崛起,并由此实现了家族的振兴。从六世孙延寿起开始读书,此后经过三世的文化积累,至九世时孙廷铨以进士身份历任朝廷要职,并官至宰辅,对清初的政治、经济、军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孙廷铨、孙廷铎、孙宝侗等人的文学创作亦十分可观,他们共同推动颜山孙氏家族发展到巅峰状态。从第十一世开始,颜山孙氏逐渐走向衰败。本章还分别对孙廷铨和孙廷铎的生平经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尤其突出展现了孙廷铨清廉高洁的品性和孙廷铎治理广东阳江的官绩。第二部分论述了颜山孙氏家族文学创作的社会文化环境与文学交游情况。本文将颜山孙氏家族的文学创作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文化环境研究:初始期为明万历年间至清顺治初年,孙氏刚刚开始文学创作,受到了以复古派为代表的山左文学传统的影响,同时又因身处明清易代带来的文化反思大潮之中,故而对七子复古诗学进行了批判性继承;鼎盛期为顺治中后期至康熙前中期,“本朝诗人,山左为盛”的局面为颜山孙氏文学创作营造了积极、活跃的文化氛围;衰落期为康熙中期及以后,尤其是从康熙末年开始,随着“一代诗宗”王士祯的逝去与江南文坛的重新崛起,山左文坛难以重演昔日盛景,颜山孙氏的文学创作也逐渐暗淡。此外,本章还分别探究了孙廷铨、孙廷铎和孙宝侗的文学交游情况:孙廷铨因多年在京为官,故而交游对象多为朝廷要员或文坛大家,如梁清标、赵进美、高珩、施闰章、龚鼎孳等,此外还在南下之时与江南文人有过不少往来;孙廷铎中年以前幽居田园,交游对象多为山左文士,如王士祯等,中年以后的孙廷铎远赴广东做官,更加嗜好佛学,故而与众多粤地僧人都有交游;孙宝侗的文学交游按照地域集聚的特点可以划分为三个圈子,其中京城圈多为达官显宦或清流文士,如周亮工、梁清标等;孙宝侗在山左圈的文学交游活动集中表现为参加了顺治十四年的秋柳诗社和秋柳唱和,并与发起者王士祯有较多的交游活动;孙宝侗在南下之时与江南圈的文人有过一定的交往,像顾炎武、吴伟业、吴懋谦、归庄等人皆与其有唱和活动。第三部分是对孙廷铨著作的专门研究。孙廷铨的诗文创作秉承“雅正”的文学传统,诗学七子而能变化,不伧、不纤,平和醇雅。孙廷铨之山水诗清秀明丽,含蓄蕴藉,展现出宁静淡泊之志;田园诗则多写与山夫野老同乐的场景,质实纯朴;酬唱应答之作则典丽雍容,拥有台阁之气;其散文雍容大雅,平正可读。孙廷铨之地理著作《颜山杂记》具有重要的地理、历史研究价值,尤以《琉璃篇》为经典,表现出他对家乡的热爱与大力支持。《南征纪略》一书记录其南下一路所见的地理风物,以及与遗民的交游活动,《汉史忆》展现了他对历史、政治以及君臣之道的独到见解。第四部分为孙廷铎、孙宝侗及其他孙氏家族成员诗文研究。孙廷铎的诗歌呈现出清逸古朴的面貌,其山水写景诗或写家乡风光,或写南下风景,还有大量描绘寺庙景致的诗歌,这些诗歌中寄寓着他复杂的情怀,既有山居寂寞的感叹,亦有怀才不遇的郁闷,也有积极用世的豪情,还有思念家乡的哀伤;他的田园诗则多展现对农事的关心和躬耕中的乐趣与辛劳。孙宝侗作诗以盛唐为宗,其诗歌呈现出宏丽壮阔的特色,具有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其《初集》中的诗歌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带有“年少轻狂”的特点;《立身集》诗歌以歌颂圣人与圣主、描绘壮观山川为主,风格雄浑雅正;《过江集》多作于江南之地,题材以酬唱赠答与山水写景为主,典丽的特色更加凸显。除此之外,目前可以见到的孙氏家族其他成员的诗作大多古雅质朴,具有一脉相承的特色,体现出颜山孙氏家族文学的传承。 

【关键词】 清初; 山左; 颜山孙氏; 家族文学; 雅正; 
 

引言

位于青州府益都县的颜山孙氏家族就是山左文学家族的重要一员,这一家族在明末崇補年间至清末道光年间的七世之中,共出现过多位进士、举人和贡生,据文献记载有作品传世者共十二人,共有各类著作一十八种。可以说,颜山孙氏家族在清代前中期的政治和文学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在山左地区,是颇有影响力的大家族。颜山孙氏家族中声明最著者当属历任三部尚书和内秘书院大学士的孙廷铃,他的《颜山杂记》入选《四库全书》,《址亭诗集》和《址亭文集》载于《四库全书存目》;孙廷铎的诗歌受到诗坛领袖王士補的盛赞,著有《说研堂集》,其诗歌成就或在其兄之上;孙廷辁之子孙宝侗在京师颇有诗名,著有《C裕堂集》。总体来说,颜山孙氏家族的诗文创作呈现平和雅正的风貌,具有一定的特色和成就,在山左文坛中也有较大的影响。作为中国社会基层的组织形式,家族的发展演变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变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家大族与学术文化不可分离,对于文学则更是这样。文学世家的繁盛是明清时期文坛的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是当时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经济繁荣、文化氛围浓厚的江南和山左地区,文学家族极为繁盛。据统计,明清两代山东地区门第兴盛、达官显宦辈出、诗文流布海内的望族有数十家。
........

除此之外,颜山孙氏家族的文学交游范围也非常广泛。孙廷检多年在京为官,位居宰辅,他与当时的诸多海内大家都有较多的往来唱和活动,像梁清标、赵进美、施闰章、袭鼎孳等。孙廷铎在中年之前幽居于山左之时,常常与山左地区的文人雅士进行诗酒唱和,其中更与王士補有着深厚的情谊,在中年之后,孙廷铎远赴广东阳江为官,除地方官员外,与他交游最多的是僧人禅师,这也使得他有大量描绘寺庙风景和谈论禅理的诗歌。孙宝侗少有文名,性格开朗外向,故而文学交游的范围更加广泛,他不仅与京中名士显宦像梁清标、周亮工等交往甚密,而且也常常在回乡之时与山左文士们切磋诗艺,还参加过以王士補为主导的秋柳诗社与秋柳唱和活动,他还曾游于江浙之地,与江南清流文士如吴伟业、曾灿、顾予咸、归庄等人进行唱和活动。孙续端与德州冯廷概、益都赵执信交情甚笃,有不少唱和往来之事。不仅如此,颜山孙氏与益都赵氏家族、新城王氏家族、溜川毕氏家族皆为世代姻亲,更加深了孙氏与山左地区其他文学家族的联系。
.........

第一章颜山孙氏家族的仕宦与发展

第一节由琉璃世家向书香门明第
清时期出现的众多对社会政治、文化各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的家族大多数为“仕宦家族”或“科宦家族”,“他们大多以农耕起家,多数经历了由一般农民致富而成为地主,其成员再经过科举获取功名,从而成就家族的显赫地位”。而颜山孙氏的家族发展历程略有不同,孙氏起源于宫廷匠役,后又以经商致富,再由科举而进入仕途,在第九世时孙氏家族发展至巅峰状态,后因孙氏一族科名不显,加之人丁不旺,故而逐渐走向衰败。本章将分别就颜山孙氏家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展开论述,同时将对家族重要成员的生平做详细叙述,借以为家族文学的研究奠定基础。一颜山孙氏家族起源与发展历程颜山孙氏家族是明清时期山左地区较为显赫的世家大族之一,然而颜山孙氏并非世代居住于此,据《重修颜山孙氏族谱序》记载:“吾族原籍麥强。洪武三年,始祖克让迁居青州府东关东南隅,后又迁居笼水。”可知其祖先原籍为直隶舉强,始祖孙克让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迁入山左地区,“笼水”即在当时的青州府益都县孝妇乡颜神镇。元明之际,战乱频发,山左及中原地区饱受战争的躁躏,土地荒芜、人口剧减,因而明初朝廷采取了大规模的移民措施,大量山西、河北等地的人口移入山左,根据孙氏家族移民的时间推断,其或许就是属于这次明初朝廷的政策性移民。

二、文化积累
《重修颜山孙氏族谱序》中提到“吾族传至柳溪公,始尚读书”,柳溪公即孙延寿,他在经商活动之余 始读书,并督促子孙,使其成为家业而传承。另外,孙延寿乐善好施,“而振贫周急,排难解纷,则又老而无怨焉”在乡党之中拥有很好的声誉,这也为后来孙家成为备受当地之人尊敬的世家大族奠定了基础。孙延寿有二子——孙霁和孙震,二人都是当地较有名气的儒士,有“颜山双凤”之美称。长子孙雾,字显东,号曙阳,读书废寝忘食,在当地颇有文名。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最终只在大约隆庆、万历年间中过乡试副榜,赴任湖南湘潭县县丞,著有《南岳集》。孙雾受其父亲影响,十分重视对弟弟和子佳的教盲。对于弟弟孙震,他“出入必偕,日督课之,不以爱掩教,弟亦师事惟谨,文誉日隆。”对于子侄,他同样用心培育,`诸侄稍长,皆以次授经。吾家文学,如薪火相传,公实为鼻祖”气孙雾虽然科场失意,但是他尽心竭力培养的子弟却颇有成就,他的这种驾学的行为和对后辈教育的重视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子孙和家族风气。孙雾弟孙震,字鸣东,号晟阳,自幼以兄为师,他无书不读,文名传于乡里,为崇被甲戌年间岁贡。他担任濯州训导期间治效显著,后升任潍县教谕,使当地教化大行,深受当地士子尊敬。孙震、孙霁兄弟二人所任职务虽然不高,但却在当地颇有声名,他们专致于科举和读书事业,也使得颜山孙氏逐渐从商人之家转变为书香门第。
..........

第三章孙廷铨著作研究...........41
第一节醇雅雍容的诗文创作...........41
第二节别有成就的地理、历史类著述...........49
四章孙廷铎、孙宝侗及其他孙氏家族成员诗文研究...........53
第一节清逸古朴的孙廷铎诗歌...........53
第二节雄壮典丽的孙宝侗诗文...........61
第三节颜山孙氏家族其他成员文学创作略观...........70

第四章孙廷铎、孙宝個及其他孙氏家族成员诗文研究

第一节清逸古朴的孙廷铎诗歌
孙廷铎的诗歌作品在清代流传并不广泛,据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载,其作品原刻本如今只存《绪园新集》一卷,藏于山东省博物馆。本论文写作所依据的作品集是青岛图书馆所藏的《说研堂集》,为民国二十一年济南经给印刷局铅印本,分《嘉树堂集》、《绪园诗集》、《烟萝居集》、《绪园新集》各一卷,共收录其诗歌365首。但这并非是孙廷铎诗歌的全部,在《国朝山左诗抄》中还可以见到其另外六首诗歌,分别为:《闻雁》、《发吴城》、《伸符庶常宅守岁分韵得十五咸》、《黄雪舫》、《赠别溜川张明府》、《中秋前二日归自西河花公亭》。《说研堂集》内页有“颜山孙氏家藏”字样,前有康熙四十二年王士補所撰序言和康熙十四年萧孟嶙、林联显所题序言;其中的《绪园新集》前又有康熙十八年何廷相所作序言;《绪园诗集》后有王士侦的评语。《嘉树堂集》收孙廷铎从顺治七年至顺治十六年的诗歌,这段时间他大多数时间赋闲山居在家,于山水田园之间吟咏性情,期间还曾进京赴考,游于京洛之地;《绪园诗集》收顺治十七年至康熙六年的诗歌,孙廷铎于顺治十八年“就选人”,成为候选官员,此集的诗歌就是作于他从成为选人到赴职前的时间段内;《烟萝居集》收康熙七年至康熙十四年的诗歌,此集的诗歌写其一路南下,远赴广东的沿途见闻及在粤地做官期间的诸事;《绪园新集》收康熙十五年至康熙十八年他奉檄离任并等候北归期间的诗歌。
.........

结语
颜山孙氏家族的文学创作在风格上有很大的一致性,无论是清丽、质朴还是宏肆,都有着醇雅和正的风貌,都遵循着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力求“风人之旨”,这是山左文化传统与家族文化传统共同作用的结果。颜山孙氏家族作为清初山左重要文学家族中的一员,在推动山左诗人群体于清初诗坛大放异彩之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且其文学创作也体现着山左家族文学的特色,那就是推崇齐鲁文化传统,推尊乡贤,尤其是对李攀龙、边贡等明代复古派诗人的诗歌主张和风格能够自觉接受和发扬,又能够取精去芜,在继承中不断反思,让传统和时代、传统和个性相结合,缔造出既一脉相承而又各具特色的诗歌风格。在注重山左文学传统的同时,颜山孙氏的文学创作又坚守家学渊源,谨遵前人的教诲,孙廷铨明确提出诗文以汉魏盛唐为宗,其弟孙廷铎虽未有明确的言论,却在其诗歌创作中体现出学鲜明的学唐倾向,其子孙宝侗亦明言“师法盛唐”,不屑于元和以后诗作,纵观孙氏的诗文创作,无不践行着孙廷绘的这一文学主张,颜山孙氏这一深厚的家学渊源使孙氏成员的诗歌维持着一致的和雅之气而少有瘦佻之貌。“和雅”既是颜山孙氏在文学上的审美偏好,也是他们精神气质的展现.
..........

参考文献:

[1] 周潇.  明清山东博山四大望族与博山文化[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2(01)
[2] 李朝军.  家族文学史建构与文学世家研究[J]. 学术研究2008(10)
[3] 蒋寅.  清初诗学的地域格局与历史进程[J]. 文史知识2007(10)
[4] 李真瑜.  明清文学世家的基本特征[J]. 中州学刊2006(01)
[5] 张兵.  清初山左遗民诗群的分布态势与创作特征[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
[6] 华德公.  孙廷铨其人与山蚕说[J]. 中国蚕业1997(04)


本文编号:10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0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e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