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中国土地制度研究及“股田制”改革分析

发布时间:2024-02-24 17:05
  我国社会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时期、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社会主义时期。每个历史时期根据其特殊的历史环境产生了相应的土地制度,我国历史上土地制度总体上是沿着“公有——私有——公有”的路径发展的。 文章首先对我国历史上各种土地制度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土地制度经历了由奴隶社会的国家所有制到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家庭承包制。然后着重对家庭承包制以及“股田制”的利弊进行了分析。 我国现行的家庭承包制作为我国一项基本的农村土地制度具有相当的优越性,如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是与农业的自身特点相适应;有利于培育农村市场主体;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等。文章应用供应链理论对家庭承包制的供求方式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优于统购派购的供应方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制度的缺陷也逐渐显露出来:如土地产权模糊,界定严重不清;人地均分原则使得农地经营趋于分散化;农地制度和国家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收益分配制度等改革不配套、缺乏整体协调性,严重影响到农地的有效利用等。这些缺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因素,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和改革,使其更加合理...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供应链理论
    2.2 价值链理论
    2.3 制度变迁理论
    2.4 委托代理理论
    2.5 产权理论
    2.6 资本结构理论
    2.7 风险管理理论
3 新中国建国前历史上各种土地制度分析
    3.1 中国古代社会农村土地制度
    3.2 封建社会农村土地制度
    3.3 建国前的农村土地政策与制度
        3.3.1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农地政策的形成
        3.3.2 中国共产党苏区的农地制度
        3.3.3 抗战期间农地政策的变革
        3.3.4 抗战胜利后的农地政策主张
4 中国当代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演进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所实施的农地制度
        4.1.1 《土地改革法》规范下的农地改革
        4.1.2 农村合作化及人民公社
    4.2 改革开放后的农地制度
        4.2.1 政社分开
        4.2.2 家庭承包制
5 家庭承包制研究
    5.1 概念及基本特点介绍
    5.2 制度优越性分析
    5.3 制度弊端分析
6 俄罗斯的土地制度改革借鉴
    6.1 改革原因
    6.2 改革的目标、任务、步骤
    6.3 改革中土地规划机构和经济机构的积极作用
    6.4 改革成果
7 “股田制”研究
    7.1 “股田制”相关理论研究
        7.1.1 “股田制”的含义
        7.1.2 “股田制”的性质: 法律视角的透视
        7.1.3 “股田制”优越性分析
        7.1.4 “股田制”风险分析
    7.2 中国各地“股田制”改革实例分析
        7.2.1 广东南海的“股田制”改革(“股田制”发源)
        7.2.2 重庆“股田制”改革分析
        7.2.3 塞飞亚公司的“公司+农户+基地”模式
        7.2.4 吉林省双胜村“股田制”改革
    7.3 “股田制”在中国农村的可行性和发展趋势分析
        7.3.1 “股田制”可行性分析
        7.3.2 “股田制”的发展趋势分析
    7.4 中国推行“股田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909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909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c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