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缺失影响因素与制度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08 20:25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所有权主体、所有权性质等,针对所有权权能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对权能的细分研究还不多。在此背景下,研究并且优化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对于健全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借鉴吸收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产权理论,对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结构进行细分梳理,运用社会科学的四层次分析框架对影响权能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权能的制度构建。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目前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有些权能受到限制。占有权能以及使用权能都得到了法律确认。收益权能中的出租权和承包土地收益权是得到确认的,但开发建设收益权是被禁止的,入股权还有待优化。处分权能中继承权、互换权是得到确认的,但抵押权和自由交易权是被禁止的,国家征地权有待优化。 (2)运用社会科学的四层次分析框架探讨了影响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的因素。在社会基础中,乡土情结观念、家庭伦理观念、中央集权观念、公私利益观念等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影响无...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农村土地制度借鉴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2.3 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
        2.1.2 土地所有权的权能
    2.2 理论基础
        2.2.1 产权理论
        2.2.2 地租理论
        2.2.3 社会科学的四层次分析框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历史沿革与现状问题
    3.1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历史沿革
        3.1.1 土地改革时期(1947-1953年)
        3.1.2 土地合作化时期(1953-1957年)
        3.1.3 土地人民公社化时期(1958-1978年)
        3.1.4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
    3.2 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的现状与问题
        3.2.1 占有权能的现状
        3.2.2 使用权能的现状
        3.2.3 收益权能的现状问题
        3.2.4 处分权能的现状问题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影响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的因素分析
    4.1 社会基础(非正式制度)
        4.1.1 乡土情结观念
        4.1.2 家庭伦理观念
        4.1.3 中央集权观念
        4.1.4 公私利益观念
    4.2 制度环境
        4.2.1 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
        4.2.2 尚不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4.3 治理结构
        4.3.1 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机制
        4.3.2 农村基层管理组织不健全
    4.4 资源配置
        4.4.1 土地城镇化的外部收益
        4.4.2 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边际效益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优化权能的制度构建
    5.1 优化权能的基本原则
        5.1.1 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兼顾
        5.1.2 尊重地区差异和多样性
        5.1.3 决策民主性
    5.2 农地股份合作制——优化集体土地所有权收益权能的有效方式
        5.2.1 股权设置类型
        5.2.2 内部治理结构
        5.2.3 生产经营形式
        5.2.4 收益分配机制
        5.2.5 农地股份合作社案例
    5.3 完善征地制度——优化集体土地所有权处分权能的重要抓手
        5.3.1 界定公共利益
        5.3.2 征地补偿的受益主体
        5.3.3 征地听证程序
        5.3.4 征收土地的价格
        5.3.5 征收土地的纠纷解决机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可能的创新之处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871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871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e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