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商法论文 >

《票据法第一次草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1 06:37
  7世纪的唐朝即出现了具有一定汇兑功能的“飞钱”,然因传统中国重农抑商的政策,极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致使在中国本土没有产生具有近代意义的票据,加之商事立法的欠缺,更不可能过早地产生票据立法。晚清时期,经济极大发展,外国资本大量传入中国,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金融工具——近代国际意义上的票据。这种票据不仅代表一种融资手段、支付工具,更代表着信用商业的出现,这点与中国仅作为支付手段而土生土长的庄票、汇票、期票是不一样的。这种票据的出现,为票据法立法提供了客观的基础。同时,清政府为挽救岌岌可危的政治,实行“新政”和大规模的变法修律,试图从法律完善层面上走向先进国家之列。1908年清政府修律馆聘用日本法学博士志田钾太郎起草商法,1909年各部分包括第一次立法的票据法部分也陆续制定完毕。可惜的是,随着大清帝国的倒台,这部尚未出台的票据法却成为了废案。这部票据法草案设三编,十五章,共九十四条。从这部票据法草案中可以看到中国票据立法的不成熟,在借鉴西方、日本的票据法律之时,与中国的本土资源结合并不完善。但是作为中国票据立法的首次尝试,至此中国开始走上了票据立法近代化的道路,其的经验与教训也为后来的...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票据法第一次草案》的校勘、点校
第三章 清政府制定这部草案的背景
    第一节 近代票据的产生
    第二节 完善立法体系,规范票据市场秩序
    第三节 收回领事裁判权,繁荣经济发展
第四章 《票据法第一次草案》分析
    第一节 《票据法第一次草案》的立法体例
        一、票据法与民商法的关系
        二、票据法与支票法的关系
        三、篇章结构和章节设置的差异
    第二节 《大清票据法草案》的法源
        一、大清本次票据立法是否有国内渊源
        二、大清本次票据立法依据何时何国的票据法
第五章 《票据法第一次草案》的评价
    第一节 《票据法第一次草案》的缺陷
    第二节 《票据法第一次草案》的成功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末的金融危机[J]. 梁小民.  商界(中国商业评论). 2007(04)
[2]上海银行公会与近代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J]. 郑成林.  江西社会科学. 2005(10)
[3]中国商法百年(1904-2004)[J]. 王志华.  比较法研究. 2005(02)
[4]关于票据抗辩限制的新思考[J]. 董惠江.  比较法研究. 2003(06)
[5]清末商事立法百年回顾与反思[J]. 叶昌富.  江汉论坛. 2002(06)
[6]中国近代民商法的嚆矢——清末移植外国民商法述评[J]. 李秀清.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2001(06)
[7]法律移植问题探讨[J]. 冯卓慧.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1(02)
[8]法律移植与中国立法——中国借鉴外国法律问题研究系列论文之二[J]. 阮兢青.  中州学刊. 1999(06)
[9]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法律述评[J]. 黄昭昭.  江西社会科学. 1997(04)
[10]我国票据立法体例探讨[J]. 姜建初.  法学研究. 1993(05)



本文编号:2910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2910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f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