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商法论文 >

人格权二元论:人格权基础理论的再诠释

发布时间:2019-05-13 20:50
【摘要】: 人格是民事主体的法律资格,而人格权具有更大的活跃性,它保护所有与民事主体行为与精神活动的自由和完整性相关的利益,人格权的这种相对独立性决定了人格权法的独立。人格权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之前对于人格权的理解往往限于人格权是一项非财产性的人身权利,在民法典制定的过程中,由于对人格权属性的不同理解,许多学者在如何在民法典中规定人格权问题上展开了较为激烈的争论。本文即是针对旧有民法理论对人格权基本认知存在的不足,提出人格权二元论。 人格权二元论是指人格权并不是一项单一性的权利,而是在权利性质、权利客体和权利特征上都具有二元性的权利。 本文第三章是对人格权二元论的展开论述。 首先,围绕人格权的权利性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由于人格权关注的是作为社会活动的人本身,因此并不是单一的法律对人格权进行规范。宪法和民法涵盖了人格权利的保护,宪法上的人格权主要是一种宣示性的权利保障,并主要防止公权力对人格权的侵害,民法上的人格权则是规范民事活动中私人领域对人格权的保障。二者并不冲突,人格权的宪法属性并不妨碍民法对人格权的详尽保护。 其次,主要讨论人格权不仅具备传统民法所界定的人格利益,即非财产利益,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法商法化的趋势已具备了一定的财产利益,这些财产利益突出表现在对商事人格权的出现上。 再次,从一般人格权理论出发,本文还提出一般人格权事实上蕴含着对人格权的概括保护原则,,而同时对于具体人格权,本文不赞成权利的泛化,强调具体人格权法定,从而形成人格权的概括保护与具体法定结合的特殊法律规制方式。 在阐述了人格权二元论的具体内容后,针对于人格权发展的特点,文章强调人格重于财产是民法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同时人格权在主体、客体和救济方式上不断得到扩张。 附件是对人格权立法和司法问题的收集和评论,立法方面主要是对现有民法草案中人格权的规定进行逐条评议,司法方面是按照不同人格权整理了较有影响的案例,以供进一步研究分类参考。
[Abstract]:Personality is the legal qualification of the civil subject, and the right of personality is more active, which protects all interests related to the freedom and integrity of the civil subject's behavior and spiritual activities. This relative independence of personality right determines the independence of personality law. As an important civil right, the previous understanding of personality right is often limited to the fact that personality right is a non-property personal right. In the process of formulating the civil code, due to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attribute of personality right, Many scholars have launched a heated debate on how to stipulate the right of personality in the civil code. In view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old civil law theory on the basic cognition of personality righ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ualism of personality right. The dualism of personality right means that personality right is not a single right, but a dualistic right in the nature of right, the object of right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right. The third chapter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dualism of personality right. First of all, the nature of the right of personality is discussed in depth. Because the right of personality is concerned with the person as a social activity, it is not a single law to regulate the right of personality. The Constitution and civil law cover the protection of personality rights, and the constitutional personality rights are mainly a declarative right guarantee, and mainly prevent the infringement of personality rights by public power. The right of personality in civil law is the guarantee of personality right in private field in civil activities. There is no conflict between the two, and the constitutional attribute of personality right does not hinder the detailed protection of personality right in civil law. Secondly, it mainly discusses that personality rights not only have personality interests, that is, non-property interests, as defined by traditional civil law, but also have certain property interes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trend of commercial law of civil law. These property interests are highlighted in the emergence of commercial personality rights. Thirdly, starting from the theory of general personality right,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that the general personality right in fact contains the general protection principle of personality right, but 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specific personality right, this paper does not approve of the generalization of the right and emphasizes the legality of the specific personality right. Thus forming the general protection of personality rights and specific legal combination of special legal regulation. After expounding the concrete content of the dualism of personality right,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right,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at the emphasis of personality over property is an important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law,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right of personality is constantly expanded in the subject, object and relief mode. The annex is the collection and comment on the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issues of personality rights. In the aspect of legislation, the provisions of personality rights in the existing draft civil law are mainly commented on article by article, and the judicial aspect collates more influential cas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ersonality rights. It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of classific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道英;;从德国法上的一般人格权看宪法权利与民事权利的协调[J];法学评论;2011年05期

2 徐金玉;李伟;;试论传统本体论及其困境[J];学理论;2011年17期

3 吴铭晖;;一般人格权争议问题浅析[J];知识经济;2011年18期

4 易军;;论人格权法定、一般人格权与侵权责任构成[J];法学;2011年08期

5 陈璇;;德国刑法学中的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二元论及其启示[J];法学评论;2011年05期

6 福尔克尔·博伊廷;欧阳芬;;德国人格权法律保护问题及其最新发展[J];中德法学论坛;2002年00期

7 陈龙江;;人格标志上经济利益的法律保护理由之辨——学说商榷与正确思路[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马瑞香;;哲学研究的新维度——西方体验哲学[J];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08期

9 王利明;;民法的人文关怀[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10 王康;;从生活事实到一般人格利益的法解释学基础——以“冒名上学”案中侵害客体的界定为分析对象[J];北方法学;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炳全;;意义心理学:僭越二元论的新的积极探索[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王景和;;迎接心身关系问题的一次新“挑战”——试析普西蒂与迪克斯的心脑二元论[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3 蒋宝华;;刍议“阴阳二元论”在和谐景区建设中的运用——以普陀山“两大圣(胜)地”发展战略为例[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4 李劲松;;杜威教育目的观中的民主思想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陈治国;;基督教女性主义的生态之思:立论逻辑、多重意义与内在困境[A];山东省哲学学会“改革开放三十年哲学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源泉;;德国之信息自决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谢天成;;现代科技成果证明中医阴阳理论的科学性[A];第三届中和亚健康论坛暨2009·亚健康产业展览会论文集[C];2009年

8 叶超;蔡运龙;;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二元论演变及其透析[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胡野;;再论民事侵权归责原则——归责原则“新二元论”说[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10 王瑞飞;孙卫;高静乐;宋广寿;;关于油气成因理论的探析和思考——对油气成因二元论的认可[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人民法院 仇慎齐;“案结事了”的二元论认识[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彼得·路易/文 王萱/编译;数字化时代的二元论[N];社会科学报;2004年

3 史忠义;关于一二元统一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陆德;陆定一关于“双百”方针中的“二元论”思想[N];北京日报;2006年

5 杨涛;“贞操权判决”具有破冰意义[N];甘肃法制报;2007年

6 周珂;洋垃圾涌入与法律的踯蹰[N];法制日报;2007年

7 台湾交通大学教授 李弘祺;“罪的工价乃是死”[N];南方周末;2010年

8 史忠义;笛卡尔哲学与中国心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9 ;超越疑古 走出仰韶、龙山文化二元论[N];中国文物报;2000年

10 李德顺;超越道德与经济二元论[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霍银泉;一般人格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红;基本权利与私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张梅;杜威的经验概念[D];复旦大学;2008年

4 刘拥华;社会世界的底蕴:从二元论到二重性[D];吉林大学;2007年

5 王平;目的论视域下的康德历史哲学[D];复旦大学;2004年

6 张湛;神性自我:灵知的理论、历史和本质[D];复旦大学;2007年

7 颜亮;软技术概念、作用机理及相关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洪海林;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可欣;论隐私权[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鲁鹏宇;行政法学理构造的变革[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昕杰;人格权二元论:人格权基础理论的再诠释[D];四川大学;2007年

2 谭子良;论一般人格权[D];西南大学;2010年

3 张振焱;论一般人格权及其民法保护[D];山西大学;2010年

4 邹丹;论一般人格权的性质及我国的立法选择[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5 陆端;论一般人格权[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6 余艳;《莫菲》中的二元论及其消解[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公文卿;人格权利法模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何思静;论一般人格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卫巧利;论一般人格权[D];郑州大学;2007年

10 陈卫平;论一般人格权[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76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2476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3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