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立法论文 >

论挪用公款罪的司法适用与立法完善

发布时间:2024-03-16 19:52
  80年代中期,我国的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经济体制处于转轨阶段,不少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和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人员,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利用管理上出现的漏洞,大肆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的经济管理秩序,侵犯了公共财产所有权和公职人员的廉洁性。为了遏制挪用公款罪行为的蔓延,在总结多年司法实践的基础上,我国人大常委会于88年通过立法的形式,增设了挪用公款罪。 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第384条第一次用法典的形式将其确立为犯罪,此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联合或单独又出台过多个司法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也用立法解释的形式对此加以补充。但由于犯罪形式的多样化,主体和复杂性,立 <WP=3> 法及解释对此行为并不能完全涵盖。特别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法律和有关规定的适用还存在许多分歧。致使在处理该类案件,同一行为却得出不同的处理结果。同时,两高司法解释的不完全衔接也导致在立案和审判过程中的差异,带着这些疑惑,本人感到仍有必要对该罪加以研究。 本文首先从挪用公款的构成要件及立法沿革中的演变着手,通过对犯罪主体的分析,挪用公款过程中的几种不同行为以及挪用公物...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与立法沿革
    一 发展阶段
    二 罪名创立阶段
        1 罪名创立期
        2 法典化阶段
    三 完善及细化阶段
第二章 挪用公款主体问题的探讨
    一 对刑法第93条第2款的理解
        1 关于国有
        2 关于委派
        3 关于再委派
        4 关于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
    二 单位负责人动用公款行为的性质分析
        1 在履行职务行为时所发生的行为。
        2 有形式上完整的借贷手续
        3 目的上带有公利性
第三章 挪用公款过程中目的与行为改变的性质认定
    一 关于携带挪用公款潜逃性质的认定
    二 用公款过程中主观意图发生变化的性质认定
    三 挪而未用行为在法律上的定性
    四 营利活动与非法活动的交叉与转化
        1 关于营利活动和非法活动
        2 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挪用公物性质的认定及立法完善
    一 挪用普通公物行为的性质
        1 实质意义上具有统一性
        2 公物被挪用后往往会降低价值。
    二 挪用特定公物罪刑罚规定的质疑。
第五章 多次挪用公款数额的认定
    一 分析挪用公款的使用用途。
    二 从罪数理论准确地认定数额标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930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930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2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