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立法论文 >

传播侵权类型化及其立法体例研究

发布时间:2023-11-09 20:09
  《侵权责任法》立法过程中,反对传播侵权类型化规制的主要理由是其违反传统立法体例,案件数量少,对其已有许多法律规范。然而,《侵权责任法》和《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均规定了含有一般侵权和特殊侵权的混合性侵权:医疗侵权。传播侵权属于混合性侵权,有庞大的案件数量,部分案件后果严重,相关法律规范模糊而自相矛盾,因此,其具备类型化规制的合理性、重要性与必要性。传播侵权在《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可以一章规模与其他特殊侵权并列,对其包含的一般侵权和四种特殊侵权即侵害著作权、商标权行为,证券虚假陈述行为,部分虚假广告侵权行为和侵害个人信息权益行为,进行特别列举规定。

【文章页数】:21 页

【文章目录】:
一、民法学界传播侵权立法体例的思路及其立法障碍
    (一) 传播侵权立法体例的思路
    (二) “新闻侵权”或“媒体 (介) 侵权”下的传播内容与侵权客体
    (三) 反对“新闻侵权”或“媒体 (介) 侵权”类型化规制的主要理由
        1. 与侵权法传统的立法体例 (结构) 不合
        2. 案件数量少,无立法价值
        3. 已有许多法律对其予以规范,无必要在侵权法典中类型化规制
二、主体抽象归责多样:《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对传播侵权类型化规制的体例包容性
    (一) 主体抽象:传播侵权主体以亿计算,满足近现代侵权法体系的要求
    (二) 归责多样:传播侵权中适用过错推定和无过错原则的特殊侵权的存在
    (三) 体例包容:我国《侵权责任法》《民法典·侵权责任编 (草案) 》列举了混合型侵权
三、适应信息社会需要:《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类型化规制传播侵权的重要性
    (一) 适用过错推定和无过错原则的特殊传播侵权数量高于《侵权责任法》列举的大部分特殊侵权
    (二) 适用过错原则的一般传播侵权在人格权纠纷中所占比例非常突出
        1. 名誉权纠纷中的传播侵权比例、数量及媒体类型分布
        2. 肖像权纠纷中的传播侵权比例、数量及媒体类型分布 (1)
        3. 人格权纠纷进入传播侵权时代,甚至是“网络传播侵权时代”
    (三) 部分传播侵权后果的严重性
    (四) 《侵权责任法》和《民法典·侵权责任编 (草案) 》未能体现出信息社会的特色
四、完善请求权基础:《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类型化规制传播侵权必要性
    (一) 从裁判的便利性、准确性和侵权请求权基础完整性、系统性看传播侵权在《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类型化列举的必要性
    (二) 我国传播侵权请求权基础 (法律规范) 的分散规定及其特点
    (三) 我国传播侵权请求权基础 (法律规范) 分散规定存在的问题:缺漏、自相矛盾和适用范围模糊
        1. 关于归责原则
        2. 关于构成要件及其证明
        3. 关于侵权责任的主体与形态
        4. 关于责任方式
        5. 抗辩事由
五、传播侵权立法体例及内容
    (一) 传播侵权立法规范模式与立法位序
    (二) 传播侵权的规范内容
        1. 归责原则 (4)
        2. 损害与因果关系要件的证明
        3. 责任主体和责任形态
        4. 责任方式
        5. 抗辩事由
结论



本文编号:3861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861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b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