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金融法论文 >

互联网理财的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3 06:00
  互联网理财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为居民的理财需求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但是必须要明确的是,因为互联网金融的新业态不断涌现,因此也就导致互联网理财产品花样百出,从而吸引投资者瞩目。各类互联网理财产品实际上是通过所谓金融创新的手段进行包装,进而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发售,而通常投资者只能得到对于收益率的宣传,从而忽略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实质风险。因此本文在对诸多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实质交易结构进行了类型化分析后,认为互联网理财中蕴含的法律问题涉及诸多方面:将私募产品拆分后发售,实际完成变相公募;通过类资产证券化的手段处理底层非标资产,把风险转移给投资者;借助多层嵌套、与地方金融交易所合作来获得监管套利;以及存在运作资金池等违规行为。除此之外,还有部分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标的实质存在着法律性质不明或基础法律关系模糊的问题。在对互联网理财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梳理之后,又从理论、实务和司法三个层面对于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明确这些法律问题的根本原因,即理论学界对于互联网理财产品所涉及的标的资产的法律性质和具体法律关系存在不同观点,而实务中又对一些创新操作是否会违反监管规定存在疑问,同时司法审判中对于...

【文章页数】:11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小结
    1.3 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1.3.1 基本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与不足
    1.5 本章小结
2.互联网理财交易结构的类型化分析
    2.1 纯平台型
        2.1.1 直销型
        2.1.2 代销型
    2.2 权利拆分型
        2.2.1 企业私募债权拆分型
        2.2.2 P2P平台债权拆分型
    2.3 衍生收益权/受益权转让型
        2.3.1 信托受益权转让型
        2.3.2 资管产品收益权转让型
        2.3.3 资产质押型
    2.4 债权转让型
        2.4.1 封闭循环型
        2.4.2 P2P平台和第三方机构合作型
        2.4.3 P2B担保型
    2.5 定向委托投资型
    2.6 多层嵌套型
        2.6.1 与金交所合作型
        2.6.2 与资管公司合作型
    2.7 团购理财模式
    2.8 本章小结
3.互联网理财的法律异化和偏离
    3.1 私募公募化涉嫌非法集资
        3.1.1 导致投资者突破人数限制
        3.1.2 规避合格投资者的要求
        3.1.3 吸收资金规模远超一般私募产品,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3.2 类资产证券化阻碍“穿透性”监管
        3.2.1 底层资产在打包转让过程中资金和资产的匹配难以核实
        3.2.2 资产信息不透明风险难以把控
        3.2.3 可能突破单一借款人在网贷平台借款余额上限的规定
        3.2.4 通过平台把投资者资金流向高风险领域
    3.3 合同多层嵌套规避监管
        3.3.1 为了扩大规模、收取通道利润
        3.3.2 规避监管以实现跨监管套利
        3.3.3 规避监管向限制或禁止领域投资
        3.3.4 转换产品性质,以规避监管对于特定业务的余额占比限制
    3.4 与地方交易所违规合作突破政策红线
        3.4.1 通过合作将金融资产拆分、打包
        3.4.2 部分上线项目实际突破了200 人红线
        3.4.3 自建平台,形成“自发、自卖、自转让”的模式
        3.4.4 部分项目融资上限过高,涉嫌非法集资
        3.4.5 非标资产的标准化处理不足
    3.5 法律定位不明和法律关系模糊
        3.5.1 团购理财中“团购”的法律定位不明
        3.5.2 委托定向投资中的实际法律关系模糊
    3.6 存在资金池运作与刚性兑付承诺
        3.6.1 通过集合运作、以短投长、长拆短卖形成资金池
        3.6.2 以滚动发行、自筹资金等其他方式实现刚兑
    3.7 本章小结
4.互联网理财的理论争议、实务困境和司法分歧
    4.1 学界争议导致没有统一理论基础
        4.1.1 资产收益权的法律性质具有争议
        4.1.2 团购理财产品在法律上存疑
        4.1.3 投资者与团购网之间的法律关系认定上存在不同观点
        4.1.4 定向委托投资的实质认定存在争议
    4.2 实务领域中的灰色操作造成疑问
        4.2.1 收益权单独转让的做法可能突破投资者上限
        4.2.2 以不同期限的资产包为底层资产可能违反资金池限制
        4.2.3 平台对用户的保护义务还应当涵盖资金存管义务
    4.3 司法审判逻辑变动引发争论
        4.3.1 收益权法律属性的具体认识不一致
        4.3.2 过桥通道与银行之间的法律关系认定不一致
    4.4 本章小结
5.互联网理财的监管路径与法律治理
    5.1 互联网理财监管的路径演变
        5.1.1 2013年之前:前监管时期
        5.1.2 2013年:整体化监管时期
        5.1.3 20142015年:区块化监管时期
        5.1.4 2016年:子块化监管时期
        5.1.5 2017年今:严监管时期
    5.2 互联网理财的规制路径与制度完善
        5.2.1 明晰互联网理财的法律关系
        5.2.2 厘清互联网理财金融创新的法律边界
        5.2.3 实施穿透性监管
        5.2.4 规范与地方金融交易所的合作
        5.2.5 明确金融资产衍生收益权的具体法律性质
        5.2.6 健全互联网理财产品消费者投资权益保护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7684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37684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f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