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金融法论文 >

基金会立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0 09:02

  本文关键词:基金会立法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基金会作为一种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出现,时间很短。从1981年第一家基金会“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成立伊始至今,只有短短的二十五年的时间,但其发展速度之快,社会作用之大令人瞩目。这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市民社会兴起的表现之一。当然,与国外的基金会相比,中国的基金会整体规模不大、社会影响力还不强,但其作为非政府组织的一份子,活跃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已是不争的事实,并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发展与市民意识的增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我国学界对于非政府组织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多数都集中于对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定位、功能价值、运行机制等方面,对基金会这一重要组织形式的研究刚刚起步,对基金会立法问题的专项研讨更是不多。正是此种不协调,引起了笔者对基金会立法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并尝试进行一些开拓性的探索。 本文从立法的层面来考察和研究基金会,结合基金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对基金会生存的法律环境进行描述,从中找出影响、制约基金会发展的不良因素,并分析成因,力求在立法层面上对这些病灶进行处理;同时,结合相关理论,在社会结构变迁、政府职能转变的大背景下对基金会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从法学维度发现一些不合时宜、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求得基金会在法治之下的良性运行与发展。写作时,作者参考和借鉴了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成果,取其精髓,结合法学理论基础,提出了个人的一些见解。 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基金会概述。对基金会的产生与发展,基金会的概念、特征、现行分类进行阐述,并从基金会发展现状入手探讨我国基金会在社会发展变革中所具有的功能,突出对基金会研究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为基金会的立法现状。本部分首先简要回顾基金会立法的过程,通过对美国和俄罗斯基金会立法历程的介绍,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总结出我国当前基金会立法的大体框架。然后对现行基金会管理的“主体法”——《基金会管理条例》进行分析,肯定这部行政法规所体现出的主要法制建设成果,从而揭示对我国基金会立法进行认真研究的现实必要性。第三部分为我国基金会立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从实证的角度对基金会立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围绕立法滞后、无法适应基金会的发展需求;立法指导思想存在偏差;立法位阶低,配套法规不健全;法律定位过于模糊;法律救济的缺乏五个方面展开。然后从历史和现实的视角寻找基金会发展困惑之所在,得出立法基础理论研究不够充分,缺乏足够的进取精神;对公共行政主体多元化的
【关键词】:基金会 非政府组织 立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12.28
【目录】:
  • 序言9-12
  • 第一部分 基金会概述12-26
  • 一、基金会的产生与发展12-13
  • 二、基金会的基本内涵13-17
  • (一) 基金会的概念界定13-15
  • (二) 基金会的基本特征15-16
  • (三) 基金会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6-17
  • 三、基金会的分类17-21
  • (一) 国外基金会的分类17-19
  • (二) 我国对基金会的分类19-21
  • 四、基金会的功能探讨21-23
  • 五、我国基金会的发展现状23-26
  • 第二部分 基金会的立法现状26-39
  • 一、基金会立法的历史回顾26-30
  • (一) 国外基金会的立法回顾——以美国、俄罗斯为例26-29
  • (二) 我国基金会立法的进程29-30
  • 二、现有基金会立法的概况30-32
  • (一) 法律30-31
  • (二) 行政法规31
  • (三) 部门规章31-32
  • (四) 其他规范性文件32
  • 三、对《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解读32-39
  • (一) 突出了基金会的公益性质32-33
  • (二) 将基金会分为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33-34
  • (三) 允许境外基金会在中国内地设立代表机构34-35
  • (四) 明确了税收优惠原则,鼓励了公益事业的发展35-36
  • (五) 加大了对基金会的监管力度36-39
  • 第三部分 我国基金会立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39-51
  • 一、立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9-43
  • (一) 立法滞后,,无法适应基金会的发展需求39-40
  • (二) 立法指导思想存在偏差40-41
  • (三) 立法层次低,配套法规不健全41-42
  • (四) 基金会的法律定位过于模糊42-43
  • 二、成因分析43-47
  • (一) 从历史角度分析,基金会生存条件先天不足43
  • (二) 从现实角度出发,基金会在“夹缝”中求生存43-45
  • (三) 立法基础理论研究不足,缺乏法律开拓精神45-46
  • (四) 对公共行政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回应不足46-47
  • 三、立法现状反映出基金会自身的制度性问题47-51
  • 第四部分 对基金会立法的展望51-68
  • 一、基金会的法律地位探究51-57
  • (一) 民法视角下的基金会法律地位52-55
  • (二) 行政法视角下的基金会法律地位55-57
  • 二、完善基金会税收优惠的立法建议57-62
  • (一) 当前基金会税收优惠制度的概况及存在的问题57-59
  • (二) 国外税收优惠制度的经验借鉴59-60
  • (三) 完善我国基金会税收优惠制度的立法建议60-62
  • 三、完善对基金会监督体制的立法建议62-68
  • (一) 完善基金会监事制度63-64
  • (二) 社会监督的法律保障64-68
  • 结语68-69
  • 参考书目69-74
  • 后记7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先蕾;徐铭;程艳;吴鹏;;我国基金会的法律保障与问责机制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2 宋良亮;;对基金会发展中明星效应的思考——以壹基金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宋良亮;我国非营利基金会发展模式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雷蕾;基金会基本法律问题探析[D];山东大学;2011年

3 师丽娜;美国私人基金会捐赠高等教育的运作与监管机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巍;从依附走向独立[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许灯红;中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王鹤;我国慈善私益募捐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刘雪峰;卫生行业基金会发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高燕;中美文化基金会运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静;私益募捐法律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金会立法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257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9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