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黑龙江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7-02-06 20:09

  本文关键词:《劳动合同法(草案)》三审稿立法技术的缺陷和弥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黑龙江大学》 2008年

劳动合同基本问题研究

王华  

【摘要】: 本文以《劳动合同法》为背景,对劳动合同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经济、社会和文化三个方面予以挖掘,通过同国外发达国家相关制度的对比,来具体分析引进这些制度的合理性,最后提出了自己在解决劳动合同期限问题、劳务派遣问题、劳动合同效力问题的建议。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对理论和实践中比较容易混淆的劳动合同、劳务合同和雇佣合同进行了细致的区别,为重点说明劳动合同的问题打下了理论基础。 2.具体分析劳动合同的问题,并探讨问题背后的原因。从经济、社会、文化几个方面入手,具体分析我国劳动合同问题产生的本国原因。 3.最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何改进我国劳动合同相关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22.52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7
  • 绪论7-9
  • 第一章 概述9-23
  • 第一节 劳动合同基本理论9-13
  • 一、劳动合同立法的基本背景9-10
  • 二、劳动合同的涵义及其主要内容10-13
  • 第二节 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雇佣合同的区别13-17
  • 一、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13-15
  • 二、劳动合同与雇佣合同的区别15-16
  • 三、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雇佣合同区别的现实意义16-17
  • 第三节 劳动合同法的价值17-22
  • 一、劳动合同的特殊保护17-19
  • 二、弱势群体的倾斜保护19-21
  • 三、平衡劳资双方的利益21-22
  • 本章小结22-23
  • 第二章 现行劳动合同制度存在的问题23-35
  • 第一节 劳动合同期限问题23-27
  • 一、我国无固定期限合同以突破合同原理的方式推进24-25
  • 二、职业稳定不是所用劳动者共同的价值目标25-26
  • 三、加重企业的社会保障职能26-27
  • 第二节 劳务派遣中的政府规制问题27-32
  • 一、政府公权力干预企业微观经济,违背市场规律29-30
  • 二、限制劳务派遣就业弹性30-32
  • 第三节 劳动合同效力问题32-34
  • 一、劳动效力评价机制过于绝对化32-33
  • 二、无效劳动合同制度代替可撤销劳动合同制度的不合理性33-34
  • 本章小结34-35
  • 第三章 劳动合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35-45
  • 第一节 经济原因35-38
  • 一、市场化程度不高35-36
  • 二、劳动关系多样化带来的冲击36-38
  • 第二节 社会原因38-42
  • 一、劳资冲突的升级38-39
  • 二、政府责任的转移39-41
  • 三、历史遗留问题41-42
  • 第三节 文化原因42-44
  • 一、立法指导思想的偏差42-43
  • 二、简单照搬国外先进经验的结果43-44
  • 本章小结44-45
  • 第四章 劳动合同制度建构45-60
  • 第一节 劳动合同制度完善的指导理念45-48
  • 第二节 劳动合同期限制度的完善48-50
  • 一、重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设计理念49
  • 二、固定期限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双向改革同时进行49-50
  • 第三节 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50-54
  • 一、适度平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双方利益51-52
  • 二、针对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切忌将问题简单化52-53
  • 三、弥补法律空白,增强条文的可操作性53-54
  • 第四节 劳动合同效力制度的完善54-59
  • 一、修正无效劳动合同认定的价值取向55-57
  • 二、确立可撤销劳动合同,维护当事人直接的利益平衡57-59
  • 本章小结59-60
  • 结语60-61
  • 参考文献61-63
  • 致谢63-64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荣婷;;见贤思齐,师夷长技——浅谈法国劳动法对中国的启示[J];法国研究;2007年01期

    2 钱叶芳;;保护不足与保护过度——试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倾斜保护的“度”[J];法商研究;2007年03期

    3 董保华;;论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4 郑爱青;法国劳动合同立法的启示[J];法学杂志;2002年05期

    5 程延园;;劳动合同立法如何平衡劳动者与企业的权益[J];法学杂志;2007年03期

    6 谢增毅;;对《劳动合同法》若干不足的反思[J];法学杂志;2007年06期

    7 王全兴;;劳动合同立法争论中需要澄清的几个基本问题[J];法学;2006年09期

    8 钱叶芳;;《劳动合同法(草案)》三审稿立法技术的缺陷和弥补[J];法学;2007年05期

    9 周贤日;;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分析及其价值[J];中国发展观察;2008年02期

    10 田丹宇;;法国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J];法制与社会;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水生;[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丁智国;我国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武峰;论无效劳动合同的认定[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褚国良;无效劳动合同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军;;流行病防控的伦理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阮李全;;学生申诉权法理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3 张志勇;;人与制度关系的哲学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张君平;;罗尔斯正义论体系的三元结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5 孙强;杨秋军;;党内潜规则的实质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6 徐学鹿;梁鹏;;商法风险分配机制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7 程乃胜;;何谓法理学——读庞德的《法理学》(第一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8 杨海坤;曾祥华;;行政过程的社会正当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9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10 陈立峰;王海亮;;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拘束力的影响——从彼德斯曼关于国际经济法宪政功能的视角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全林;;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大学发展创新的代价[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朱新力;梁亮;;在自由与限制之间——认真对待大学章程[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3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李阳;;我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之应然路径与实然选择——以制度建设和检察文化建设为视角[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杨铁军;;消费者合同中信息均衡性实现研究——以民法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张燕;;异种角膜移植的伦理考量[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锦宇;;法和经济学在中国大陆的第一次浪潮[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郭延军;发展中的美国女性就业权平等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冯营丽;我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姜海;我国高校经济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丽;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公正问题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晓娟;劳动合同无效认定的探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2 卜平武,王中兴;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分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曹艳春;劳动合同与民事合同之比较及启示[J];当代法学;2002年05期

    4 冯彦君;;我国劳动合同立法应正确处理三大关系[J];当代法学;2006年06期

    5 孙学致;;劳动合同法中的私法属性[J];当代法学;2006年06期

    6 董文军;;劳动合同立法中的平等观[J];当代法学;2006年06期

    7 张美琳;劳动合同无效之我见[J];鄂州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8 杨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若干实体法难题探讨[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王全兴;社会法学的双重关注:社会与经济[J];法商研究;2005年01期

    10 董保华;;锦上添花抑或雪中送炭——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的基本定位[J];法商研究;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如何避免签订无效劳动合同[J];农民科技培训;2007年02期

    2 左祥琦;;劳动合同有效无效谁说了算[J];中国就业;2000年09期

    3 人则;订立无效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负责任[J];劳动安全与健康;2000年08期

    4 马太昆;对一起无效劳动合同争议案的分析[J];中国劳动;2001年07期

    5 徐向暹;试论无效劳动合同的认定[J];甘肃农业;2003年06期

    6 唐洪;;“无效”身份与“有效”劳动的纷争[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03期

    7 黄昆;周国良;;该协议能认定为劳动合同吗[J];中国劳动;2011年09期

    8 雪红;;简析劳动合同中的有关问题(下)[J];招商周刊;2003年06期

    9 为民;;劳动者需要履行无效的劳动合同吗[J];云南支部生活;2006年08期

    10 巩春秋;;劳动合同的生效要件[J];山东劳动保障;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德宝;;劳务派遣退回制度初探[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赵广英;;劳务派遣用工利弊分析[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于博;;完善和规范我市劳务派遣用工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方维忠;;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不足及立法建议[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5 横井和彦;窦少杰;孟建兵;;七、从“劳务派遣”说开去——中日劳务派遣及其相关制度的比较研究[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彭涛;;对劳务派遣队伍稳定工作的思考[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郭纲;;劳务派遣:一种尚待完善的青年人力资源配置方式[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8 刘沛佩;;浅析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法》规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9 官长春;;规范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劳务工管理的思考[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10 董保华;;论事实劳动关系[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李翔 刘征争 冯政;[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武唯;[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武唯;[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4 记者 吕晟君;[N];兰州日报;2005年

    5 高罗胜 缪友清;[N];农民日报;2005年

    6 孙瑞灼;[N];人民法院报;2008年

    7 记者 陶涛;[N];宁夏日报;2008年

    8 伍朝阳;[N];中国职工科技报;2009年

    9 邱艳阳 陈荣鑫;[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10 上海厂长经理人才有限公司高级人力资源顾问 曾志江;[N];组织人事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时博;派遣用工的战略选择、制度构型和资源整合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4 王弘钰;劳务派遣工的组织公平、组织认同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吴晓琪;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在治理失业中的作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张然;欧盟灵活保障就业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田新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劳动合同基本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曲智;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若干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刘星;基层供电公司劳务派遣工作的研究与思考[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4 尹晨臣;现阶段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劳资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高丽华;“三性”原则视角下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发展方向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亚琦;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王硕;劳务派遣中雇主的责任及法律风险防范[D];吉林大学;2011年

    8 高瑱;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康皓;我国劳务派遣用工难点问题研究及其政策建议[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王艳军;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劳动合同法(草案)》三审稿立法技术的缺陷和弥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0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40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d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