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中国城城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流动规律及其形成机制

发布时间:2022-08-09 13:51
  在人口城城流动日益成为中国人口流动的重要形式背景下,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和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别探讨城城流动人口空间流动的结果、过程和成因,也就是探讨城城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流动轨迹及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城城流动人口倾向于向发达地区和大城市流动,同时在流动过程中会考虑空间的邻近;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以及高水平教育医疗设施的差距是诱发城城人口流动的内在动力,而在实际的流动过程中会综合考虑由于空间摩擦而产生的金钱成本、心理压力等障碍;同时,已有城城流动人口存量会通过减少适应流入地的成本、提供相应的生活和就业信息等方式降低流动成本,刺激城城流动人口按照已有路径流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人口流动的阶段划分,认为中国人口流动仍然处于从小城镇进入大城市的阶段。在这一时间节点上,依据人口流动的自然规律,鼓励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并通过发展副中心和卫星城等形式疏散中心区功能,推动城市郊区化发展才符合城市发展的自然逻辑。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研究综述与问题提出
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1 数据来源
    3.2 城城人口流动模型与假说
4 城城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特征分析
5 省际城城流动人口的流动特征分析
6 城城流动人口的驱动机制分析
7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均衡发展条件下地级市经济差距时空特征[J]. 马志飞,李在军,张雅倩,吴启焰.  经济地理. 2017(02)
[2]中国流动人口的省际迁移模式、集疏格局与市民化路径[J]. 徐姗,邓羽,王开泳.  地理科学. 2016(11)
[3]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基于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J]. 林李月,朱宇.  地理学报. 2016(10)
[4]省际与省内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以福建省为例[J]. 田盼盼,朱宇,林李月,张苏北.  人口学刊. 2015(06)
[5]城市间的“孟母三迁”——公共服务影响劳动力流向的经验研究[J]. 夏怡然,陆铭.  管理世界. 2015(10)
[6]流动人口城市间流动的时空结构特征及其性别差异:基于福建省的实证研究[J]. 林李月,朱宇.  地理科学. 2015(06)
[7]中国流动人口空间格局演变机制及城镇化效应——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数据的分析[J]. 刘涛,齐元静,曹广忠.  地理学报. 2015(04)
[8]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研究[J]. 杨菊华.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2)
[9]四类流动人口的比较研究[J]. 马小红,段成荣,郭静.  中国人口科学. 2014(05)
[10]中国人口空间流动格局与省际流动影响因素研究[J]. 张耀军,岑俏.  人口研究. 2014(05)

博士论文
[1]新居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D]. 于海燕.吉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726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6726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2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