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农民工”身份的法理思考

发布时间:2020-11-15 15:23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农民进城经商务工,“农民工”一词应运而生。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从产生伊始就带上了身份歧视的烙印,“农民工”权利保障难问题也随之日益凸现。追根溯源,这些年日益突出地反映在“农民工”身上的各种矛盾与困惑,都与“农民工”群体的身份界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本文从梅因的“从身份到契约”出发,通过对其他国家“农民工”问题进行的比较研究,从语义学、法历史学、法社会学、规范法学等角度对我国“农民工”的称谓和身份进行了反思和批判。通过对“农民工”称谓的多角度考察,文章指出“农民工”的称谓是一个充满歧视性的概念,“农民工”的身份是一个不合理的身份,“农民工”问题要获得真正解决,就要从根本上淡化并消除对“农民工”这种矛盾身份的定位,并在社会生活中赋予其“产业工人”的身份,从而改变“农民工”的弱势地位,保护其合法权益。 “农民工”的身份问题是解决“农民工”诸多问题的关键。从法理的角度审视“农民工”身份问题,就是要赋予其平等的身份,使其真正成为国家法律上的权利主体,推动我国“从身份到契约”的法治进程,这不仅涉及到整个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更是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建设和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学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D920.4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农民工”身份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1.1 “农民工”身份问题的缘起
    1.2 “农民工”身份问题研究的立论基础
    1.3 “农民工”身份问题研究的现实要求
第二章 其他国家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某些经验借鉴
    2.1 发达国家的“农民工”身份定位
    2.2 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工”身份定位
第三章 “农民工”称谓的法律批判
    3.1 “农民工”称谓的语义学分析
    3.2 “农民工”称谓的法历史学分析
    3.3 “农民工”称谓的法社会学分析
    3.4 “农民工”称谓的规范法学分析
第四章 还“农民工”以产业工人身份的依据及其意义
    4.1 还“农民工”以产业工人身份的理论依据
    4.2 还“农民工”以产业工人身份的现实依据
    4.3 还“农民工”以产业工人身份的法律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果;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法律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柏娟娟;农民工迁徙法律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3 许水征;论当代中国农民工的现代化[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884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884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a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