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唐代“谋反罪”的立法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0-11-09 13:00
   封建社会政治框架之内的君权之至尊地位为其统治根基之所在,这种权力无论是来源于天命论还是来源于家父长制,最终均以固化于法律制度中为更为巩固。研究谋反罪,且尤以中国法制成就最为辉煌的唐代为研究对象,结合对唐律适用所产生的该时期之代表性案例的梳理,可察封建社会君权法制化的发展过程和运作机理。自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始编《律疏》至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律疏刊定》,期间,“十恶”制度和“缘坐”制度趋于完备和成熟,唐律中的谋反罪体系也得到了彻底的建立与完善。传世文献中所载的典型案例,不仅细致描绘了司法实践过程中的细节亦为考察封建法律之工具性提供了素材佐证,同时,儒家的恤刑宽仁精神也获得了充分的展现。本文通过对唐代谋反罪立法及其司法实践进行研究,以期对唐代谋反罪的立法体系及司法实践之机理进行简明精炼地梳理与解构。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阐明唐代谋反罪立法的渊源以及传世文献中与谋反相关的典型案例的研究意义,介绍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并指出本文研究的意义与价值。第二部分,谋反罪立法的渊源、内容及其特征。首先,梳理与谋反罪息息相关的两种制度设计之历史源流;其次,对唐律谋反罪的立法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是以律文为中心,系统、全面地分析相关法律规范;最后,讨论唐代谋反罪的特征,及对唐代谋反罪立法的总体分析。第三部分,唐代谋反罪的司法实践情况。梳理《中国历代名案集成·上卷》中收录的23件有关唐代谋反罪司法实践的案例,以此为中心,参照两唐书及其他传世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对其按照司法实践的具体情形进行分类,对每个案例分别从基本案情、法律适用分析和综合评价三个维度进行解析,通过比较其变化趋势,着重考察特点、实质和规律。第四部分,唐代谋反罪司法实践的总体分析。这部分拟从不同的角度解构其司法实践特点和实质,包括:行为主体、价值追求和立法精神等。第五部分,结论。对唐代谋反罪立法的基本情况做大致概括,并对唐代典型谋反案件的审判情况做一梳理,在此基础之上,对唐代谋反罪的立法与司法实践情况做综合说明,揭示其司法实践过程的样态和轨迹。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2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谋反罪立法的渊源、内容及其特征
    (一) 谋反罪立法的渊源
    (二) 唐代谋反罪立法的内容
    (三) 唐代谋反罪立法的特征
二、唐代谋反罪的司法实践情况
    (一) 谋反与诬告谋反
    (二) 唐代谋反罪司法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矛盾
三、唐代谋反罪司法实践的总体分析
    (一) 身份特殊的行为主体
    (二) 维护皇权的价值追求
    (三) 宽缓慎刑的立法精神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荣;;中国古代刑法文化的基本内涵探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2 苏阳;;《唐律》案例适用汇编[J];法制与社会;2014年32期

3 岳纯之;;论唐五代法律中的十恶与五逆[J];史学月刊;2012年10期

4 柳正权;;中国传统社会中谋反罪的文化整合[J];法学评论;2011年03期

5 陈巧凤;张剑光;;武则天时期的“谋反”罪探析[J];乾陵文化研究;2008年00期

6 石冬梅;;论唐代的谋反罪[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赵晓耕;;房强兄弟“谋反缘坐”案[J];法律与生活;2006年17期

8 曾丽;;“十恶”演变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9 江润南;《唐律》对利用图谶进行颠覆犯罪的打击[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孙国平;;从“十恶”看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特点[J];研究生法学;200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孟宪政;唐代慎刑论[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晓林;《唐律疏议·贼盗》死刑律文考述[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76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876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e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