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本校中医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情况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14-07-12 18:41

  为了解中医专业本科生对目前中医院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方式等问题的看法,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对中医本科的重要问题。人才培养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教育的直接对象学生也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大学阶段是学习专业知识、奠定专业基本功的阶段。由于大学三年级处于大学教育的中间阶段,学生经过了前两年的学习,对中医院校教育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并且已经结束了基础课程的教学,开始学习临床课程并进行临床见习。因此,本次调查选择在大学三年级学生中进行。
  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的总体看法,大多数人认为中医院校应培养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都有很好掌握的应用型人才,也有学生认为应培养既有中医思想又有西医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对于理论和临床割裂、只重视学习中医不重视学习西医的观点,无人表示赞同。在所调查的217名学生中,97.7%的学生愿意或很愿意将目前的专业作为未来的职业方向,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是满意的,对自己所学专业认可度较高,有一定的兴趣。
  对于本校教学情况的评价,共设计5道问题,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及对教学环境、资源、教学方式的评价。虽然大部分学生认为任课教师在教学时比较充分地运用了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方式,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异议。因此,教学方式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学生对于任课教师的学术水平、知识结构、敬业精神、教书育人、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整体评价结果较好,尤其对于教师学术水平、知识结构和敬业精神的评价较高,但对于教学质量、教学方法的评价相对较差。由此可见,中医院校本科教育的教学质量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并且教学质量的提高应着重于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实现教学互动,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对本校学生专业知识、外语能力、计算机水平、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的整体评价,多数人认为本校学生各种能力均一般,无明显突出优势。在所有指标中,学生对于自身学习能力在各项考量指标中最为满意,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则相对较差。因此,中医院校教育应当倡导多种能力培养相结合。对于培养模式,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本校的专业设置能够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亦有少部分人认为不适应。针对学生提出的教学资源不能满足需求、实践环节薄弱、忽视个性培养、教学方法单一等当前教育模式的弊病,今后应当逐步加以改善。可以采取适当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方法,为学生选择知识、选择教师提供机会;后期实施专业分化乃至专业方向的分化,为学生二次选择发展方向提供机会,应当在中医专业中推行导师制方案和临床教学导师制方案,为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挖掘、兴趣爱好之实现提供制度保障。
  中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培养临床能力是中医教育的根本,尤其是本科阶段。无论何种形式的教育,都应该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同时,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求多学科交叉、融合,需要复合型创新型高技术人才的出现[1]。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中医药人才时,应当鼓励、指导学生多实践,或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对于研究能力较强或有创新潜力的学生,应在此基础上多学习现代自然科学知识,如循证医学、实验学、统计学等,并将这些学科引入中医药研究中,为中医药事业开创新的天地。当然,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亦包括对中医和中药自身两方面的结合,不能懂医不懂药,或只认药而不知医,应当医药兼通。类似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2006~2009级379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亦证实了中药人才“医药兼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必然性和可行性[2]。,笔耕论文

本文编号:3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f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