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浅议个性化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发布时间:2014-07-12 18:39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系统地规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相应的教学组织和运行方式。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概念应包含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包括了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规定;二是过程要素,即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及运行方式,包括教学模式;三是制度要素,即为确保教育系统按预设的程序运行并达到预定的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教学制度和机制,笔耕论文新浪博客,如学制、学分制[1]。人才培养模式的3个要素是有机的整体,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注重这三方面的因素,对于中医个性化人才的培养更是如此,个性化中医人才的培养在中医教育和中医院临床实践中也应该遵循人才培养的三要素原则。目前,我国高等中医教育中五年制中医本科仍是中医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了由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形成了高等中医教育体系,培训了大批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但是,随着中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西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优势使得中医人才的成才过程面临巨大压力,现有的中医人才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中医教育使得中医个性化人才的成长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其全方位的培养。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改革教学模式,合理设置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予以归纳总结,期望能给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借鉴。
  一、中医人才个性化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中医学的基础课、临床课、经典课本文由收集整理等都是围绕中医理论和临床诊疗实践开设的,本科中医学生在进入中医理论教育之初基本上没有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没有前期课与理论课、理论课与临床课的明确界限。目前中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按照西医学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遵循的是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专业课程的教学顺序。而中医理论和临床技能的掌握需要反复强化和训练,尤其是经典条文更需要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来体会、领悟,反复强化和训练,对同一概念、方剂、治法的多次学习,不能笼统地认为是不必要的重复。我们所在的中西医结合学院通过教学改革、编写教材,整合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保证中医专业的学生既对经典中医著作有一定的掌握,又能够加强临床各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2、中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在中医学的教学过程中,青年一代的中医专业授课教师的主要弱点在于临床实践经验功底浅,缺乏中医诊疗经验,而这一弱点对培养中医学生是非常不利的。中医学的产生来源于医疗实践,神农尝百草而成功,李时珍遍访各地才成就《本草纲目》等等。在中医学现代化问题尚未解决之前,其理论需要大量的临床实例才能使学习者有所领悟。这是中医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3、中医教学改革力度不够
  中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中医学的理论和诊疗方法又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才能理解和掌握。目前在中医学本科教学中除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外,在教学实践上也是相对薄弱的环节。中医学生在中医院实习的条件各不相同,普遍存在以下情况:一是病种相对单一或是病人较少,在中医基础理论学习中讲授的很多典型或特殊病案在实习阶段不能或很少见到。二是学生自己进行诊疗实践的机会较少,即使是一些中医基础理论较好、病人较多的名师,实习生也是以抄方为主,试诊的机会较少[2]。三是带教中医老师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中医带教老师中医理论或中医诊疗能力不强,或存在重西轻中的倾向。四是实习中病人对中医实习生认可度低于西医实习生,一般普通百姓均认为中医师是要经过大量的临床经验的积累和社会阅历的积淀才可能自如运用中医技能,故中医实习生在临床实践上较西医实习生更容易受到病员的拒绝或推辞,实习生更少实践中医技能的机会。
  在新形势下培养和造就一批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中医药人才群体,对于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传统,彰显中医药优势和特色,发展中医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许多学者提出了对目前中医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想法。我们所在的中西医结合学院和中医医院在个性化中医人才的培养上坚持将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在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二、个性化中医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转变观念,明确本科中医人才培养目标
  1982年,卫生部在衡阳召开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强调高等中医教育必须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的办学方向,并将中医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掌握中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又红又专的中医师”。1998年,当时国家教委将中医专业的培养目标修订为“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可见,中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也不断在调整和完善。多年来,泸州医学院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中医药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确立“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这一培养模式,在坚持和丰富“培养中医传统文化根基”这一内涵下,留住中医的“原始基因”,为此,确立了“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巩固中医专业思想,扎实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以及增强人文、自然科学知识,能适应临床工作的中医继承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定位,首先突出了中医专业思想和中医继承能力的培养,大力弘扬要培养“能用中医的思路、方法看病”、发挥中医临床独特疗效的中医名家思想,针对此目标建立相关的培养计划,并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本文编号:3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f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