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从动画《花木兰》看中美哲学差异

发布时间:2014-07-24 09:37

 摘要:《花木兰》是美国迪斯尼1998年出品的影院动画,这是继《白雪公主》,《风中奇缘》,《美女与野兽》一系列以西方童话故事为题材的动画之后第一次出现在迪斯尼世界的中国经典故事。虽然据此已逾十年,但它的经典即使放在现在看也丝毫不逊色。
  关键词:《花木兰》;中美哲学差异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036-01
  
  《花木兰》是以中国传统故事大纲为基础,但以美国精神理念为核心的一部动画,它讲述的是主人公花木兰勇于突破传统意识的框架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努力挑战自我,抗击社会外部压力,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
  而在中国《木兰辞》可谓是家喻户晓,虽然木兰的故事被后人广为传唱,但并没有得到正史的确证,毕竟《木兰辞》所提供的细节并不多,它重点反映的是木兰替父从军是至孝的典范。
  不可否认,迪斯尼动画《花木兰》确实对中国经典故事中的花木兰有很大改变,但也不可否认这种改变是成功的,动画《花木兰》改变了中国以往那种刻板严肃的演绎模式,它转换了一个很好的视角,而且把中国经典和美国文化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这也让中国观众看到了亮点,原来沉闷的经典也可以用很幽默愉快的方式来演绎。
  动画片《花木兰》与中国木兰故事的不同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注意。比如说动画《花木兰》有这样一句台词:“也许我并不是为了爹爹,也许更重要的只是想证明我自己有本事,这样往后再照镜子,就会看见一个巾帼英雄。可我错啦,我还是我自己。”这里明确揭示出这是部西方化的木兰从军,它与木兰辞有着完全不一样的主题:木兰女扮男装,不仅仅是为了救父亲,更重要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个人价值。在动画中,木兰从应付媒婆而背礼数到决定替父从军,再到凯旋归来,其中贯穿的主线也是哲学中的三大命题,即who-where-why。从动画《花木兰》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大致有一下三个特点:
  一、中美文化传统思想差异:规矩守礼——自由开放
  中国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体系的文明古国,它的文化体系深深根植于儒家,笔耕文化传播,佛家及道家等各个学派的学说中。中国传统文化糅合了儒家的“仁者爱人”“忠恕中庸”,佛家的“因果报应,与人为善”,道家的“天人合一”等学说,整个社会孕育了一套特有的文化传统和体系。在国民价值观中,男女有别就该有明确的社会分工。“男耕女织”传统文化的鲜明写照。在封建的中国社会,女人就应谨守本分,许多古代文献都对此有详细的记载。而美国是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大熔炉”国家,是个包容开放的国家。早期从欧洲大陆到美国的移民就是为了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和束缚,开创自己的幸福生活。因而美国人的价值观具有离经叛道,追求自由的特点。
  二、中美文化伦理思想差异:家族之上——个人之上
  中美伦理思想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中国的伦理思想时建立在家庭基础上的。而西方则是建立在个人基础上的。中国文化的群体意识及家族意识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因为中国的地理位置,强调的也必是群体和谐。而且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文化历来重视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家庭和家族被看作是构成国家的社会基础。这种家族本位意识的具体表现就是一“忠孝”为核心的社会伦理规范,个人要对家族长辈尽孝,为

本文编号:42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2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6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