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从西方哲学史上的超越主体看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2014-07-24 09:32

  从古希腊哲学开始,哲学家们习惯探究存在背后的本质,为万物的存在寻求一个第一因。从柏拉图的理念论到黑格尔绝对精神的概念论超越,从笛卡尔的“我思”到胡塞尔的“先验自我”,都割裂了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的统一,忽视了人的超越主体地位,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揭示了人的超越主体
  地位。
  一、柏拉图和黑格尔哲学上的超越主体
  柏拉图和黑格尔承认某种超越性的本文由收集整理存在,他们的超越主体是一种理念、绝对精神。
  (一)柏拉图理念的本质论超越
  柏拉图把理念作为存在物存在的基础,使哲学研究的重心由感性世界进入抽象领域。他把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认为“处于同一存在状态的东西,为理性的思维所把握,处于变动和生灭的过程中而从未实在的东西,是无感觉的理性的对象。”柏拉图把理念作为现象产生和存在的终极本质,感性事物因为分有了与它们同名的理念而存在。理念论把思维与存在的直接同一当作不证自明的思维前提,乐观的认为人的思维能解决宇宙间的所有问题,自信能找到绝对完满的本质存在。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古希腊哲学超越论的最高水准,他的哲学不仅表明哲学把握世界本质的超越追求,而且表明哲学对世界本质的把握已经从感性存在提升为概念存在,但是他否定了感性存在的存在价值,把理念悬设为绝对超越的存在,促使哲学从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之外去寻找超越的存在,导致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的对立,实质是彻底否定了人的超越主体地位,为中世纪的神学提供了思想
  基础。
  (二)黑格尔哲学绝对理念的概念论超越
  黑格尔试图用逻辑概念的方式去表达生命内涵,这种生命归根到底是逻辑的生命或是概念的生命,不是现实的人的生命。黑格尔认为绝对理念对诸事物存在的超越过程就是绝对理念发展自身的辩证过程。从绝对理念出发,经过自我否定又回到绝对理念,绝对理念既是起点又是终点。黑格尔以概念逻辑的方式确立了绝对理念的终极超越地位。
  绝对理念的辩证发展不仅确立了自身的绝对超越的实体地位,而且确立了超越的主体地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柏拉图理念论“悬设”的问题。 黑格尔绝对理念的运动表现为概念不断自我否定,其运动原因就在自身之内,要把绝对理念理解为实体,而且是能动的实体。这种概念逻辑的辩证超越方式克服了柏拉图的静态超越方式,表明辩证思辨的理论特质,同时也暴露了自身存在的理论问题。绝对精神的超越是局限在思维领域的概念超越,忽视了现实世界的感性的实践超越方式,把绝对理念理解为存在论也就彻底否定了人的超越主体地位。
  二、笛卡尔和胡塞尔哲学上的超越主体
  笛卡尔和胡塞尔反对对超越性存在物的预设,要求以一种纯粹的自我意识作为哲学的起点。
  (一)笛卡尔哲学“我思”的超越
  笛卡尔认为外部世界不可靠,一切知识都值得怀疑,但是“我在怀疑”是不可置疑的。我在怀疑,我在思想,必然有一个在怀疑在思想的“我”存在。“我思”包括一切意识活动,不管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笛卡尔在这里所说的“我”是指一个思想的主体,这个主体是一个心灵实体,这个心灵实体的本质是“思想”。我们可以说怀疑是一种活动,这个活动必定有一个承担者,这个承担者就是我,笛卡尔的这个命题体现了近代的主体性原则。
  心灵的属性是思想,物体的属性是广延,心灵和物体成为互相独立、没有关系的实体。所以笛卡尔一方面发现了主体性,另一方面又造成了主体和客体、心灵和身体、精神和物质的二元对立,使得近代认识论打上以二元对立为特征的烙印,这种二元对立的困境表现在认识论上就是认识主体或意识如何走出自身达到认识客体或物质并达到真理性的一致。
  (二)胡塞尔现象学“先验自我”的超越
  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是“本质的还原”,直接的“看”。审视自己的意识,将直接呈现在意识中的事物本身描述出来,这种纯粹的现象就是本质。经过这一还原,一切经验性内容都将被排除,只留下“纯粹意识”,包括所谓先验自我、意向作用和意向对象。先验自我站在世界之外,以意识的意向性结构和整个世界为自己意识活动的对象,经验自我通过反省自己的意识达到的本质正是先验自我的意识活动的对象,笔耕文化推荐期刊,是由先验自我的意识活动构成的。先验自我是意识和意向结构的最深核心,同时也是推动心理活动和引发知识结构的总根源。
  现象学还原使知识的“客观性”或确定性建立在了纯主观性的基础上,而且先验自我完全是唯心主义的假设,没有任何客观根据。这种自我是超经验的,是脱离现实世界的。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个人主体的实践论超越
  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他把实践确立为自己哲学的基础,也就确立了实践的主体——人的超越地位。
  (一)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为基础,他通过劳动实践对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作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从人与世界的关系看,人与世界是实践的关系,非如传统哲学一样是主客二分的关系。感性实践活动是一种人与自然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活动,体现着自然的本源和人的能动作用。而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说来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只有在社会中,自然才是人存在的基础,人的自然存在对他来说才是他的存在。所以,社会是人同自然完成的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的真正复活。实践活动是一种把人、自然、他人三者否定性的联系在一起的活动,使人处于与自然的统一关系,又处于与他们的统一关系中,三者“三位一体”,共同组成人“在世”的生存论结构。

本文编号:42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2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5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