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伍非百名学研究探略

发布时间:2024-03-26 21:02
  伍非百是现代墨学家、逻辑学家,是现代采用西方逻辑学理论和科技知识比附研究中国先秦名学的积极推动者。具体体现在伍非百在名家、名辩和名理几个方面都作了富有创新意义的探索。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研究伍非百的名家观及其对名家典籍的考订。对名家学派及发展轨迹的梳理是伍非百名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贡献。在承认中国古代有名家这一前提条件下,明确伍非百的名家思想是涉及到了先秦诸子学派,概括称其为“广义名家观”。伍非百指出名家学派“起源于邓析,成于别墨,盛于庄周、惠施、公孙龙及荀卿”的发展历程,并根据其特点分为六个学派,笔者将其分别命名为:重术派、重法派、形名派、名辩派、名理派、无名派。伍非百名学研究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对名家及其典籍的考订:首先,他根据历代书录考察了名家典籍所经历的变化,最终确定了现有名家典籍;其次,对《墨经》进行校释、整理。他在吸收前人校释精华的基础上,纠前人之误,补前人之遗,并遵循“引说就经”、“碟经”和“旁行”的原则,对《墨经》的次序进行调整,并将《墨经》章节化;再次,他还对公孙龙及《公孙龙子》进行考证,明确指出先秦时期有两个公孙龙,指出《公孙龙子》之《跡府》系伪书,并将其他五...

【文章页数】:15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伍非百生平及著作
    0.2 选题背景、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0.2.1 选题背景
        0.2.2 本论题研究现状
        0.2.3 本论题研究的意义
        0.2.4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1章 伍非百的名家研究
    1.1 论名家
        1.1.1 何为“名家”
        1.1.2 “名家”与“名学”
        1.1.3 “名家”与“形名家”
    1.2 名家学派的发展历程及划分
        1.2.1 “名家”学派发展历程
        1.2.2 名家学派的划分
    1.3 名家及其典籍的整理考订
        1.3.1 关于名家典籍的著录
        1.3.2 现存名家典籍的认定
        1.3.3 《墨经》整理
        1.3.4 《邓析子》辨伪
        1.3.5 公孙龙及其书考证
        1.3.6 《形名杂篇》整理
        1.3.7 对荀子的评价
    1.4 研读名家典籍的方法
        1.4.1 校释法
        1.4.2 对比法
第2章 伍非百的名辩研究
    2.1 论“名”
        2.1.1 名、实、谓
        2.1.2 制名
        2.1.3 名的分类比较
        2.1.4 对“用名之三惑”的解读
    2.2 论“辞”
        2.2.1 何为“辞”
        2.2.2 辞的种类
    2.3 论“说”
        2.3.1 何为“说”
        2.3.2 “说”的形式
        2.3.3 “说”的种类及其产生谬误的原因
    2.4 论“辩”
        2.4.1 何为“辩”
        2.4.2 对辩的作用分析
        2.4.3 辩的目的
        2.4.4 辩的三要件
        2.4.5 辩者应遵守的规律与“类行”原则
        2.4.6 辩的形式
    2.5 故、理、类
        2.5.1 何为故、理、类
        2.5.2 “故”、“理”、“类”、三者的关系
        2.5.3 “故”的意义源流
第3章 伍非百的名理研究
    3.1 关于知识论的研究
        3.1.1 何者为知
        3.1.2 云何有知
        3.1.3 所知谓何
        3.1.4 伍非百对名家各派论“知”的批判
    3.2 关于时空观的研究
        3.2.1 时间和空间
        3.2.2 运动和静止
        3.2.3 伍非百对先秦时期关于动、止命题的探讨
第4章 伍非百名学研究的特点、贡献及不足
    4.1 伍非百名学研究的特点
        4.1.1 从宏观的角度看伍非百名学研究的特点
        4.1.2 从微观的角度看伍非百名学研究的特点
    4.2 伍非百名学研究的贡献
        4.2.1 对名学研究“复苏”的推动
        4.2.2 文本整理为后人留下翔实的资料
        4.2.3 名学研究方法有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4.2.4 提出名、辞、说、辩四范畴为“理论体系”的第一人
    4.3 伍非百名学研究的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9396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9396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c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