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高b值DWI在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脑转移瘤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11 11:59

  本文关键词:多b值DWI在儿童脑肿瘤中的初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川北医学院》 2013年

高b值DWI在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脑转移瘤中的应用研究

王萍  

【摘要】:目的:探讨3种不同b值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imaging,DWI)对恶性脑肿瘤成像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对40例恶性脑肿瘤进行3种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测量肿瘤瘤体区域、瘤周区域及对侧正常区域信号值及ADC值,并测量背景噪声信号值及标准差,比较各感兴趣区信号值、ADC值、信噪比及对比度与b值的关系。 结果: 1、瘤体、瘤周及对侧正常区域信号值(signal intensity,SI)随着b值的升高而降低,在b值为1000s/mm~2、3000s/mm~2和5000s/mm~2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b值从1000s/mm~2到3000s/mm~2时,瘤体、瘤周、对侧正常区域信号值下降约51.5%、80.6%、36.7%,从3000s/mm~2到5000s/mm~2相应区域信号值分别下降约67.6%、86.6%、58.7%。 2、随着b值升高,各感兴趣区ADC值降低,瘤体、瘤周、对侧正常区域ADC值在3种b值时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值从1000s/mm~2到3000s/mm~2时,瘤体、瘤周、对侧正常区域ADC值下降约51.1%、30.4%、31.5%,从3000s/mm~2到5000s/mm~2时瘤体、瘤周、对侧正常区域ADC值下降约65.5%、53.2%、49.8%。 3、随着b值升高,各感兴趣区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降低,瘤体区域SNR在1000s/mm~2和3000s/mm~2及1000s/mm~2和5000s/mm~2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0)。瘤周区域SNR在3种b值两两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随着b值的升高,瘤体-瘤周对比度增加,b值为1000s/mm~2和3000s/mm~2及1000s/mm~2和5000s/mm~2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当b值为5000s/mm~2时瘤体-瘤周对比度最大,为0.44±0.21。 结论:随着b值的升高,图像信噪比下降,图像信号及ADC值均降低,信号值在瘤周区域降低程度最大;而ADC值减低在瘤体区域最明显。高b值(b=5000s/mm~2)时肿瘤瘤体和瘤周水肿区域对比度最大,对病变的显示能力最好。 目的:探讨b值为1000s/mm~2、3000s/mm~2和5000s/mm~2在恶性胶质瘤和脑单发转移瘤瘤体区域和瘤周区域的鉴别作用,以期发现这三种b值中对两者鉴别最佳的b值。 材料与方法:收集25例高级别胶质瘤和15例单发脑转移瘤患者,分别进行b值为1000s/mm~2、3000s/mm~2和5000s/mm~2的DWI扫描,分别测量瘤体、瘤周、对侧正常区域信号值及ADC值。 结果: 1、恶性胶质瘤和单发脑转移瘤瘤体区域信号值在3种b值时两两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这两种肿瘤瘤体的信号差异的鉴别最好的是b值为5000s/mm~2时,最佳截点为226.4,其对恶性胶质瘤和单发脑转移瘤鉴别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7%,56%,54.2%,87.5%。 2、恶性胶质瘤和单发脑转移瘤瘤周区域ADC值在3种b值时两两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值为1000s/mm~2时差异最大,鉴别这两种肿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8,明显高于b值为3000和5000时,其诊断恶性胶质瘤和单发脑转移瘤截点为1.40×10-3mm~2/s,对恶性胶质瘤和单发脑转移瘤鉴别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8%,79%,100%。 结论:随着b值的升高,瘤体信号值对恶性胶质瘤和单发脑转移瘤鉴别能力增强,而瘤周信号值对对两种肿瘤的鉴别能力降低,在b值1000s/mm~2瘤周区域ADC值对这两种肿瘤鉴别能力最佳,鉴别点为1.40×10-3mm~2/s,,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8%,79%,100%。。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川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445.2;R739.4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金荣;黎海亮;李祥;邵楠楠;张宏凯;许春苗;张首宁;;肺癌脑转移瘤的病理类型与DWI的SI和rSI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1年28期

2 李玉华;陆建平;段秀杰;张忠阳;;多b值DWI在儿童脑肿瘤中的初步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2年02期

3 王庆军;王勇;徐贤;肖慧;马林;;钆贝葡胺和钆喷酸葡胺在磁共振增强扫描诊断单发脑转移瘤中的对照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4 张继良;徐俊玲;李永丽;武明辉;史大鹏;;640例脑转移瘤的临床及MRI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2期

5 林志雄,张鹏飞,江常震,陈振斌,何理盛,陈锦峰;人脑胶质瘤侵袭微生态系统的形态学观察[J];解剖学报;2002年04期

6 黄薇园;余永强;钱银锋;罗艺;王乐;;MR扩散加权成像瘤周水肿区ADC值在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年01期

7 柏根基;王书中;张辉;郭莉莉;;脑胶质瘤ADC值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8 李飞宇;王霄英;肖江喜;蒋学祥;;不同b值对前列腺外周带癌区和非癌区ADC值及其差值的影响[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年12期

9 张蕊;卢敬红;王静秋;倪海洋;裴茁;;瘤周水肿区ADC值在恶性胶质瘤及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肿瘤学杂志;2011年01期

10 晏怡;唐文渊;;脑胶质瘤侵袭性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灯海;胡汉金;戴家应;宋志俊;;不同型号X线机在床边摄片中的应用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杨会军;胡永胜;高斌;;冠状动脉DSA图像质量影响因素的探讨[J];安徽医学;2011年02期

3 高守乐;李子祥;綦俊辉;王松;孙成建;于洋;;DSA显示颅内动脉瘤的技巧[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马红丽;杨本强;段阳;朴浩哲;;~1H-MRS在脑胶质瘤诊治中的价值[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11年04期

5 王刚;雷鸣;于韬;刘凡;路鹏;;应用高场强MRI诊断脑转移瘤[J];当代医学;2011年34期

6 苗延巍;伍建林;张竞文;张清;宋清伟;;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的~1H MRS相对定量的临床应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7 刘丹;苗延巍;宋清伟;伍建林;;星形细胞瘤周围水肿区的磁共振弥散成像及氢质子波谱对肿瘤术前分级的综合评价[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刘东华;;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J];大学物理;2005年11期

9 凌凤俊;赵雨嶒;熊盛荣;高国斌;;CR技术及其在小动物临床诊断中的初步应用[J];动物医学进展;2007年10期

10 黄锋;李丹;刘建滨;;鼻骨数字化摄影中EVP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9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佳林;柔性逻辑的健全性研究与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王岭;基于IVUS图像分割和CAG三维重建技术的数据融合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费喜峰;人脑胶质瘤组织原位移植模型的改良及高侵袭性人脑胶质瘤干祖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特征分析[D];苏州大学;2011年

4 吕发金;脑血管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5 郑羽;提高频域OCT性能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刘宝斌;双靶点沉默癌基因PTTG与Survivin对人胶质瘤细胞U25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黄晓阳;在体肝脏图像配准方法及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赖均;面向肺疾病检测的胸腔CT影像分割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张金男;脑胶质瘤蛋白表达谱筛选信号传导通路及相关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宇博;术中磁共振脑灌注成像在非增强胶质瘤手术的初步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2 孙丹;铜绿假单胞菌制剂对大鼠C6胶质瘤模型的治疗作用[D];昆明医学院;2011年

3 姜春晖;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对脑胶质瘤边缘带的研究初探[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4 庄儒耀;中轴型脊柱关节病活动性骶髂关节炎DWI、~1H-MRS成像意义初探[D];汕头大学;2011年

5 赵重庆;MMP-2、MMP-9在胶质瘤瘤周水肿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11年

6 李晶;3.0T MR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7 孙明磊;基于肺部CT图像的肺结节自动检测与识别[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8 陈松;CD_(44)V_6、MMP-9在脑转移瘤及恶性胶质瘤中的表表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9 张竞文;磁共振弥散成像及氢质子波普对脑肿瘤瘤周水肿的临床应用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10 宁净;DICOM文件中影像信号值提取的实现及应用[D];四川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斯润;脑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J];广东医学;2002年01期

2 林志雄,张鹏飞,江常震,陈振斌,何理盛,陈锦峰;人脑胶质瘤侵袭微生态系统的形态学观察[J];解剖学报;2002年04期

3 庄明华,高立达,李明远,牟家婉,何俊,蒋忠华,东云华,白绍槐,李艳春,张尔强,石福东,宋今丹;H12单克隆抗体荧光标记活体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2年01期

4 孙翀鹏,范国光,孙宝海,叶滨宾,郭启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年08期

5 丁桃英 ,张小妮;单发脑转移瘤的CT影像特征[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3年03期

6 洪汛宁,王德杭,陈宏,沈天真,陈星荣;星形细胞肿瘤ADC与细胞密度导航导引下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5年03期

7 何江波,姚振威,耿道颖;肺癌脑转移瘤的常规MR、DWI及MRS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5年04期

8 张冰;朱斌;;DWI在胶质瘤与单发转移瘤及其瘤周水肿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6年02期

9 陈再智 ,吴玉林 ,徐忠飞 ,杨正汉 ,陈敏 ,周诚 ,谢敬霞;肝脏局灶病变血供对表观扩散系数的影响[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年10期

10 张劲松,宦怡,常英娟,葛雅丽,赵海涛,魏梦绮;扩散加权成像在高分化胶质瘤和转移瘤中的鉴别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洪滨,杨昭义,乐嘉榕,闫瑞敏,孙小文,郁志龙,索志敏,宋翠芝;脑转移瘤放射治疗近期疗效的观察[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2 高忠民;43例脑转移瘤治疗体会[J];肿瘤防治杂志;1998年04期

3 王青民,韩淑红,张建旭;脑转移瘤综合治疗33例临床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1999年01期

4 魏正怀;李志新;简华穆;;脑转移瘤28例临床分析[J];广州医药;1984年03期

5 张苏青,何广大,石雪风;脑转移瘤的CT诊断[J];长治医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6 包义水,徐启中,杨彬,陈有玲,范永霞;27例脑转移瘤的CT诊断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7 汤明,何年馨,杨卫兵,王素华;脑转移性肿瘤的放射治疗[J];遵义医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8 耿玉亭,吴荣欣,王树凯;63例脑转移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分析[J];河南肿瘤学杂志;1997年05期

9 王云彦;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8年03期

10 崔巍,刘洁;脑转移瘤31例综合治疗[J];河南肿瘤学杂志;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虹;吴宇平;汤磊;;γ--刀在脑转移瘤治疗中作用的评价[A];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张力;;脑转移瘤的诊断和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吴小华;;脑转移瘤放射治疗中出现严重精神障碍4例报道[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李新平;;脑转移瘤放射治疗中出现严重精神障碍4例报道[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孙文阁;石清磊;李焕焕;范国光;;半剂量三维容积T2Flair序列增强扫描在肺癌脑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秀军;肖建平;李祥攀;姜雪松;张烨;徐英杰;戴建荣;李晔雄;;脑转移瘤单纯立体定向放疗后颅内远处复发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肿瘤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肿瘤 明日之星”大型评选活动暨中青年委员全国遴选论文汇编[C];2011年

7 史文杰;赵献国;;~(18)F-FDG PET/CT显像在脑转移瘤伽玛刀疗效评估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8 任伟;闫婧;孔炜伟;杨阳;刘娟;高山宝;钱晓萍;刘宝瑞;;40例脑转移瘤适形放疗的疗效与预后分析[A];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肿瘤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肿瘤 明日之星”大型评选活动暨中青年委员全国遴选论文汇编[C];2011年

9 俞文华;许培源;傅林;朱强;杜权;董晓巧;;脑转移瘤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A];2007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赵建华;;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分析[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2 高思敏 时仲省 刘春阳;[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冯卫东;[N];科技日报;2009年

4 靖九江;[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张纾难;[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N];健康报;2000年

7 陈茂梁 余宁宁;[N];中国医药报;2001年

8 张纾难;[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9 市政府办供稿;[N];商洛日报;2010年

10 上海411医院伽玛刀中心 刘炜 主任;[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秀军;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疗相关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2 孙哲;手术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脑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3 鞠蓉晖;磁共振功能成像对脑转移瘤放射治疗疗效评价的应用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4 王志震;单次大剂量放疗的临床疗效及损伤机理初探[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5 钱银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MR T1WI成像:自旋回波与反转恢复的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宋吉清;开放式MR导引脑肿瘤冷冻治疗的初步探讨[D];山东大学;2009年

7 刁艺;人脑瘤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的亲本性探索[D];苏州大学;2008年

8 黄劲柏;脑型血吸虫病的影像学与免疫组织化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林富禄;质子磁共振频谱(~1H MRS)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10 陈钢;趋化因子受体CCR7、CXCR4与肺癌器官转移关系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亮;外科手术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2 房晓萌;脑转移瘤治疗的理想模式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3 刘锋;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疗效及影响预后因素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吕叶;脑转移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3年

5 卢开贤;脑转移瘤放疗的临床及剂量学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6 陈松;CD_(44)V_6、MMP-9在脑转移瘤及恶性胶质瘤中的表表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7 张慧;辨证治疗脑转移瘤引起头痛症状的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马一栋;不同放疗技术治疗脑转移瘤的剂量学比较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9 张传桂;脑转移瘤的治疗与预后因素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10 刘锐锋;替莫唑胺联合全脑照射治疗脑转移瘤的系统评价[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多b值DWI在儿童脑肿瘤中的初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1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41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8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