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的系统评价

发布时间:2016-11-21 09:51

  本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的系统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8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的系统评价

周燕  

【摘要】: 目的:系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的有效性、安全性,以期做到客观、可信的评价,指导临床用药;找准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拟采取的对策。 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全面收集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有关的文献资料,纳入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系统评价,按照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CONSORT)清单项目进行研究报告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在临床有效率方面,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001),与中药复方组比较并优于中药复方组(P=0.0009);在升高β-HCG、孕激素水平方面,中西药组优于西药组(效应值分别为WMD=27.38,95%CI[6.33,48.43]和WMD=1.92,95%CI[0.13,3.71]);在随访新生儿出生体重方面,中西药组与西药组效果相当(效应值WMD=0.04,95%CI[-0.16,0.24]);在症状消失时间方面,中西药组优于西药组(效应值WMD=-2.63,95%CI[-3.06,-2.20])。 结论:①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疗效肯定,中西医结合能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保胎效果显著。②中药配合西药具有有效性、稳妥性、优生优育的特点,易为广大患者接受,是值得推崇的一种治疗先兆流产的方法。③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较低,存在潜在的发表偏倚,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有待今后随机对照多中心试验加以证实和重新评估。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14.21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8
  • 前言8-9
  • 1. 资料来源9-11
  • 1.1 研究类型9
  • 1.2 研究对象9
  • 1.3 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9-10
  • 1.4 资料分组10
  • 1.5 结局测量指标10
  • 1.6 文献检索和资料收集10-11
  • 2. 研究方法11-13
  • 2.1 方法学质量评价11-12
  • 2.2 资料提取12
  • 2.3 统计分析12-13
  • 3. 系统评价13-24
  • 3.1 检索及筛查结果13-16
  • 3.2 纳入研究文献的特点16-17
  • 3.3 纳入研究文献的方法学质量17-18
  • 3.4 统计分析结果18-24
  • 4. 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评价24-27
  • 4.1 文献的一般情况24-25
  • 4.2 诊断标准、纳入/排除标准、疗效判定标准25
  • 4.3 依据CONSORT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25-27
  • 5. 讨论27-30
  • 5.1 本研究展开系统评价的必要性27
  • 5.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27-28
  • 5.3 系统评价结果分析28-29
  • 5.4 本系统评价的局限性29-30
  • 6. 结论与启示30-31
  • 附1. 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文献系统评价表31-35
  • 附2. 综述:中西医有关流产和先兆流产的研究进展35-50
  • 1、祖国医学对流产和先兆流产的认识35-42
  • 1.1 历代医家有关本病的论述35-36
  • 1.2 中医学的研究进展36-42
  • 2、现代医学对流产和先兆流产的认识42-48
  • 2.1 病因病理的研究进展42-46
  • 2.2 现代医学治疗概况46-48
  • 3、先兆流产经保胎治疗后的妊娠结局及对子代的影响48
  • 4、问题与展望48-50
  • 致谢50-51
  • 参考文献51-55
  • 附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55-5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美英;;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J];山西中医;2010年11期

    2 陆海英;;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先兆流产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01期

    3 相艳萍;;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58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03期

    4 李珍;农媛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97例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09年07期

    5 高山凤,赖慧红;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30例[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2期

    6 王芝敏;季清云;;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55例[J];中医研究;2010年09期

    7 郭雪芳;;先兆流产的辨证施护[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年05期

    8 关华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50例[J];现代中医药;2008年04期

    9 杨丽萍;;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临床分析[J];光明中医;2009年10期

    10 沈涛;高月平;;先兆流产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J];吉林中医药;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和木;熊红萍;陈琳;;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240例临床疗效观察[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2 石慧君;张铭连;庞朝善;常永业;解世鹏;毛爱玲;;Behcet病性葡萄膜炎26例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战美玲;杨艺飞;万丽艳;;加味四妙散配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2例临床观察[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4 梁晶;;中西医结合疗法配合温热理疗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0例临床观察[A];第三届中西医结合脊柱及相关疾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庞荣;张彬;;中西医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概况[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黄小娜;;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3例临床报告[A];全国中医药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5年

    7 边莉;;消癜汤治疗过敏性紫癜25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诊疗新进展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8年

    8 洪渌;;养阴清热法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A];2009中国中西医结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9 暨利军;;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西结合治疗[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10 杨柏川;;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100例[A];2002全国土家族苗族医药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军;[N];健康时报;2003年

    2 梁基英;[N];新疆科技报(汉);2000年

    3 记者 杨维汉;[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4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徐尤佳;[N];健康时报;2010年

    5 赵兰;[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N];大众科技报;2006年

    7 本刊编辑部;[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8 胡献国;[N];民族医药报;2002年

    9 赵秋英;[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10 ;[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仁;“助孕3号方”对先兆流产模型大鼠子宫兴奋性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陈怡宏;清毒片、养正片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李丛煌;中西医结合疗法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的前瞻性队列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4 杨洪涌;清毒饮(片)和养正片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朱姝;ACA阳性先兆流产与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关系及安子合剂干预作用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李秀荣;平移合剂抗肿瘤术后转移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7 黄兰媖;台湾地区慢性咽炎流行病学调查暨中药临床疗效评估[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周延峰;消瘤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刘益臻;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陈曰黄;加减寿胎丸治疗肾脾虚弱型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兵兵;寿胎丸加减辅以西药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40例临床观察[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胡淑玲;334例先兆流产患者的回顾性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阿蓉;中西医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进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周燕;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的系统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郑乐知;认知行为干预对先兆流产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毕红卫;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相关蛋白与先兆流产妊娠结局的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1年

    7 焦美红;中西医结合疗法减少小儿频复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的临床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2年

    8 丁永芬;中药治疗先兆流产42例临床观察[D];辽宁中医学院;2001年

    9 谢晓绘;孕激素用于预防和治疗先兆流产的系统评价[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10 宋立秋;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胎漏、胎动不安的临床观察及与VEGF和TNF-α关系的相关性探讨[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的系统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4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84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8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