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四联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阻型)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9 12:30

  本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四联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阻型)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北中医学院》 2008年

中西医结合四联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阻型)的临床研究

刘雅莉  

【摘要】: 研究课题 中西医结合四联法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 研究目的 采用中西医结合四联法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通过患者治疗前后自身证候、体征的对比,对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研究设计 选用60例诊断为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住院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后进行自身证候、体征的前后对照,通过观察其治疗结果评价临床疗效。 观察指标 症状及舌象、脉象的变化;妇科检查:包括盆腔检查和外阴、阴道检查;腹式超声波检查:子宫、附件。 治疗和观察方法 1.中药内服内服中药方以导师的经验方盆腔炎1号方加减。主要药物如下:红藤15g、败酱草15g、土茯苓15g、蒲黄10g、五灵脂10g、莪术10g、枳壳10g、香附10g、丹参15g、玄胡15g等为基础方,治以活血化瘀、清热祛湿。伴炎性包块者加炮山甲15g;输卵管不通者加路路通15g、王不留行15g;腹痛者加三七末15g;肾虚腰痛者加寄生15g、川断15g;白带量多者加山药15g、白术15g;上药均由武汉市中医医院煎药室统一煎制而成,每袋200ml。一次口服一袋,每日两次,饭后1小时温服。 2.中药保留灌肠以我院自制灌肠合剂灌肠,药物主要组成为:红藤、败酱草、苦参、土茯苓、莪术等。浓煎100ml,加温至37℃左右,用一次性输液器插入肛门10~15cm,缓慢注入药液。药物保留时间至少为半小时,保留时间越长越好,每日一次,经期停用。 3.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激光束垂直照射患部,距离60cm左右,光斑直径5cm,光斑中心对准病灶区,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经期停用。 4.经期抗炎治疗克林霉素磷酸脂1.2mg(凯甫菲),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于每个月经周期第一天开始,连用三天。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结果 1.临床综合疗效:痊愈21例,占35%;显效28例,占46.7%;有效9例,占15%;无效2例,占3.3%,总有效率为96.7%。 2.临床局部体征疗效痊愈18例,占30%;显效22例,占36.67%;有效17例,占28.33%;无效3例,占5%,总有效率为95%。 3.中医症状疗效痊愈29例,占48.33%;显效20例,占33.33%;有效11例,占18.34%;无效0例,占0,总有效率为100%。 4.治疗前综合疗效评分为39.400±3.915,治疗后综合疗效评分为7.100±6.240,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局部体征评分为19.767±2.417,治疗后局部体征评分为4.350±3.649,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为19.617±2.491,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为2.833±2.188,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综合疗效、临床局部体征疗效和中医症状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中西医结合四联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阻型)疗效显著,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局部体征有明显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11.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前言8-9
  • 临床研究9-20
  • 9-15
  • 1. 一般资料9
  • 2. 诊断标准9-14
  • 3. 试验病例标准14-15
  • 4. 研究方法15
  • 二、治疗方法15-16
  • 1. 中药汤剂内服治疗15
  • 2. 中药保留灌肠15
  • 3. 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15-16
  • 4. 经期抗炎治疗16
  • 三、疗效观察16-17
  • 四、治疗结果17-20
  • 讨论20-24
  • 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20
  • 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20-22
  • 3. 治法22
  • 4. 组方分析22-24
  • 结语24-25
  • 综述25-30
  • 慢性盆腔炎25-30
  • 参考文献30-32
  • 致谢32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娟娟,孙治东;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盆腔炎56例[J];山西中医;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冷梅,池建淮;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药治疗近况[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来玉芹;刘果果;;慢性盆腔炎外治法的应用进展[J];北京中医;2006年03期

    3 蔡玉华,王燕;盆腔炎外治法进展[J];中国医药学报;1996年01期

    4 曾倩,魏绍斌;中药灌肠合剂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临床总结[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5 王兆莉,柳晓春;阴式子宫系列手术盆腔感染分析及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年22期

    6 闵娟;;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微生态治疗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范旭畅,李建平,齐桂芝,刘雅,陶西萍;不同空调类型对医院Ⅱ类环境空气影响的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4年04期

    8 李兰娟;感染微生态[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年01期

    9 张达荣;消化系统疾病中微生态制剂的应用[J];世界临床药物;2004年07期

    10 陈春雷,李兰娟;感染微生态学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保方;杨晓玉;刘嘉茵;黄宇烽;;中医治疗多次不明原因IVF失败者致孕及对妊娠结局影响的初步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立佳;妇宝冲剂对介导慢性盆腔炎细胞因子及性激素等相关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田德禄;妇宝颗粒冲剂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3 焦扬;解毒活血法治疗耐药细菌性肺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4 王佳楣;补肾疏肝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理论和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5 孔青;丁酸梭菌培养与发酵动力学以及调节腹泻小鼠肠道菌群平衡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王艳芳;清气凉营法抗流感实验研究与流感病毒HA、NA基因变异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杨东霞;炎克宁IV号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免疫及凋亡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Ⅱ)[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曲凡;炎克宁Ⅳ号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免疫及凋亡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Ⅰ)[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刘崇海;抗生素诱导肠道菌群失调与肺部免疫状态的关系[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10 唐欢;抗生素所致肠道菌群失衡及乳杆菌对其调节作用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冉;盆腔炎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免疫学及上皮细胞生物学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许晓芬;逍遥舒坤汤对慢性盆腔炎的免疫学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刘善新;丹花颗粒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刘铭山;慢性盆腔炎生存质量量表的初步建立[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王锐;导师王秀云教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学院;2005年

    6 杨晓娜;盆腔炎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免疫学及超微结构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7 王莉;盆腔炎颗粒治疗血瘀兼肾虚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8 冯自科;果寡糖对江村黄鸡作用机理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9 王薇;妇炎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10 左可军;成人慢性上颌窦炎和后组筛窦炎的细菌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清;经燕;;试述许润三教授之慢性盆腔炎非“炎”说[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年04期

    2 周捷;章蕴毅;张建文;徐晗;陈道峰;;中药杜仲对补体系统的作用[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6年01期

    3 陈文;何鸽飞;姜曼花;邱细敏;;近10年白术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02期

    4 张敏英,张勉之;肾虚血瘀的流行病学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2年08期

    5 方琴;;肉桂的研究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磊;中医古籍补肾调节女性生殖轴的相关配伍方药及临床应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静;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阻型36例[J];职业与健康;2005年10期

    2 郑玉燕;郑莹;赵慧明;;自拟消炎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阻型65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10期

    3 赵景明;张洪林;刘淑琴;;消癥散外熨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170例小结[J];山西中医;1992年02期

    4 陈何红;;秦氏消症液保留灌肠法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340例[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赵惠芬;杨怡;;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湿热瘀阻之慢性盆腔炎60例临床观察[J];北方药学;2011年04期

    6 赵惠芬;杨怡;;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30例的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近期疗效观察[J];广州医药;1975年05期

    8 曹素月;;盆腔炎发病因素的新概念[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87年03期

    9 郭秀云;张淑清;;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J];吉林中医药;1987年06期

    10 李恒明;慢性盆腔炎证治[J];四川中医;199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盖德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A];全国第六届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2年

    2 王隽;;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10例[A];全国第六届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2年

    3 王时灿;张伟;张丽红;鞠红梅;;穴位刮痧、运动疗法并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170例[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4 曹宪中;丁雪冰;;盆腔注射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武振红;;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治疗和护理进展[A];全国中医、中西医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张剑锋;;清浊化毒饮治疗慢性盆腔炎并不孕50例临床观察[A];首届全国生殖医学论坛暨生殖相关疾病诊疗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吕晓英;;盆炎消颗粒对慢性盆腔炎的作用及作用机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王春霞;李永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应用[A];首届全国生殖医学论坛暨生殖相关疾病诊疗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万天申;;复方丹参注射液佐治慢性盆腔炎40例疗效观察[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孙桂莲;李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278例疗效观察[A];全国第六届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玉青 赵红;[N];健康报;2004年

    2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仇玉青;[N];健康时报;2004年

    3 万同己;[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周涛;[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吉尔;[N];健康时报;2005年

    6 陈玉芳;[N];大众卫生报;2006年

    7 罗敏;[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8 魏清秀;[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9 徐鹃;[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10 刘长亮;[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立佳;妇宝冲剂对介导慢性盆腔炎细胞因子及性激素等相关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宗惠;活血补肾法调控慢性盆腔炎大鼠炎症细胞因子及粘连相关指标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林素幸;灸法结合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于源源;活血补肾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评价及调控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抗粘连机制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张英蕾;炎克宁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6 张登山;活血补肾法调控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抗炎抗氧化及细胞凋亡相关机制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田德禄;妇宝颗粒冲剂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8 王佳楣;补肾疏肝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理论和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9 侯莉莉;妇炎净合剂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评价及其对Ⅲ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D];天津中医学院;2004年

    10 杨东霞;炎克宁IV号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免疫及凋亡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Ⅱ)[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丽丽;慢性盆腔炎与脾胃疾病相关性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杨玉兰;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毛云飞;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分型规律及临床疗效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常文明;针灸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衷成越;当归芍药散结合灸法治疗慢性盆腔炎(脾虚湿瘀型)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曾小吉;加味金铃子散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路云晶;妇炎汤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刘雅莉;中西医结合四联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阻型)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9 冯书梅;慢盆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及动物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吴晓贞;不同证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生活因素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四联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阻型)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2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82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2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