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硼替佐米致骨髓瘤患者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16-11-18 12:45

  本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硼替佐米致骨髓瘤患者肠梗阻的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天津医科大学》 2014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硼替佐米致骨髓瘤患者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朱丽梅  

【摘要】:目的: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硼替佐米后出现的并发症麻痹性肠梗阻(气滞型),即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大黄附子汤辨证加味保留灌肠,对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讨论硼替佐米致骨髓瘤患者肠麻痹的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而探讨大黄附子汤辨证加味治疗硼替佐米所致肠梗阻气滞型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优越性,为指导临床治疗、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 方法:57例患者均为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某血液病研究所接受以硼替佐米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期间出现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确诊为麻痹性肠梗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髓瘤M蛋白分型、发病时症状体征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均予西医常规处理:禁食水、有效的胃肠减压、肛管排气;补液、全胃肠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抑酸、解痉止痛治疗;必要时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监测血常规、白蛋白等,必要时予输注悬浮红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细胞、输注白蛋白等处理。治疗组29例(占50.87%)在此基础上加用辩证中药保留灌肠,以大黄附子汤为主方,随证加减,每日一剂,取温水300m1混匀中药颗粒,每次150mL保留灌肠Q12h。而对照组予0.2%肥皂水150m1保留灌肠Q12h。两组观察疗程均为7天。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腹部立位X片等指标的差异,分析该方剂保留灌肠在治疗硼替佐米所致骨髓瘤患者麻痹性肠梗阻的(气滞型)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病例治愈者15例,占51.72%;显效9例,占31.03%;有效3例,占10.34%:无效2例,占6.90%: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病例痊愈者6例,占21.43%;显效5例,占17.86%;有效10例,占35.71%;无效7例,占25.00%;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的肠鸣音恢复及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提前,两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时间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好转快。血常规、电解质及心、肝、肾功能检测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治疗后所出现的麻痹性肠梗阻,经过大黄附子汤辩证加味保留灌肠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后达到非常满意的疗效,缓解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病程。另中药保留灌肠操作方便,无创伤、直接作用于肠道,无毒副作用,属于“绿色””疗法,耐受度好,适应人群广,尤其适合身体虚弱、不能耐受或不适于手术的的老年患者。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33.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康;;小茴香在麻痹性肠梗阻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6年05期

2 刘管理;李国成;张俊芳;;大黄附子汤的镇痛作用和对阳虚便秘动物肠运动的影响[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黎清标,刘新;参附注射液在抢救重度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4 蒋楠,甘欣锦;中医辨治多发性骨髓瘤的体会[J];甘肃中医;2005年01期

5 刘景洋;欧阳国林;;针灸治疗腹部手术后麻痹性肠梗阻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7年04期

6 李琳;陈玉清;牛晓娜;张茵;王龙安;;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13年08期

7 邱东文;;综合疗法治疗麻痹性肠梗阻95例[J];光明中医;2013年07期

8 周俊平;;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并麻痹性肠梗阻[J];湖北中医杂志;2011年07期

9 李颖;李志强;杜艳君;;参附注射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07年05期

10 边时华;禚元清;杨丽娟;;参附注射液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08年2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东运;;早期高压氧与康复治疗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2期

2 蒋品;高言明;梁光义;贺祝英;李健;张元仲;冯佑亮;梁婷;;HPCE内标法测定三黄泻心汤3种制备方式样品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的差异[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3 胡茂能;浅析常见骨囊性缺损的X线诊断[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孙立敏,王清华;参附注射液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综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刘道东;;高压氧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应用及护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张振斌;潘义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综合诊断(综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王翠英;;重度脑外伤病人高压氧治疗的护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吴跃春,刘慧,童忠春;高压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43例疗效分析[J];安徽医学;2005年02期

9 吕复莉;张功纯;;35例脑损伤儿的高压氧综合治疗临床观察及护理[J];安徽医药;2007年03期

10 张军;刘江;夏鼎;朱丹丹;任谦;;螺旋CT诊断HIE及预后判断的价值分析[J];安徽医药;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明;;应用生理学与比较生理学发展研究[A];2010-2011生理学学科发展报告[C];2011年

2 陈国春;肖小玉;袁得材;;慢性鼻窦炎的证候要素分析[A];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交流会暨广东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汤可立;石承先;程建华;;大黄辅助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附37例报告[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新进展培训班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王晶;杨学智;李海燕;朱庆文;牛欣;;可视化脉动信息采集与识别在中医四诊合参远程化诊疗中的实现[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赵歆;;中医诊断学树状结构教学法初探[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戴红;邹小娟;;八纲“证候真假”的实质探析[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许嗣立;李炜弘;严石林;曾跃琴;谭雪菊;黄禹峰;;从“火神派”医案分析肾阳虚的证与治[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于晓飞;吴秀艳;王天芳;徐雯洁;王萍;张广中;姜春燕;李萍;;寻常型银屑病常见证候分布规律的现代文献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汪莉;李在林;;中药外治的研究概况与展望[A];第七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胡朋;;构建中医新“八纲”辨证体系初探[A];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云波;白术茯苓汤调控脾虚大鼠血管活性肠肽的物质基础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郜峦;基于文献分析的“肺与大肠相表里”证治规律及其关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张哲荣;针灸对HIBD模型幼鼠NF-κb、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粟胜勇;颈椎病颈痛与失眠相关性及针灸干预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胡永辉;针刺对术后大鼠胃肠平滑肌收缩粗肌丝调节和ICC细胞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张胜;控制人参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多因素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叶强;附子应用环节活性物质变化与热性程度虚拟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陈西平;影响黄连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多因素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周滢;控制山药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多因素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朱蔓佳;中风偏瘫左属血右属气病机理论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爱华;3.0T磁共振多体素~1H-MRS和DWI对常见脑肿瘤特征分析的价值[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陈健;抑抗汤调节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表达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3 汪南;肺复张与复张性肺水肿:动物模型MSCT和病理学对比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陈彦胜;桃红四物汤对大鼠显微吻合血管内皮修复及VEGF表达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谭华;黄芪总苷和三七总皂苷配伍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损伤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胡燕;手足口病证候特征及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肖亚;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彭登发;自拟排气汤促进阑尾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张英虎;除湿饮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观察及对皮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边静;基于针康法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方案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朝霞;口服四磨汤辅助术后早期排气600例临床观察[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4期

2 刘红,陈幸华,孔佩艳,刘林,王庆余,张曦,张怡,高蕾,彭贤贵;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重庆医学;2003年03期

3 王敏杰,周智红,徐博良,施养德;肠梗阻的CT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4年04期

4 舒志军,李维勤,王新波,汪志明,王玲,杜静霞,黎介寿;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胃肠道并发症[J];肝胆胰外科杂志;1998年03期

5 黎清标,刘新;参附注射液在抢救重度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6 蒋楠,甘欣锦;中医辨治多发性骨髓瘤的体会[J];甘肃中医;2005年01期

7 韦文哲;吴树勋;王志成;李红;张建新;;参附注射液对实验性衰心、室颤及心肌细胞呼吸的影响[J];河北医药;1983年01期

8 王道明;滕晓晓;;腹舒康颗粒对胃肠术后肠功能障碍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0年06期

9 张琰,韩斌如;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5年18期

10 吉冬丽;张慎芳;;长春花碱致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圣豪;郑翠苹;刘珍;周文锦;陈月苗;;硼替佐米对K562细胞株DNMT1表达的影响[J];肿瘤学杂志;2012年12期

2 丛艳伟;栾春芳;陈宏;张琪;白炘劼;;硼替佐米的合成[J];中国新药杂志;2014年06期

3 王丽黎;崔新;赵娟;;硼替佐米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年21期

4 王立琳;肖若芝;;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8年11期

5 黄月华;潘崚;;硼替佐米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其疗效研究进展[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年04期

6 龚明;马一盖;;硼替佐米治疗难治性浆细胞疾病导致的肺损伤[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年02期

7 宋晓宁;王金铠;魏影非;周晨光;吕鸿雁;;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复发华氏球蛋白血症1例[J];临床荟萃;2010年03期

8 薛雷喜;江淼;谢丽倩;阮长耿;;硼替佐米对内皮细胞株HMEC-1 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0年03期

9 王静文;曾晓颖;;小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激素治疗初发淋巴浆细胞淋巴瘤1例[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0年05期

10 肖毅;张义成;张东华;孙汉英;刘文励;周剑峰;;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癌症杂志;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仰丽;侯健;;诱导性聚集小体的形成及蛋白酶体β5亚基和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对硼替佐米耐药的相关性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赵辉;白庆咸;;硼替佐米对成骨细胞的作用[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3 袁振刚;侯健;王东星;傅卫军;陈玉宝;奚昊;;以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邓殊;沈建平;庄海峰;林圣云;胡致平;沈一平;郑智茵;陈均法;周郁鸿;;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A];第七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暨2008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钟福高;江锦红;曲志刚;马光丽;汪笑秋;章俏雷;方炳木;;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2例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A];第七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暨2008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张学进;杨玮;许晓峰;姜铁军;金璐;;硼替佐米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A];第七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暨2008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王亚婷;可爱兵;王福生;张雪莲;徐岩;路新华;郑智慧;张华;;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A];2010施慧达杯第十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欧阳桂芳;;硼替佐米在恶性血液肿瘤治疗中的应用[A];2007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刘璇;张继红;;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及地塞米松化疗治疗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附临床病例2例)[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10 奚玲;;硼替佐米用药后的观察和护理[A];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海;[N];医药经济报;2007年

2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血液肿瘤科 吕跃 王华;[N];医药经济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蓉;硼替佐米耐药骨髓瘤细胞株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2 马传栋;拉帕替尼联合硼替佐米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及硼替佐米对拉帕替尼耐药细胞的活性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陶怡;树突状细胞在硼替佐米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不同效应中起重要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4 王向玲;蛋白酶体抑制剂对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和功能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黄红铭;硼替佐米对骨髓瘤患者破骨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6 吕书晴;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唑米耐药白血病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7 袁振刚;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8 张扬;抑制Mcl-1水平增加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诱导的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D];吉林大学;2013年

9 黄明;硼替佐米或联合三氧化二砷逆转HL60/ADR细胞耐药及其机制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10 黄靖;硼替佐米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下调人骨髓瘤细胞系hCDC14A表达[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峰平;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2 冯晓丽;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自然杀伤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张雪;硼替佐米在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中的实验性及机制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薛雷喜;硼替佐米对内皮细胞的细胞毒性效应和细胞迁移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0年

5 李颖;硼替佐米治疗难治性血液恶性肿瘤临床观察[D];浙江大学;2007年

6 潘宏宇;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机制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7 王鹤霏;硼替佐米对结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8 董红娟;硼替佐米诱导骨髓瘤细胞未折迭蛋白反应及凋亡[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9 蔡艳霞;硼替佐米联合三尖杉酯碱或三氧化二砷对耐药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10 黄崇媚;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的抗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硼替佐米致骨髓瘤患者肠梗阻的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07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807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5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