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放射性肠损伤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30 00:19
  放射性肠损伤是肿瘤放射治疗和核战争以及核事故时常见的放射性组织损伤,对放射性肠损伤的治疗目前常采用的是对症支持疗法,效果不理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骨髓内非造血实质干细胞,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MSCs具有跨胚层多向分化潜能,.本研究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诱导分化为肠上皮细胞的特点,通过静脉注入MSCs于放射性肠损伤大鼠体内,观察肠组织的病理变化,进一步探究MSCs在体内环境下对放射性肠损伤的修复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将标记的MSCs静脉注入放射性肠损伤模型动物体内,经冰冻切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标记细胞位置,发现2 d、7 d时MSCs在损伤的肠壁内聚集并逐渐增多,30 d治疗组肠粘膜细胞分裂相增多、间质纤维增生减少,证实MSCs对放射性肠损伤具有修复作用,同时也验证了本研究制作的放射性肠损伤动物模型适合医学动物实验研究。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1培养1d的原代MSCs,100×

图3.1培养1d的原代MSCs,100×

第3章结果.1大鼠骨髓MSCs的分离培养培养1d后,大部分细胞呈圆形贴壁,2d可见有少数细胞开始伸出突起,形和多形性,3d后,许多细胞呈梭形贴壁,部分细胞可见脂肪滴样空泡,待后细胞生长速度加快,潜伏期约为6~24h,对数生长期约为2~5....


图3.2培养3代MSCs,100×

图3.2培养3代MSCs,100×

第3章结果.1大鼠骨髓MSCs的分离培养培养1d后,大部分细胞呈圆形贴壁,2d可见有少数细胞开始伸出突起,形和多形性,3d后,许多细胞呈梭形贴壁,部分细胞可见脂肪滴样空泡,待后细胞生长速度加快,潜伏期约为6~24h,对数生长期约为2~5....


图3.5正常肠组织

图3.5正常肠组织


图3.67d模型组的肠组织

图3.67d模型组的肠组织

图3.67d模型组的肠组织图3.77d治疗组的肠组织图3.830d模型组的肠组织图3.930d治疗组的肠组织3.4病理观察按规定的时间点将动物脱臼处死,取空肠和回肠,10%福尔马林固定1周后,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和镜下观察,并选取典型改变拍照....



本文编号:3941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3941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9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