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视网膜疾病药物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4-04-14 04:57
  视网膜疾病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对视功能损伤大。常见的视网膜疾病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目前视网膜疾病治疗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药物包括抗氧化剂、抗炎剂、视循环调节剂、细胞治疗产品、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等,其中抗VEGF药物发展较好。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图1人视网膜示意图

图1人视网膜示意图

视网膜由内层的神经上皮和外层的色素上皮组成,视网膜上重要标志为视盘和黄斑,图1为视网膜示意图。视盘为视神经穿出眼球处,中心有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穿过,分支分布于视网膜上[1]。黄斑位于视网膜后极部上下血管弓之间,中央为无血管凹陷区,称为中心凹,是视觉最敏锐区域[2]。视网膜色素上....


图2人眼示意图和给药途径[5]

图2人眼示意图和给药途径[5]

眼部解剖和生理结构特殊,存在结膜和角膜上皮屏障、血眼屏障、血房水屏障、血视网膜屏障,因此眼科药物在研发过程中需要考虑给药方式。见表1和图2。(1)滴眼给药:滴眼给药使药物在眼前节达到适当浓度的同时降低全身系统的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滴眼剂也能够在视网膜达到有效治疗浓度[4]。(....


图3地图样萎缩(左:眼底彩照;右:眼底自发荧光)

图3地图样萎缩(左:眼底彩照;右:眼底自发荧光)

干性AMD也称为萎缩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表现为进行性视网膜外层、色素上皮层、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等各层逐步萎缩、变性,色素上皮层和Brunch膜之间形成玻璃膜疣(见图3),普遍认为其发病机制是慢性炎症损伤、氧化应激损伤、脂褐质沉积和玻璃膜疣的形成。视网膜是人体能量需求和....


图4AMD典型的脉络膜新生血管

图4AMD典型的脉络膜新生血管

湿性AMD也称新生血管性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是脉络膜毛细血管通过Brunch膜外表面的断裂,向色素上皮下的空间生长,形成新生血管(见图4),晚期可导致黄斑区出血,形成盘状瘢痕,对中心视力造成永久性损伤[23]。....



本文编号:39541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9541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5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