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主观和客观视觉质量检测方法对波前像差引导的SBK术后视觉质量评价效果的对

发布时间:2016-10-17 06:48

  本文关键词:主观和客观视觉质量检测方法对波前像差引导的SBK术后视觉质量评价效果的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医科大学》 2015年

主观和客观视觉质量检测方法对波前像差引导的SBK术后视觉质量评价效果的对比研究

李佳佳  

【摘要】:第一部分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对青年近视患者视觉质量的评估目的:运用双通道技术客观评估青年近视患者的视觉质量,建立临床参考值范围,为国内临床诊断及评价青年近视患者的视觉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13年10月到12月来我科就诊的青年近视志愿者342人,按等效球镜度数(SE)将其分为3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检查采用基于双通道技术的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TM II),出射瞳孔直径设定为4mm。检测记录并分析以下的参数: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SR)、对比度分别为100%、20%和9%时的对比度视力(VA)、人工晶状体及自然晶状体的调节幅度(AMP)。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视觉质量各参数的参考值范围:低度近视组的OSI、MTF cutoff、SR、VA100%、VA20%、VA9%、AMP分别为0.48~0.68、36.54~40.20、0.22~0.25、1.22~1.34、1.25~1.41、1.32~1.49、1.18~1.47;中度近视组相应各参数分别为0.61~0.76、34.55~37.07、0.21~0.22、1.15~1.24、1.16~1.26、1.20~1.30、1.28~1.48;高度近视组各参数分别为1.39~2.20、28.40~31.99、0.17~0.19、0.95~1.07、0.92~1.05、0.92~1.05、1.62~1.88。随近视度数的增加,MTF cutoff、SR、VA100%、VA20%、VA9%数值均变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SI、AMP数值变大,高度近视组与低度及中度近视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之间除OSI、AM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MTF cutoff、SR、VA100%、VA20%、VA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MTF cutoff及SR与OSI均呈负相关(r=-0.65,-0.50,P0.05)。OSI与年龄无相关性(r=0.045,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初步得出了OQASTM II在青年近视患者中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指导临床评估不同屈光状态下青年近视患者的视觉质量,及早发现视觉质量有异常的人群。第二部分主观和客观视觉质量检测方法对波前像差引导的SBK术后视觉质量评价效果的对比研究目的:应用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仪和OQASTM II对波前像差引导的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BK)术后的视觉质量进行比较研究,为医生选择更好的视觉质量评价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来我院准分子近视治疗中心行波前像差引导的SBK手术的近视患者共196例。按等效球镜度数(SE)将其分为三组:低度近视组(SE≤-3.00D)、中度近视组(-3.00DSE≤-6.00D)、高度近视组(SE-6.00D),分别对三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裸眼视力、屈光度、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像差均方根(RMS))、OQASTM I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客观散射指数(OSI)、斯特列尔比(SR)、对比度分别为100%、20%和9%时的对比度视力(VA)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研究。术后1周、1月、3月进行定期随访,应用SPSS统计软件(13.0版)对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各项观测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1周、1月、3月的裸眼视力:低度近视组分别为1.01±0.04、1.05±0.16、1.19±0.17、1.22±0.19;中度近视组分别为1.01±0.03、1.11±0.16、1.13±0.17、1.17±0.17;高度近视组分别为1.00±0.03、1.02±0.17、1.05±0.15、1.14±0.17。三组患者术后3月时裸眼视力均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屈光度三组近视患者术后3个月内屈光度稳定,其中低度组、中度组及高度组波动在±0.75D内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90%(72眼)、94%(190眼)、85%(104眼);波动在±0.50D内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3%(66眼)、81%(164眼)、72%(88眼)。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比敏感度三组近视患者术后不同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及眩光敏感度(glare contrast sensitivity,GS)均比术前增加,表明术后视觉质量提高,其中低度组:除低频(1.5c/d、3c/d)增加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三个空间频率的CS在1月及GS在1周时比术前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1周时CS在3c/d、6c/d和12c/d三个空间频率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P0.05),1月时在1.5c/d、18c/d空间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时GS在所有空间频率比术前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组:1月时CS在6c/d、12c/d空间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月时GS在所有空间频率比术前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波前像差三组患者术后RMSh、球差均方根值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彗差均方根值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叶草均方根值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TM II)三组患者术后1周时MTF cutoff、SR、VA100%、VA20%及VA9%数值略下降,以后逐渐上升至3月时高于术前水平,1周时OSI值均比术前增加,更早更准确的反映出视觉质量的轻微变化。MTF cutoff:低度、中度及高度近视三组术后1周数值略下降,以后逐渐上升,至3月时均高于术前水平,其中中度组3月时比术前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组1月、3月时比术前增加有统计学意(P0.05)。SR:三组术后1周数值略下降,以后逐渐上升,至3月时均高于术前水平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SI:低度、中度及高度组1周时比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月、3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100%、VA20%、VA9%:低度、中度及高度组术后1周数值略下降,以后逐渐上升至3月时高于术前水平,其中中度组、高度组的VA 10 0%、VA20%3月比术前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波前像差引导的SBK手术术后视力恢复好,屈光状态稳定,视觉质量高。2三种视觉质量检测方法对波前像差引导的SBK术后视觉质量的评价显示:对比敏感度检测的各项指标术后均比术前增加;波前像差检测的RMSh、球差及彗差术后均比术前有所增加,三叶草下降;OQASTM II检测的各项参数显示术后1周时视觉质量较术前下降,以后逐渐增加,至术后3个月时视觉质量高于术前。3通过对三种视觉质量检测方法的比较,OQASTM II的各项参数可以早期反映视觉质量的异常,敏感性高,是优于对比敏感度和波前像差的视觉质量评价方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79.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蒋宏苏;伍卫华;;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2年02期

2 彭燕一;廖妙云;张文彬;秦贤杰;易冰琰;;非球面切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泪膜改变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0年24期

3 陈静;韩苏宁;吴军丽;龚小雪;李欣;;波前像差引导的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疗效观察[J];眼科新进展;2009年08期

4 车红芳;刘苏冰;买志彬;;LASIK术中不同制瓣方式对比敏感度的变化[J];眼科新进展;2011年05期

5 王铮,杨斌,张醇,黄国富,陈家祺;Zyoptix波前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04年01期

6 姜珺;金婉卿;吕帆;;点扩散函数法在人眼成像质量分析中的特征[J];眼视光学杂志;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青松;李拓;李家璋;李红艳;宋秀胜;金雪芬;梁甜;;波前像差引导的角膜个体化切削治疗近视眼临床疗效[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年01期

2 郑秀云,郑秀华,刘素美,孟小丽,张颖,李莹;个体化切削治疗标准LASIK不能完全矫正的近视[J];国际眼科杂志;2005年03期

3 周炜,彭子春,黄蕊,郑洁;近视眼LASIK手术前后角膜波阵面像差和地形图的变化[J];国际眼科杂志;2005年05期

4 沈政伟;周和政;尹禾;吴金桃;李丽;;Q值引导个体化LASIK治疗近视临床疗效评价[J];国际眼科杂志;2005年06期

5 熊露;谭少健;宋强;;波前像差在LASIK手术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07年04期

6 舒越昆;谢伯林;;个体化角膜屈光手术的临床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9年01期

7 刘维锋;石浔;;近视眼手术矫治的临床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9年02期

8 郭永红;赵瑞博;;LASIK术后眼高阶像差和角膜非球面系数Q值的变化[J];国际眼科杂志;2010年06期

9 樊琪;张建华;郑磊;冯华章;王红英;;标准及波前像差引导LASIK对高阶像差影响的对比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0年07期

10 赵瑞博;郭永红;孟永安;;Zyoptix节约角膜个体化LASIK治疗近视的疗效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0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传清;人眼波面像差及其个性化矫正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宋慧;微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功能评估[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雯;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的疗效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车红芳;LASIK术中不同制瓣方式视觉质量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孙莎;OQAS对不同制瓣方式的个性化LASIK手术术后视觉质量的评估[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4 盛张兴;Asclepion像差仪测量儿童波前像差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祁媛媛;保留和去除负相垂直彗差行个体化Lasik治疗近视散光的对比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6 姜凯;干眼症的波前像差分析及人工泪液对其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7年

7 高鹏;Q值引导非球面切削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观察与评价[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8 冯宇宁;复合近视散光眼高阶像差特征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9 袁国美;引进虹膜定位的波前像差引导LASIK手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10 王冬梅;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地形图变化与治疗效果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宁;周跃华;张丰菊;张晶;;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散光术后视觉质量的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2 陈静;韩苏宁;龚小雪;吴军丽;李欣;;Epi-LASIK术后角膜中央知觉及泪膜稳定性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9年06期

3 郑建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外伤致角膜瓣移位并上皮植入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9年11期

4 吴良成;周行涛;褚仁远;杨培星;任小依;沈建新;;主觉波前像差仪引导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J];眼科新进展;2006年01期

5 朱超;宋跃;;视觉对比敏感度的临床应用[J];眼科新进展;2006年06期

6 朱冬梅;;Epi-LASIK治疗近视临床初步应用疗效观察[J];眼科新进展;2008年02期

7 雷蕾;张建华;;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夜间视觉质量探讨[J];眼科新进展;2008年03期

8 常李荣;赵宏伟;;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与传统LASIK术后疗效的对比研究[J];眼科新进展;2008年05期

9 雷蕾;张建华;郑磊;高鹏;王倩;冯华章;樊琪;;正视及低中度、高度近视人群明暗环境对比敏感度分析[J];眼科新进展;2008年08期

10 张立军;张岩;王佼佼;蒋华;;SBK与LASIK治疗高度近视眼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丽娜;;波前像差引导的与波前像差优化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疗效对比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1年05期

2 钮亚非;波前像差的测量方法及其矫正[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3年02期

3 褚仁远,瞿小妹;应当重视波前像差的应用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04年01期

4 赵炜,徐渊,惠延年;波前像差及其应用与测量[J];眼科研究;2004年03期

5 艾立坤,付晶,李维业;波前像差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4年02期

6 晏丕松,杜之渝;波前像差在眼科学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4年02期

7 胡利刚,周儒荣,廖文和;人眼波前像差主观测量的原理及实现[J];量子电子学报;2005年04期

8 于立波;高洪瑞;郭倩;卢萌;;波前像差检查的护理配合[J];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05期

9 周铭丽;沈建新;;波前像差的矫正原理及工作流程研究进展[J];眼视光学杂志;2006年05期

10 保金华;王海容;乐融融;贺极苍;吕帆;;不同光学矫正方式对人眼单色波前像差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传清;任秋实;;新型主客观相结合的眼波前像差分析系统的研制[A];上海市激光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聂晓丽;刘苏冰;买志彬;辛宝莉;唐秀霞;;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技术矫治偏中心切削[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张少维;王晓雄;邢怡桥;张宁;万金方;;泪膜对不同近视人群的波前像差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吴文捷;郑丹莹;梁景黎;胡旭颋;杨晔;;中国老年人角膜初级球面波前像差以及明视和暗视瞳孔直径的临床观察和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保金华;贺极苍;王海容;毛欣杰;吕帆;;不同光学矫正方式对人眼单色波前像差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李仕明;李婧;熊瑛;戴云;刘倩;王宁利;;矫正波前像差对视觉质量的影响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辛晨;王宁利;乔利亚;;眼压变化对波前像差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王肇圻;;衍射光学在眼科学中的新进展[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B 光学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专题)[C];2006年

9 梁景黎;郑丹莹;吴文婕;;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前后角膜低阶和高阶波前像差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吴文捷;钱益勇;李秀梅;张振平;;不同瞳孔直径不同调节刺激下正视眼单色高阶波前像差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骁勇;[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矫阳;[N];科技日报;2003年

3 ;[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璐;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波前像差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2 熊瑛;不同视敏度眼波前像差的相关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马鲁新;眼波前像差与屈光手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4 曹正林;人眼波前像差测量与矫正关键技术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5 王卫群;有和无虹膜识别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或近视散光眼对比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南莉;非球面IOL波前像差及对视觉质量影响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7 王雁;波前像差和调制传递函数(MTF)在屈光手术视觉质量评价中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8 张帅;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及Pentacam在研究人眼前房结构中的应用[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春;角膜前表面的波前像差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邓晶;飞秒激光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及视觉质量变化[D];延边大学;2015年

3 李佳佳;主观和客观视觉质量检测方法对波前像差引导的SBK术后视觉质量评价效果的对比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李俊勤;人眼波前像差测量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5 王楠;基于眼模型的个性化人眼视觉矫正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玉璞;高度近视眼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波前像差的改变[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7 盛张兴;Asclepion像差仪测量儿童波前像差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杨珺;儿童屈光性弱视波前像差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周铭丽;波前像差研究及其在眼科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10 高莉;波前像差引导联合虹膜识别的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中低度近视散光的疗效观察[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主观和客观视觉质量检测方法对波前像差引导的SBK术后视觉质量评价效果的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2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42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0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