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幽门螺杆菌CagA、VacA及外膜蛋白HomA、HomB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6-11-12 08:14

  本文关键词:幽门螺杆菌CagA、VacA及外膜蛋白HomA、HomB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昌大学》 2014年

幽门螺杆菌CagA、VacA及外膜蛋白HomA、HomB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

王可  

【摘要】:研究背景与目的: 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的结局是多样性的,可以是无症状细菌携带,也可以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H. pylori感染后的结局主要受细菌、宿主和环境因素三者的影响,其中细菌因素起重要作用,而H. pylori致病因子基因多态性是其重要原因。H. pylori的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基因(cagA)及空泡毒素相关基因(vacA)是H. pylori两个最重要的致病毒力因子,近年研究发现H.pylori的外膜蛋白homB在其致病中也起重要作用。在我国大部分H.pylori菌株都带有vacA和cagA基因,因此无法单纯地用它们的表达来确定其毒力作用及其和疾病的相关性。近年研究表明vacA基因信号区、开码读框的中间区和基因的中间区域的基因多态性,以及CagA EPIYA基序的多态性与疾病的转归有关。国外学者研究表明HomA和HomB参与了H.pylori的致病,但所得结果不一致,这可能与它们的基因多态性和地域差异有关。本文观察了来自不同疾病的170株临床分离的H. pylori菌株的cagA、vacA、homA和homB基因的表达,并同时进行了vacA分型,CagA的EPIYA基序分型和homB基因的全长测序,以期分析这三个基因及它们的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 方法: 1. H.pylori外膜蛋白HomA及HomB的基因检测: (1)对前期分离的170株临床H.pylori菌株进行复苏培养,并提取其基因组DNA; (2)对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稀释,以备后用; (3)对homA和homB基因中间区域的差异片段进行引物设计,从而可以检测出表达homA和homB的菌株; (4)进行PCR扩增,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出现homB161bp,homA128bp的两个条带,分别得到表达homA和homB的菌株。 2. H.pylori外膜蛋白HomB基因序列特征及CagA(EPIYA)、VacA(s/i/m)基因分析 (1)针对H.pylori外膜蛋白HomB、CagA(EPIYA)及VacA(s/i/m)基因序列合成多对特异性测序引物; (2)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并将其产物送华大基因公司测序; (3)得到homB和CagA(EPIYA)的测序结果,以及VacA(s/i/m)分型结果,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Primer5.0、MEGA、AlignX,及相关信息数据库进行DNA序列和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外膜蛋白HomB以及两种毒力基因的多态性与临床疾病、病理之间的联系。 3.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CagA羧基端可变区(EPIYA)氨基酸序列的特征分析: 在来自临床分离的H.pylori170株中,100%表达cagA基因。通过测序得到cagA3′端可变区序列全长,其DNA序列翻译为氨基酸后CagA的C端可变区起始于5个或6个多聚天门冬氨酸NNNNNN,终止于LSKVG序列。其EPIYA基序数量为0~4个:4株含有4个EPIYA基序,其中两株为胃癌株;2株含有2个EPIYA基序的均为慢性胃炎株;3株EPIYA基序缺失的突变株;161株3个EPIYA基序的菌株无明显的疾病相关性。所有H.pylori菌株可分为三种序列型——即含有2个EPIYA基序的AB型、含有3个EPIYA基序的ABD型和含有4个EPIYA基序的AABD型,均为东方型(TIDD)。 进一步分析EPIYA基序中的多态性发现:2株EPIYA-A突变的H.pylori均来自慢性胃炎患者,而9株EPIYA-B突变的H.pylori菌中的2株来自胃癌患者,7株来自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表明EPIYA-B突变株致病性更强。 2. vacA基因分型: 对170株H.pylori vacA基因进行PCR扩增,除第152株菌i1、i2不表达外,其余菌株均为s1a/m2/i1型,与疾病无相关性。由于vacA基因分型是:s1型有毒力、s2型没有毒力,同样的m1型的毒力强于m2型,i1型有毒力而i2型弱或无毒力。提示江西地区的菌株,其vacA的基因型较为保守,表达集中,且大部分均为中等强度毒力菌株,它们导致不同的疾病可能是多个毒力因子共同作用所致。 3. H.pylori外膜蛋白HomA和HomB基因的表达: (1) homA和homB在临床疾病中的分布 ①在来自临床分离的H.pylori170株中,其中27株来自胃癌、20株来自胃溃疡、75株来自十二指肠溃疡、48来自株胃炎; ②homA单阳性率为14.7%(25/170),其在胃癌、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炎的阳性率分别为22.2%(6/27)、20.0%(4/20)、13.3%(10/75)、10.4%(5/48),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③homB单阳性率为70%(119/170),其在胃癌、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炎的阳性率分别为74.1%(20/27)、75.0%(15/20)、68.0%(51/75)、68.8%(33/48),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④homA和homB双阳性率为15.3%(26/170),其在胃癌、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炎的阳性率分别为3.7%(1/27)、5.0%(1/20)、18.7%(14/75)、20.8%(10/48),其中胃癌组与胃炎组中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44),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2) homA和homB在临床病理中的分布 ①在来自临床分离的H.pylori170株中,其中90株(十二指肠溃疡者及5株慢性胃炎患者未进行病理学检查)有临床病理检测结果、42株为慢性浅表性胃炎、21株为肠上皮化生(肠化)和不典型增生、27株为胃癌; ②homA单阳性率为14.4%(13/90),其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肠化和不典型增生、胃癌的阳性率分别为9.5%(4/42)、4.3%(3/21)、22.2%(6/27),各组间(p0.05)无显著差异; ③homB单阳性率为68.9%(62/90),其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肠化和不典型增生、胃癌的阳性率分别为64.3%(27/42)、71.4%(15/21)、74.1%(20/27),各组间(p0.05)无显著差异; ④homA和homB双阳性率为16.7%(15/90),其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肠化和不典型增生、胃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6.2%(11/42)、14.3%(3/21)、3.7%(1/27),homA和homB双阳性在三种病理中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47),同时在胃癌组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中表达也有统计学差异(p=0.016),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4. homB基因测序与比对分析 homB基因阳性的145株中,经过3次优化条件的PCR和测序,最终仅获得了59株菌的完整全长序列。其中胃癌株的测序成功率(9.5%)显著低于其它3组(50.0%~66.7%)(p 0.05)。基因测序失败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是因为基因序列本身的高级结构、重复序列以及高GC含量等,导致测序时出现结合、杂合等所致,而胃癌株测序成功率低,提示其高级结构复杂或重复序列多,这可能是胃癌株毒力较强的原因之一。 将这些序列利用MEGA和AlignX等生物信息学软件逐个进行校对后再与标准序列进行分析比对发现homB整个基因序列的变化很大,且100~1600位点上基因多态性较强,后半部分变化比较小,但整个序列的保守性较差。这59株H.pylori的homB基因序列无明显的疾病聚集性,这可能是因为结构复杂和多态性强的菌株未能成功测序所致。 将江西地区的homB基因与国外的14株标准菌株的homB基因输入MEGA软件进行比对和聚类分析,发现突变广泛存在于不同区域的菌株中;东西方国家标准菌株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性;江西地区菌株与东亚国家(日本,韩国)标准菌株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性。同时江西地区的菌株以及日本和韩国国内的标准菌株均无明显的地区聚集性,,并且西方国家的标准菌株分布更为离散。 结论: 1.江西地区cagA基因的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且cagA基因均为东亚型。 2. H.pylori的致病性会随着CagA EPIYA基序数量的增加而增强,EPIYA-B突变的致病性强于EPIYA-A突变株和无突变株。 3.江西地区的vacA基因,除一株菌i型无表达外,其余均为s1a/m2/i1型,且不同疾病中其毒力也无明显差异。 4.江西地区的H.pylori菌株,homA基因阳性率要低于homB基因,同时homB阳性率远高于西方国家。 5. homA和homB单阳性在各疾病中无显著差异,但homA和homB基因双阳在胃癌株中显著低于慢性胃炎,同时胃癌株homB基因测序失败比例显著高于其它3种疾病,提示胃癌株homB基因的高级结构复杂,重复序列多。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7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项兆英;一种新的幽门螺杆菌分类法──根据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CagA和VacA的表达[J];中华消化杂志;1995年S1期

2 ;Helicobacter pylori cagA,iceA and vacA genotypes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in Taiwan[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4年1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学川;杜继臣;杨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8年02期

2 姚淑雯;关锐梨;龚四堂;黄敬;杨镒宇;谢永强;邓秋连;周帅;周珍文;;广州地区幽门螺杆菌儿童分离株空泡毒素基因A的分型[J];广东医学;2013年20期

3 廖盛涛;张开元;兰春慧;;幽门螺杆菌CagA与胃癌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4年04期

4 禚苏;孔卫青;;桑青枯雷尔氏菌gsp G和gsp K基因的获取与生物信息学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5年03期

5 卫金歧;农高惠;陈美竹;丛云燕;伍百贺;黄雪平;;广东珠海地区幽门螺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耐药情况[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3年04期

6 王小玲;杜美林;村上和成;内田智久;樊建平;张立玮;刘俊英;王士杰;;东亚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J];临床荟萃;2014年03期

7 杨勇;刘惠亮;杨胜利;刘英;沈志奇;;阿托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年05期

8 胡素侠;张荣波;杨立新;程龙强;;幽门螺杆菌基因多态性及其致病机制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年23期

9 谢铁松;雷如军;邵义敏;杨靖;刘益国;;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形成中的作用机制[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4年01期

10 李秀明;从丽;张微;李一鑫;张楠;赵瑾;陶林;李锋;张文杰;;胃癌中Hp感染和Stat3活化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幽门螺杆菌cag致病岛cagI基因功能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2 廖亚玲;幽门螺杆菌的基因多态性和适应性定植的微进化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3 徐灿霞;幽门螺杆菌CagA~+菌株对胃上皮细胞间隙连接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郝彬;鳗弧菌Ⅵ型分泌系统(T6SS)的功能及调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5 高小攀;志贺氏菌VirB蛋白激活毒力基因转录的分子机理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6 杨莉;欧美杨溃疡病病菌(Lonsdalea quercina)N-5-1致病相关基因的鉴定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7 王明义;胃十二指肠疾病高发区幽门螺杆菌毒力分析及dupA(2499)基因功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4年

8 郭振华;嗜肺性军团菌效应蛋白Ceg14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9 谢立苹;幽门螺杆菌CagM、CagI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D];江苏大学;2012年

10 陈建国;幽门螺杆菌CagA/UreB口服减毒沙门氏菌活载体疫苗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见英;幽门螺杆菌中国菌株基因型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2 龚连喜;牙周炎、消化道疾病与口腔内幽门螺杆菌相关临床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1年

3 柳云恩;人胃粘膜幽门螺杆菌基因亚型检测及其与胃疾病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4 李玉红;乳香胶抗幽门螺杆菌成份活性评价与作用机理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5 莫辰;幽门螺杆菌CagA羧基端多态性分析及诱导AGS IL-8表达水平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6 段玲;苦豆子总碱及四种单体生物碱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吴良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成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相关性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2年

8 王钢;水通道蛋白3在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病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9 刘俊英;东亚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10 丁媛媛;不同疗程含呋喃唑酮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华,丛显斌,王忠惠,浦清江,吕景生,张贵彬;中国鼠疫菌外膜蛋白种类的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3年05期

2 夏金兰;欧阳叙东;张成桂;彭安安;王晶;;大肠杆菌外膜蛋白的分离及其双向电泳图谱的建立[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年02期

3 王远志;陈创夫;崔步云;曹旭东;张辉;;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019株外膜蛋白基因序列比较研究[J];疾病监测;2010年09期

4 余全,俞树荣,胡廷徽;Q热立克次体17kD外膜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7年01期

5 王斌,鲁晓晴,邵一鸣,曾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云南株外膜蛋白原核表达克隆的构建[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8年01期

6 宇捷,张明霞,金家贵,韩景芳,杨春;大肠杆菌外膜蛋白交叉保护抗原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01年03期

7 邱薇,孟佩云,尹惠琼,范泉水,李刚山,刘燕,王双印;赖型钩体弱毒株外膜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02年02期

8 缪汉强;李向阳;;沙门菌外膜蛋白的分子免疫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3年05期

9 刘丽梅,邵世和;幽门螺杆菌外膜蛋白与消化系疾病关系的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陈学勤;钱利生;;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霞;柴同杰;;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外膜蛋白免疫保护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朱德康;程安春;汪铭书;;五种血清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外膜蛋白特性比较及其免疫原性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三届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晓丹;曹三杰;冯峰;黄小波;文心田;;羊目无胆甾原体外膜蛋白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高明燕;徐步;龚建森;范建华;吕晓娟;刘学贤;胡茂志;;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与外膜蛋白型相关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振华;程安春;汪铭书;;沙门氏菌外膜蛋白分子免疫学研究进展[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郭晓雅;史皆然;邵成;师长宏;赵勇;吴昌归;;沙门菌外膜蛋白D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邱薇;孟佩云;尹惠琼;范泉水;李刚山;刘燕;王维祥;王双印;;三株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基因的比较[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犬学分会第十二次全国养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胡娟;李能章;周伟;夏天;彭远义;;牛支原体外膜蛋白的提取及其免疫活性分析[A];中国奶业协会第26次繁殖学术年会暨国家肉牛牦牛/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第3届全国牛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斐;曹永国;丁壮;;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的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王建昌;牛钟相;;绵羊肺炎支原体Y-98株外膜蛋白成分分析及其免疫试验[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毛芝娟;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主要外膜蛋白的克隆、表达和免疫原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邹凌云;外膜蛋白序列和结构辨识相关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惠长野;大肠杆菌K1致病株外膜蛋白T毒力相关功能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碧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外膜蛋白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欧阳叙东;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外膜蛋白的快速有效分离及双向电泳图谱的建立[D];中南大学;2008年

3 刘晓丹;目无胆甾原体分离鉴定及其外膜蛋白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4 颜艳;鸭疫里默氏杆菌外膜蛋白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5 刘兆宇;鸭疫里默氏杆菌不同血清型的外膜蛋白特性比较及免疫原性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6 朱德康;五种血清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外膜蛋白特性比较及其免疫原性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7 张振华;鸭致病性肠炎沙门氏菌外膜蛋白组成及免疫原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8 方夏云;副猪嗜血杆菌不同血清型外膜蛋白的免疫原性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9 刘霜;海水鱼类主要病原弧菌致病性及外膜蛋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10 鱼艳荣;表达两种不同外膜蛋白的禽大肠杆菌融合株的构建及初步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幽门螺杆菌CagA、VacA及外膜蛋白HomA、HomB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1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71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3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