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纳米二氧化硅抗肝癌细胞活性及其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3-11-27 19:00
  作为一种结构简单的纳米材料,纳米二氧化硅具有易于合成和进行表面修饰的特点,不仅被广泛地用于工业领域,还被用于诊断、造影和载药等生物医药领域。研究显示,纳米二氧化硅可以诱导一些正常细胞凋亡,从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细胞毒性。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纳米二氧化硅抗肿瘤活性研究还较少。 为了研究纳米二氧化硅(SNP)的抗肿瘤活性,本文选用了粒径为7 nm、20 nm和50nm的三种SNP颗粒,以人正常肝细胞L-02作为对照,考察SNP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毒性。研究结果表明,SNP的抗肿瘤活性与其粒径有直接联系,具有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20nm的粒子对肝癌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7nm的次之,50nm的最弱。当20nm的SNP浓度为160μg/ml时,可使HepG2的细胞活性在72h后降为18.5%。但是,SNP对L-02细胞活性的影响较小,只有当20nm和7nm的两种粒子浓度分别达到320和640μg/ml时,细胞活性才分别下降到81%和73%。与L-02细胞相比,20nm的SNP更容易进入HepG2细胞并分布于细胞核内,引起细胞凋亡。随着纳米二氧化硅作用浓度的上升,caspase-3的活...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概述
    1.2 纳米材料及其应用简介
        1.2.1 纳米材料简介
        1.2.2 纳米材料的应用简介
    1.3 纳米颗粒的生物安全性及细胞毒性研究
        1.3.1 纳米颗粒的生物安全性研究
        1.3.2 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研究
    1.4 纳米颗粒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1.5 纳米二氧化硅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1.5.1 纳米二氧化硅简介
        1.5.2 纳米二氧化硅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细胞株
        2.1.2 纳米二氧化硅
        2.1.3 生化试剂
    2.2 仪器与设备
    2.3 常用试剂及配制
    2.4 常用方法
        2.4.1 实验相关器材灭菌
        2.4.2 细胞培养方法
        2.4.3 细胞计数方法
        2.4.4 细胞总蛋白提取
        2.4.5 Bradford比色法测定蛋白含量
        2.4.6 蛋白电泳及Western Blotting
第3章 纳米二氧化硅特异性抗肝癌细胞HepG2活性研究
    3.1 概述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材料外貌表征TEM
        3.2.3 材料的FITC荧光标记及在细胞内分布
        3.2.4 细胞活性MTT实验
        3.2.5 细胞核染色(DAPI)
        3.2.6 Annexin Ⅴ-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测试
        3.2.7 细胞内Caspase-3表达量测定
        3.2.8 检测Bax、Bcl-2、p53、procaspase-9蛋白表达量变化的Western blotting实验
        3.2.9 细胞内ROS含量测定——DCFH-DA荧光探针
        3.2.10 细胞内GSH含量测定
        3.2.11 统计学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纳米二氧化硅的外貌表征
        3.3.2 纳米二氧化硅的细胞毒性
        3.3.3 纳米二氧化硅对细胞核形态的影响以及在细胞内分布情况
        3.3.4 纳米二氧化硅诱导HepG2细胞调亡
        3.3.5 纳米二氧化硅对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3.3.6 纳米二氧化硅对细胞内ROS以及GSH含量的影响
    3.4 讨论
第4章 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电位对其抗HepG2细胞活性的影响
    4.1 概述
        4.1.1 表面改性简介
        4.1.2 表面改性方法
        4.1.3 纳米材料表面改性的研究现状
        4.1.4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改性
        4.2.3 材料外貌表征TEM
        4.2.4 Zeta电位检测实验
        4.2.5 细胞毒性MTT实验
        4.2.6 Annexin Ⅴ-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测试
        4.2.7 统计学方法
    4.3 结果
        4.3.1 改性前后的纳米二氧化硅的Zeta电位表征
        4.3.2 改性前后纳米二氧化硅的TEM表征
        4.3.3 细胞毒性MTT实验结果
        4.3.4 Annexin Ⅴ-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测试
    4.4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本文编号:38683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8683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d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