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新型神经导管的制备及其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9-14 04:26
  周围神经组织由于其结构、功能复杂,一旦发生损伤则致残率高、预后差、治疗复杂,成为当前临床的一大重要难题。传统的自体神经与异体神经移植仍然是临床治疗周围神经缺损的常用方案,然而其本身的局限性极大的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神经组织工程的兴起为周围神经修复提供了新的方向。当前神经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支架材料、支架结构、神经细胞、神经因子、电刺激信号等几个方面。本研究从组织工程的支架、细胞和因子三大要素着手,提出制备三种新型神经导管支架。首先,聚吡咯(Ppy)因为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导电性能,利用其制备聚吡咯涂层神经导管支架,在支架材料上实现创新,同时结合电刺激信号进行体外研究;然后,仿生神经内膜结构,以纳米纤维海绵作为填充物制备纳米纤维海绵填充式神经导管支架,在支架结构上实现创新;最后,因为聚多巴胺纳米球(PDA NP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具备负载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能力,利用其介导NGF制备可缓释NGF的复合水凝胶填充式神经导管支架,同时在神经因子和支架结构上实现创新。具体来看,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部分:(1)以吡咯为单体,利用原位氧化聚合和静电纺丝技术...

【文章页数】:17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周围神经组织与神经组织工程
        1.1.1 神经组织结构与组成
        1.1.2 周围神经组织的缺损与再生
        1.1.3 神经组织工程及其对周围神经组织再生的意义
    1.2 神经组织工程的研究方向和热点
        1.2.1 支架材料
        1.2.2 支架结构
        1.2.3 神经细胞
        1.2.4 神经因子
        1.2.5 电刺激或者其他信号
    1.3 导电材料在神经组织工程上的应用
        1.3.1 神经组织工程上应用的导电材料
        1.3.2 聚吡咯导电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在神经组织工程上的应用.
    1.4 具有特殊结构的神经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与应用
        1.4.1 取向结构支架制备及其在神经组织工程的应用
        1.4.2 内部填充式支架的制备及其在神经组织工程的应用
    1.5 神经生长因子在神经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1.5.1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缓释体系
        1.5.2 聚多巴胺纳米球作为神经生长因子缓释载体的研究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1.6.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6.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6.3 本课题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导电聚吡咯涂层纳米纤维神经导管的制备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3 导电聚吡咯涂层PLCL/SF纳米纤维膜的制备
        2.2.4 导电聚吡咯涂层纳米纤维膜的测试与表征
        2.2.5 导电聚吡咯涂层纳米纤维神经导管的制备
        2.2.6 导电聚吡咯涂层纳米纤维神经导管的测试与表征
        2.2.7 动物实验
        2.2.8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导电聚吡咯涂层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流程
        2.3.2 导电聚吡咯涂层纳米纤维膜的表面形貌
        2.3.3 导电聚吡咯涂层纳米纤维膜的FTIR和XRD测试
        2.3.4 导电聚吡咯涂层纳米纤维膜的热稳定性和亲水性
        2.3.5 导电聚吡咯涂层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
        2.3.6 导电聚吡咯涂层纳米纤维膜的导电性
        2.3.7 导电聚吡咯涂层纳米纤维膜的降解性能及降解对其导电稳定性的影响
        2.3.8 电刺激条件下雪旺细胞在导电聚吡咯涂层纳米纤维膜上的增殖行为
        2.3.9 电刺激条件下PC12细胞在导电聚吡咯涂层纳米纤维膜上的分化行为
        2.3.10 导电聚吡咯涂层纳米纤维神经导管的制备和表面形貌
        2.3.11 导电聚吡咯涂层纳米纤维神经导管的XPS测试和导电性能
        2.3.12 动物实验手术前后神经组织的大体形貌观察
        2.3.13 术后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恢复评价
        2.3.14 术后大鼠再生神经的组织学染色评价
        2.3.15 术后大鼠再生神经的免疫荧光染色
        2.3.16 术后大鼠再生神经的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表征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纳米纤维海绵填充式神经导管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
        3.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3 纳米纤维海绵的制备
        3.2.4 纳米纤维海绵的形貌观察
        3.2.5 纳米纤维海绵的孔隙率测定
        3.2.6 纳米纤维海绵的孔径分布表征
        3.2.7 傅里叶红外(FTIR)表征
        3.2.8 循环压缩力学测试
        3.2.9 纳米纤维海绵填充式神经导管支架的制备
        3.2.10 纳米纤维海绵填充式神经导管支架的形貌表征
        3.2.11 纳米纤维海绵填充式神经导管支架的细胞增殖与渗透实验
        3.2.12 手术移植
        3.2.13 大鼠术后再生神经组织大体观察
        3.2.14 大鼠术后足迹分析
        3.2.15 大鼠术后肱三头肌湿重分析与Masson染色
        3.2.16 组织学染色
        3.2.17 免疫组化
        3.2.18 免疫荧光染色
        3.2.19 透射电镜分析
        3.2.20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纳米纤维海绵的制备流程
        3.3.2 纳米纤维海绵的表面形貌分析
        3.3.3 纳米纤维海绵的FTIR测试
        3.3.4 纳米纤维海绵的孔隙率和孔径分布分析
        3.3.5 纳米纤维海绵的压缩力学性能分析
        3.3.6 纳米纤维海绵填充式神经导管支架的制备
        3.3.7 纳米纤维海绵填充式神经导管支架的形貌表征
        3.3.8 纳米纤维海绵填充式神经导管支架的细胞相容性
        3.3.9 纳米纤维海绵填充式神经导管支架的细胞渗透表征
        3.3.10 动物实验手术前后神经组织的大体形貌观察
        3.3.11 术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评价
        3.3.12 术后大鼠再生神经的组织学染色评价
        3.3.13 术后大鼠再生神经的免疫组化分析
        3.3.14 术后大鼠再生神经的免疫荧光染色
        3.3.15 术后大鼠再生神经的透射电镜表征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聚多巴胺纳米球介导的可缓释NGF复合水凝胶填充式神经导管的制备和体外表征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
        4.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3 聚多巴胺纳米球的制备
        4.2.4 聚多巴胺纳米球的表征
        4.2.5 负载NGF聚多巴胺纳米球的制备
        4.2.6 负载NGF聚多巴胺纳米球的表征
        4.2.7 利用三维打印技术制备负载NGF水凝胶纤维填充式神经导管
        4.2.8 负载NGF复合水凝胶纤维填充式神经导管的形貌表征
        4.2.9 复合水凝胶纤维的体外降解性能研究
        4.2.10 复合水凝胶纤维填充式神经导管的体外生物学评价
        4.2.11 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聚多巴胺纳米球的制备和条件优化实验
        4.3.2 聚多巴胺纳米球的形貌观察与粒径分析
        4.3.3 聚多巴胺纳米球的红外和拉曼图谱分析
        4.3.4 负载NGF聚多巴胺纳米球的制备流程
        4.3.5 负载NGF聚多巴胺纳米球的形貌观察与粒径分析
        4.3.6 负载NGF聚多巴胺纳米球的红外和拉曼图谱分析
        4.3.7 NGF的包封率和载药率
        4.3.8 负载NGF聚多巴胺纳米球上的NGF缓释行为
        4.3.9 负载NGF聚多巴胺纳米球的生物相容性
        4.3.10 负载NGF的复合水凝胶纤维填充式神经导管支架的制备
        4.3.11 复合水凝胶填充式神经导管支架的形貌表征
        4.3.12 复合水凝胶纤维的体外降解性能
        4.3.13 复合水凝胶填充式神经导管支架的体外生物学研究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附录:主要缩写词
致谢



本文编号:3846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846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7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