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多发性硬化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发布时间:2018-05-25 01:42

  本文选题:多发性硬化 + 生活质量 ; 参考:《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年07期


【摘要】:目的评估多发性硬化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6年12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relapsing-remitting MS,RRMS)36例,继发进展性多发性硬化患者(secondary progressive MS,SPMS)2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发性硬化生活质量54项评分(Multiple Sclerosis Quality of Life-54 instrument,MSQo L-54)测试MS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认知功能、抑郁状态、疲劳、睡眠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结果 (1)RRMS组及SPMS组患者躯体生活质量(RRMS组58.62±16.32;SPMS组28.77±15.99,P=0.000)、精神生活质量(RRMS组57.33±16.72;SPMS组36.27±23.50,P=0.000)均有下降,SPMS组下降更明显。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与MS生活质量相关因素中,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处于第一位(β=-0.516,P0.001),其次为反应躯体化残疾程度的EDSS评分(β=-0.372,P0.001),第三位为疲劳评分(β=-0.250,P=0.002)。结论 MS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生活质量下降,SPMS患者更明显。EDSS评分、抑郁、疲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早期干预抑郁及疲劳,对于改善MS患者生活质量有益。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life (QOL) of multiple sclerosis (MS) patients and explore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Methods from July 2012 to December 2016, 36 patients with relapsed and remission multiple sclerosis (RMS) from July 2012 to December 2016, and 21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multiple sclerosis (MS) secondary to progressive multiple sclerosis (MS) were studied. Multiple Sclerosis Quality of Life-54 instrument MSQo L-54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MS patients, and all subjects were evaluated for cognitive function, depression, fatigue, sleep quality and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Results the quality of life (QOL) of RMS group and SPM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RMS group (58.62 卤16.32) and RMS group (28.77 卤15.9) and mental life quality of RMS group (57.33 卤16.72) and (36.27 卤23.50) P0.000).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core of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was the first (尾 -0.516% P 0.001), followed by the EDSS scale (尾 -0.372n P 0.001), and the third was fatigue score (尾 -0.250 P 0.002P). 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MS is low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SPMS. Depression and fatigue affect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Early intervention of depression and fatigue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MS.
【作者单位】: 河南省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分类号】:R74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康梅娟;刘晓加;王心宇;叶海霞;;多发性硬化患者生存质量量表-54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梅;多发性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状况、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弥兰;张杰文;许二赫;;多发性硬化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年07期

2 陈克龙;樊永平;;补肾化痰活血法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年09期

3 马秀云;刘建斌;张兰;朱秀杰;;基于学历视角的兰州市女性公务员生活质量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年14期

4 蔡景芬;吴茂铸;周海红;倪淑红;;Orem自理模式在多发性硬化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年2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雪彤;疲劳、认知及情感障碍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菊生,肖波,谢光洁,周文斌,杨欢;多发性硬化66例临床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2期

2 王薇薇,吴逊;多发性硬化合并癫痫发作[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6期

3 杨全玉,崔亚平,张晓曼;以头痛头晕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硬化10例报告[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4期

4 金友雨,金石;多发性硬化与误诊[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12期

5 马建军,孙翠萍,徐军,冯周琴;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年03期

6 曾可斌;多发性硬化治疗进展[J];重庆医学;2001年06期

7 曾可斌;多发性硬化的治疗[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1年11期

8 韦柠琳;多发性硬化误诊17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年09期

9 袁魁珍,邹琼,李汉玲;多发性硬化伴发作性瘙痒1例报告[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1年03期

10 崔元孝,袁倩,苏维展;多发性硬化的治疗[J];山东医药;2002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建玲;周列民;;多发性硬化伴发癫痫发作[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赖燕蔚;王建雄;;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次神经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杜鹃;付宏泰;;多发性硬化的免疫学发病机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尚晓玲;周莉;高颖;;关于多发性硬化病因探讨[A];2005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吴逢波;徐萍蓉;贾苹;李健;唐尧;;不同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A];2008年成渝药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陆正齐;朱灿胜;郑雪平;胡学强;;不同抗原和不同动物的多发性硬化模型比较[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漆伟男;刘芳;;以顽固性呃逆、呕吐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硬化1例报告[A];贵州省医学会第八届神经病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玲玲;;视觉诱发电位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A];2006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高波廷;胡晓晴;孙昌兰;唐荣华;王伟;;损害大脑灰质的多发性硬化13例报告[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徐娟;冀冰心;苏力;董会卿;刘聪艳;孙雪静;;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的可行性[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王雪飞;我国将建8个多发性硬化诊疗培训基地[N];健康报;2010年

2 胡德良;多发性硬化将有新疗法[N];健康报;2007年

3 靖九江;卫生部医政司与默克雪兰诺合作开展“中国多发性硬化诊疗培训项目”[N];中国医药报;2010年

4 实习生 王乐 记者 王春;我科学家探明多发性硬化免疫治疗机理[N];科技日报;2005年

5 仇逸;我国科学家探明多发性硬化免疫治疗机理[N];大众卫生报;2005年

6 ;Epstein-Barr病毒可增加患多发性硬化危险[N];医药经济报;2002年

7 ;我国研究多发性硬化病取得突破性进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8 姜澜;利比治疗早期多发性硬化获CHMP肯定[N];中国医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万利;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2 金范莹;多发性硬化患者临床特点的性别差异比较[D];浙江大学;2013年

3 杨帆;疏肝健脾固髓方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及机制的初步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4 刘启兵;中国汉族人群多发性硬化关联基因的筛选及FCRL3基因多态与多发性硬化相关性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5 宋桂芹;多发性硬化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基因芯片及PET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6 李磊;干扰素在格林巴利综合征和多发性硬化中的作用研究[D];哈尔滨医科大学;2011年

7 姜寿峰;蛋白质组学在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血清和脑脊液中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林艾羽;Sp3基因结构及其与多发性硬化遗传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9 张静;microRNA-155调节Th1/Th17细胞分化并与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相关[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10 唐乐梅;磁敏感加权成像、磁共振静脉成像及相位对比电影法对健康人与多发性硬化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献军;基质金属蛋白酶-9对多发性硬化复发诊断的临床意义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张雯静;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脊液白介素13表达及药物影响的临床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刘龙;Kappa游离轻链对多发性硬化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4 刘光云;多发性硬化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蒋艳;脊髓MRI对临床孤立综合征转归为多发性硬化的预测价值的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6 杨雪冬;多发性硬化患者头痛现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7 贾玉娟;不同干预措施治疗多发性硬化所致痉挛的网络Meta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8 王利娟;多发性硬化患者IL-17、IL-27水平的动态表达及意义[D];兰州大学;2016年

9 谢沁芳;多发性硬化相关治疗的系统评价[D];兰州大学;2016年

10 吴淼;干扰素β-1b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评估[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315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9315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f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