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0-13 16:18

  本文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靶控输注技术在乳腺手术麻醉中效能评价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青岛大学》 2009年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马福国  

【摘要】: 目的研究相同麻醉深度下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呼气末七氟烷浓度的影响,同时观察机体应激反应激素的变化,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临床使用价值。 方法40例ASAⅠ~Ⅱ级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七氟烷麻醉组;B组为单纯七氟烷麻醉组。麻醉诱导前,A组经皮穴位电刺激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穴30min,B组在手术室静置30min。然后两组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静注咪唑安定0.03mg/kg,芬太尼3μg/kg,乙托咪酯0.3mg/kg,维库溴铵0.1mg/kg,肌松完善后经口腔气管内插管。 麻醉维持:A组病人持续经皮穴位电刺激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穴,同时静脉连续输注瑞芬太尼0.15μg/(kg·min),持续吸入七氟烷维持;B组病人单纯静脉连续输注瑞芬太尼0.15μg/(kg·min),持续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 麻醉中监测项目:脑电图双频谱系数(BIS)、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呼气末二氧化碳(P_(ET)CO_2)、无创血压、心率、心电图,同时采静脉血监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血糖浓度。 监测时间点:分别在穴位刺激前(T_0)、切皮时(T_1)、开腹探查时(T_2)、开腹探查后30min(T_3)、开腹探查后60min(T_4)。 麻醉深度调控:两组病人术中瑞芬太尼量和BIS(40~50)相同,调整吸入七氟烷浓度维持相同的BIS,若血压波动超过基础值25%,静注瑞芬太尼20μg,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 结果1两组病人年龄、体重、性别、手术时间、出血量、BIS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2呼气末七氟烷浓度: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血流动力学(MAP、HR)变化:组间比较,两组病人MAP和HR在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T_1、T_2、与T_0时间点MAP和HR升高(P<0.05)。4血浆应激反应激素浓度变化:组间比较,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血糖在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T_1、T_2、与T_0时间点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血浆浓度升高(P<0.05),T_2、T_3、与T_0时间点血糖浓度升高(P<0.05)。5多元相关分析显示血压、心率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浓度正相关(P<0.05)。6 A组追加瑞芬太尼剂量与B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1经皮穴位电刺激能降低呼气末七氟烷浓度。2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麻醉药物,在全麻过程中有协同作用。3在相同BIS下,手术所引起的应激反应强度基本一致。4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趋势与血浆应激反应激素浓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能反应出手术所导致的应激反应强度。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246.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引言8-10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10-15
  • 1.1 主要器材10
  • 1.2 主要试剂10-11
  • 1.3 研究对象11
  • 1.4 研究方法11-14
  • 1.5 统计学处理14-15
  • 第二章 结果15-21
  • 2.1 A、B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15
  • 2.2 A、B两组病人呼气末七氟烷浓度比较15-16
  • 2.3 A、B两组血压及心率比较16-18
  • 2.4 A、B两组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血糖比较18-19
  • 2.5 血压、心率与血管紧张素Ⅱ、血浆皮质醉在相同时间点相关分析19-20
  • 2.6 术中追加瑞芬太尼剂量的比较20-21
  • 第三章 讨论21-24
  • 结论24-25
  • 参考文献25-26
  • 综述一26-36
  • 综述一参考文献32-36
  • 综述二36-44
  • 综述二参考文献41-44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44-53
  • 致谢53-55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司俊丽;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靶控输注技术在乳腺手术麻醉中效能评价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群红;针刺可减轻乳房大手术后的恶心、呕吐和疼痛[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5年04期

    2 唐云峰;;针刺麻醉下行拔牙术28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6年06期

    3 王祥瑞,杭燕南,孙大金,张马忠,许灿然;针刺对心脏手术病人功能调节的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1999年05期

    4 严惠昌,魏薇;针药结合麻醉在颅脑外科手术中规范化应用[J];上海针灸杂志;1999年06期

    5 高翔,江澄川,严惠昌;针药复合麻醉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J];上海针灸杂志;2000年04期

    6 周炜,王丽平,刘泓,边垠;头针对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2年01期

    7 童稳圃;周红;施伶俐;闵屹华;沈华;;针刺对肺癌手术患者肿瘤坏死因子的调节作用[J];上海针灸杂志;2006年02期

    8 何升学,陈建良,吕文,常义,刘宏毅,马俊,黄庆玖;针刺穴位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IL-8、sICAM-1含量的影响[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4年05期

    9 施静;针刺抗脑缺血性神经元凋亡作用与机制的研究[J];生理科学进展;1999年04期

    10 谢翠微;汤健;韩济生;;持续电针引起耐受及其与吗啡镇痛的交叉耐受[J];针刺研究;198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文权;中医药治疗肿瘤机制研究近况[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郭永明,梁宪如;针刺治疗脑缺血作用机制研究概况[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何宗宝;胡玲;沈晓明;朱齐超;;电针不同组合穴位对围绝经期大鼠生殖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的调节作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金肖青,林馨;针灸治疗中风的机理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5 郭森;朱江;赵淑敏;;针刺治疗实验性脑缺血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唐育民,秦必光,王焱林,胡北喜,尹志礼,万德宁;针刺复合安氟醚全身麻醉食管癌根治术临床报告[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7 秦必光,刘颖涛,李长根,任业川,张兰英,艾中立,彭晓云,白占勇;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下胆囊切除术临床总结[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8 诸毅晖,成词松,钟兰;从“穴位注射”研究看经络的“整合”功能[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李雷激;骆文龙;曾卫东;刘阳;苏俊波;;穴位电针对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中黏附分子CD56表达的影响[J];重庆医学;2006年24期

    10 莫芳萍;;针刺治疗颅脑损伤的研究概况[J];中国医药导刊;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铭军;张国刚;陈丽;张剑宇;;HANS辅助PCEA对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A];北医—哈佛麻醉与疼痛治疗论坛大会文集[C];2006年

    2 张子丽;彭磷基;宁飞;;针灸治疗癌性疼痛的新思路及新方法[A];针灸治疗痛症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邵广瑞;柳澄;王光彬;;应用PET-CT脑功能成像技术对足太阳膀胱经入脑后定位的实验研究[A];第二届医学影像山东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孟令占;罗玲;雷虹;郑卫琴;张琼;程俊;刘勇;邱敏;应坚;;黄芪注射液足三里注射对晚期肿瘤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A];第三届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张红星;周利;张唐法;;头针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血流量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A];全国针法灸法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暨脊柱病研究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5年

    6 邵广瑞;王光彬;宋磊;张伟;闫镔;;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脑功能成像技术对针刺委中穴的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孙玲;;头体针与推拿对缺血性中风脑血管功能影响的对比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五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周丽莎;王小月;;针灸防治亚健康状态的历史与现状[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裴建;刘志丹;傅勤慧;李海燕;余奇文;张冬青;;针灸调节荷瘤小鼠CD4~+CD25~+Treg细胞的效应和机理研究[A];第十三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经络分会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淑萍;高永辉;王俊英;乔丽娜;刘俊岭;;电针“扶突”、“合谷”等穴对大鼠脊髓背角痛感受神经元放电变化的影响[A];中国针炙学会经络分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培宇;不同穴位针刺对免疫抑制大鼠神经肽相关基因表达及免疫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王振宇;P物质在夹脊电针调控炎性痛大鼠神经—免疫网络中的作用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许能贵;针刺对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4 黄劲柏;急救穴刺血对脑梗塞急性期的作用及对缺血大鼠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5 董礼;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梗塞手针与电针刺激对比临床与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6 郭永明;“醒脑开窍”针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炎性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的影响[D];天津中医学院;2002年

    7 裴海涛;头穴针刺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IL-6、TGF-β1表达调节作用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8 穆艳云;针刺调节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免疫功能的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9 陈加俊;脑梗死后脑可塑性机制及针刺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吕梅;针刺结合SSRI_s类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艳;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魏科祥;针刺委中穴对颈内动脉末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陈林;针康法治疗颅脑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朱志中;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免疫抑制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由冬冶;夹脊电针对炎性痛大鼠脊髓P物质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王招福;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概况及哈尔滨市MSM艾滋病高危行为调查分析[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赵丽薇;经络段“放线法”治疗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中轴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王志宏;脑梗死患者血清、红细胞、血小板镁水平和血小板活化程度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0年

    9 程金莲;针刺对不同应激源所致免疫功能失调影响的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10 袁红;针刺任脉六穴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剑乔,陈云飞,刘元亮;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镇痛的作用途径探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2 王强,毛利民,韩济生;电针镇痛与经皮电刺激镇痛的比较[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0年06期

    3 招伟贤;;针刺如何在现代麻醉中有所作为[J];广东医学;2008年08期

    4 杨博;招伟贤;廖敏;林明;贺必梅;;静脉全麻中经皮穴位电刺激的镇痛效应测定[J];广东医学;2008年08期

    5 林丽丽;陈仲清;;BIS对外科危重患者镇静深度的监测作用[J];广东医学;2009年07期

    6 陈怀龙;王明山;王世端;;针刺麻醉的临床应用及前景展望[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6年06期

    7 王群红;针刺可减轻乳房大手术后的恶心、呕吐和疼痛[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5年04期

    8 谢才姣;何小京;;针刺麻醉复合颈丛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3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7年02期

    9 何承敏;中枢阿片肽介导不同频率电针镇痛作用的研究[J];华中医学杂志;1997年06期

    10 韩新生,吕建瑞,薛荣亮,丁晓英,李有才,张延均;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时机体应激反应的临床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少军;针刺对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元的调节规律及机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怀龙;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邝贤宣,辛育令,张树勋,李明远;复合针刺麻醉在胸外科的应用[J];北京医学;1981年06期

    2 李乃卿,赵文砚,张金城,密燕,王玉华;甲状腺针麻手术300例报告[J];北京中医;1984年01期

    3 汤健,韩济生;电针镇痛时大鼠脑和垂体内吗啡样物质活性的变化[J];北京医学院学报;1978年03期

    4 党耕町,张之虎,蒋建渝;上部颈椎手术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睡眠性呼吸抑制(附二例报告)[J];北京医学院学报;1979年03期

    5 祝元祥,管小滨,崔瑞耀,朱鹤年,张崇理;β内啡肽的抗血清制备及其放射免疫测定[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6年05期

    6 郑健,刘祚周,张基谟,廖维宏;兔脑缺血时体感诱发电位的改变及胞二磷胆碱作用的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7 林建,邵淑琴;兔脑局部缺血后脑组织ATP酶活性及SEP、TCD改变[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8 杨卫东;外科手术中CRP检测应用的探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刘秀文;谢荣;;组织氧合及氧供—氧耗关系[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2年05期

    10 富宁,朱迅,杨贵贞;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及其生物学意义[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8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树春;刘兴敏;;七氟烷对女性患者压力反射敏感性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佘高明;谢红;张力元;王琛;;七氟烷对成年大鼠行为学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1年14期

    3 唐菲;於建鹏;;丙泊酚与七氟烷用于无痛人流术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8期

    4 张彩;杨华元;曹海涛;;TEAS缓解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11年06期

    5 李查兵;;七氟烷吸入预防阑尾牵拉反应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16期

    6 袁红;;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在小儿扁桃体手术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0期

    7 葛云芬;胡双飞;;七氟烷对罗库溴铵起效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1年06期

    8 王东岩;王玉良;邢继杰;王斌;;针刺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年07期

    9 张伟;张卫;;脑电双频指数指导快通道麻醉在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年05期

    10 阿合买提;;七氟烷与氯胺酮联合异丙酚麻醉在小儿扁桃体手术中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树春;刘兴敏;;七氟烷对女性患者窦房结功能及压力反射敏感性的影响[A];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杨平亮;黄蔚;;七氟烷对拇内收肌收缩力的影响[A];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3 周美艳;张明阳;刘亚君;戴体俊;;鞘内注射和侧脑室注射七氟烷对小鼠抓力的影响[A];全国第一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暨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安立新;李锦;任秀君;刘韫宁;王保国;;不同穴组电针对七氟烷麻醉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针刺麻醉针刺镇痛及针刺调整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龚俊松;李立环;姚允泰;方能新;周程辉;李华同;;不同七氟烷缺血处理方式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周美艳;张明阳;刘亚君;戴体俊;;鞘内注射和侧脑室注射七氟烷对小鼠抓力的影响[A];转化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明显;叶开升;金曼;蔡淦;;经皮穴位电刺激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A];第三届江浙沪中西医结合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8 冷其艳;徐慧高;;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A];江苏省第二届头颈肿瘤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度省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头颈肿瘤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9 孙强;俞燕;吴波;;七氟烷和丙泊酚在唇腭裂患儿麻醉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唇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邱晓东;景亮;;吸入麻醉临床应用进展(继续教育)[A];第十五次长江流域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中南六省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湖北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斯媛;[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2 记者 嵇晨;[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3 深圳商报记者 胡佩霞;[N];深圳商报;2011年

    4 程凯;[N];华夏时报;2011年

    5 陈金明 王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6 ;[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刘琦;[N];通信产业报;2002年

    8 记者 朱周良;[N];上海证券报;2011年

    9 记者 严婷;[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10 ;[N];国际商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宽;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王海莲;七氟烷预处理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吴灵潝;丙泊酚、七氟烷对重症心瓣膜病心内直视术的心肌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张玲;视网膜脱离患者生存质量及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手术镇痛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杨谦梓;Notch信号通路在七氟烷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6 林雪;持续靶控输注丙泊酚在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7 方能新;七氟烷缺血后处理的离体大鼠心肌保护作用与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和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相关性的信号转导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8 王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室快通道麻醉研究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的比较[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9 柴军;七氟烷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后组织通透性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10 李恒;七氟烷后处理激活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补救酶途径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福国;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9年

    2 高亚利;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病人全麻诱导中的应用及BIS、AAI的变化[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3 胡自惠;七氟烷的工艺和质量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晓欣;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在体心脏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李婧;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在体心肌抗氧化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赖忠盟;七氟烷后处理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远期神经学预后及机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7 马金凤;七氟烷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单瓣膜置换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D];山东大学;2010年

    8 成忠平;骶管阻滞对小儿七氟烷最低肺泡清醒浓度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9 梁思;艾司洛尔与小剂量芬太尼对七氟烷诱导气管插管过程BIS及NI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9年

    10 朱玲玲;七氟烷不同吸入浓度与时间对新生大鼠认知功能的远期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靶控输注技术在乳腺手术麻醉中效能评价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9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139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6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