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Ⅰ类与Ⅱ类均角骨面型上颌磨牙后间隙的测量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29 19:22
  目的:对比头颅侧位片(Cephalogram,CEPH)与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测量磨牙后间隙的可靠性。利用CBCT三维测量方法,对比Ⅰ类与Ⅱ类均角骨面型上颌磨牙后间隙,对骨性Ⅱ了解上颌磨牙后间隙的解剖结构与其可用于磨牙远移的临床实现率之间的关系,分析骨性Ⅱ类上颌前突患者磨牙远移的上颌解剖极限。指导临床正畸医生更好的利用推磨牙向后的方法治疗轻中度骨性Ⅱ类。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正畸科需CEPH及CBCT资料,由同一位影像科技术人员使用同一台设备进行CBCT扫描,并拍摄CEPH。分别对CEPH及CBCT左右侧磨牙后间隙的长度与高度进行三次标定测量,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检验数据的分布特征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检验三次测量之间的一致性,比较两种测量方法的可靠性;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将CBCT左右侧磨牙后间隙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对比同一试验对象左右侧磨牙后间隙的一致性;再将左右侧测量值取平均值与CEPH所得数据进行比较,观察两种测量方法所得磨牙后间隙差异性。对68例共136侧上颌骨后段CB...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上颌磨牙后间隙测量方法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影像收集
        1.3 测量方法
        1.4 测量指标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同一操作者三次测量可信度检验
        2.2 CBCT左右侧磨牙后间隙对比
        2.3 CBCT与 CEPH磨牙后间隙对比
    3 讨论
        3.1 CBCT与 CEPH测量磨牙后间隙可靠性均较高
        3.2 利用CBCT可以获得更多三维信息
    4 结论
第二部分 骨性Ⅰ类与骨性Ⅱ类上颌磨牙后间隙对比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特征
        2.2 不同性别间磨牙后间隙对比
        2.3 基于牙尖线的骨性Ⅰ类和骨性Ⅱ类磨牙后间隙对比
        2.4 基于矢状线的骨性Ⅰ类和骨性Ⅱ类磨牙后间隙对比
    3 讨论
        3.1 上颌磨牙后间隙的临床意义
        3.2 指导推磨牙向后矫治技术的应用
        3.3 磨牙后间隙主要影响因素
        3.4 骨性 I 类与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磨牙后间隙差异
    4 结论
        4.1 骨性I
        4.2 磨牙后间隙在不同水平测量所得的值不同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876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3876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c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