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Nanog和CD133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7-03-28 05:09

  本文关键词:Nanog和CD133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卵巢上皮性肿瘤(ovarian epithelial tumor)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卵巢肿瘤,占卵巢恶性肿瘤的85%~90%。而卵巢上皮性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85%~90%,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部卵巢癌早期的临床症状不明显,患者一旦确诊多数已属于中期或者晚期,造成了易复发、预后差、死亡率高的现状,严重威胁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研究针对卵巢癌的有效、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胚胎干细胞内新发现的一种转录因子称为Nanog,属于ANTP类NK家族基因,定位于12p13·31,全长7.84Mb,是多能型干细胞和全能性干细胞的标志物之一,对细胞的亚全能性以及干细胞自我更新增殖都具有一定的调节和控制能力,可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工具。CD133是一个高度保守的抗原,分子量为120k Da,由865个氨基酸组成的跨膜糖蛋白,基因定位于4p15·32。可选择性的表达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骨髓、神经干细胞以及内皮祖细胞。研究表明CD133肿瘤干细胞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并发现其表达与多种癌干细胞密切相关,认为其表达异常与肿瘤的恶性表型和浸润能力有关。本实验拟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SP法)检测卵巢上皮性癌中Nanog和CD133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而为卵巢癌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我院2012年09月至2013年12月间的卵巢手术患者卵巢上皮性癌组织标本60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癌46例,粘液性囊腺癌13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1例)。收集同期术后病理证实为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标本20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瘤13例,粘液性囊腺瘤7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20例为对照组。依照国际妇产科联盟手术-病理分期(FIGO,2009)标准,按组织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统计研究。2标本采集:术后采集卵巢病变组织,约l x l x lcm大小,生理盐水冲洗后至10%福尔马林溶液中,室温固定48h以上,然后进行脱水、石蜡包埋等。3检测指标及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即SP法)对三组标本做阳性和阴性对照进行检测,光镜下观察标本的阴性和阳性结果,对卵巢恶性肿瘤中CD133和Nanog的表达行相关性检测。4数据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两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取α=0.05作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Nanog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良性上皮性肿瘤、上皮性癌的阳性率为20%、3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减低,Nanog蛋白阳性率逐渐升高;随临床分期的增加,Nanog蛋白阳性率逐渐升高。Nanog在高、低年龄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7%和87.5%,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nog在有淋巴转移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7.5%,在无淋巴转移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8.5%,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2 CD133蛋白在卵巢正常组织、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上皮性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5%、50%、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减低,CD133蛋白阳性率逐渐升高。随临床分期的增加,CD133蛋白阳性率逐渐升高。CD133在高、低年龄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和60.4%,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CD133在有淋巴转移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2.5%,在无淋巴转移组织中阳性率为59.6%,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3应用Spearman对Nanog与CD133表达的相关性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结论,Nanog与CD133在卵巢上皮性癌中表达成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68,P0.05。结论:Nanog和CD133的表达由正常的卵巢组织到癌组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分期升高而阳性率升高。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如果Nanog和CD133二者联合检测可能更有利于发现二者在卵巢癌发展过程中的演变规律,为卵巢癌患者早期诊断、减少不良预后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卵巢癌 良性上皮性肿瘤 Nanog CD133 免疫组化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7.31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英文摘要7-10
  • 英文缩写10-11
  • 前言11-13
  • 材料与方法13-16
  • 结果16-18
  • 附图18-19
  • 附表19-22
  • 讨论22-25
  • 结论25-26
  • 参考文献26-30
  • 综述 Nanog和CD133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30-47
  • 参考文献42-47
  • 致谢47-48
  • 个人简历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玉春,徐允芳,王春芹,孙治香,刘维婵,李树芳;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卵巢恶性肿瘤[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0年04期

2 杨仙卿,许剑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恶性肿瘤[J];浙江预防医学;2000年11期

3 张爽;;卵巢恶性肿瘤的妇科外表现——附31例临床分析[J];医学研究通讯;2000年01期

4 李U,

本文编号:271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71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7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