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在晚期子宫颈癌初治中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1 20:08

  本文关键词: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在晚期子宫颈癌初治中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子宫颈癌主要治疗手段为放射治疗及手术治疗。同步放化疗是晚期子宫颈癌主要的治疗方法,已有资料表明放疗同步化疗可提高子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放疗剂量大小直接关系着子宫颈癌的预后,只有达到根治性放疗剂量,才能彻底消灭癌肿。正常组织耐受射线有一定限制,常规放疗对于晚期患者而言,是无法达到肿瘤根治的剂量。近年新兴的三维适形放疗(3-dimensional conforml radiotherapy,3D-CRT)技术理论上是使高剂量放射线的分布与肿瘤形态在三维方向上一致,从而使放射线可以最大限度的集中在肿瘤的区域内。而理论上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技术是在3D-CRT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做到使射野内各点的输出剂量能按临床要求进行调整,使其周围正常组织或器官的受量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之内,能更好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提高治疗效果。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生存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对我院(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晚期子宫颈癌实施的3D-CRT和IMRT治疗效果的回顾性分析,为IMRT技术在晚期子宫颈癌的治疗中应用进一步提供参考。[目的]观察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和(或)腹主动脉胖淋巴结转移的晚期子宫颈癌患者3D-CRT+同步化疗(对照组)和IMRT+同步化疗(观察组)的疗效、预后和毒副反应,分析调强放射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子宫颈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伴淋巴结转移的晚期宫颈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临沂市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并首次治疗的ⅡB~ⅢB期伴盆腔淋巴结转移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晚期子宫颈癌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年龄最小26岁,最大73岁,中位年龄48.5岁。鳞状细胞癌45例、腺癌16例、腺鳞癌7例,ⅡB期9例,ⅢA期17例,ⅢB期42例,其中盆腔淋巴结转移35例,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13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伴盆腔淋巴结转移20例。采用体外盆腔放疗+后装治疗+IMRT(或3D-CRT)+顺铂化疗治疗方案。采用3D-CRT治疗的设为对照组(32例),采用IMRT治疗的设为观察组(3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近期不良反应、1、2、3年生存率、生存分析和远期并发症,用SPSS20.0软件对两组资料与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治疗结束4周后评估近期疗效:3D-CRT治疗的对照组(32例)近期完全缓解68.8%(22/32),部分缓解21.9%(7/32),稳定6.3%(2/32),进展3.1%(1/32),有效率90.6%(29/32);IMRT治疗的观察组(36例)近期完全缓解72.2%(26/36),部分缓解22.2%(8/36),稳定2.8%(1/36),进展2.8%(1/36),有效率94.4%(34/36),两组的近期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363,P=0.660). K-M (Kaplan-Meier)法推算3D-CRT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20%(26/32)、62.5%(20/32)、46.90%(15/32),IMRT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4%(34/36)、83.3%(30/36)、66.7%(24/36),两组的生存率未见有统计学差异(x2=0.259,P=-0.878)。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宫颈肿瘤体积与预后相关。两组近期不良反应比较,血液系统毒性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上消化道反应、急性下消化道反应、急性生殖泌尿系统反应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2.59,P=-0.01;Z=2.906,P=-0.004;Z=3.479,P=-0.001)。后期放射损伤比较,小肠、大肠、膀胱迟发性放疗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83,P=-0.013;Z=2.973,P=-0.03:Z=2.287,P=-0.022)。[结论]1.3D-CRT组和IMRT组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性,提示3D-CRT和IMRT都能很好的控制扩展的淋巴结,提高近期疗效。2.3D-CRT组和IMRT组两组患者1、2、3生存率级及生存曲线无明显差异,提示3D-CRT和IMRT治疗效果相似。3.IMRT组患者急性不良反应和后期放射损伤总体低于3D-CRT组,IMRT能更好的保护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 OAR),减少副反应。4.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宫颈肿瘤体积是影响预后独立因素。
【关键词】:晚期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同步放化疗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疗 预后 副反应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33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英文略语表11-13
  • 前言13-15
  • 材料与方法15-22
  • 结果22-30
  • 讨论30-36
  • 结论36-37
  • 参考文献37-42
  • 综述42-50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1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福香;朴金霞;苏清秀;张矛;;不同剂量顺铂周化疗治疗ⅡB期~ⅣA期宫颈癌的疗效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2期

2 黄曼妮;;宫颈癌的放射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年12期

3 陈真云;薛莉;盛修贵;;宫颈癌治疗后主动脉旁淋巴转移调强放疗剂量学研究及临床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4年16期

4 李U

本文编号:260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60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e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