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DTI和BOLD-fMRI对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预后判断及运动功能重组的纵向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14 14:41
  目的:探讨FA值、ADC值在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病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分析FA值、ADC值的变化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通过局部一致性方法观察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不同脑区的ReHo的变化情况,以及纵向评估不同时期大脑运动功能重组及功能恢复的规律。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在神经内科治疗的37例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及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及对照组均行常规MRI扫描及静息态BOLD-fMRI、DTI扫描。选取其中梗塞位置位于基底节区、脑干的于急性期行一次常规MRI扫描及静息态BOLD-fMRI、DTI扫描的患者23例作为A组,由于病例缺失,只有16例患者分别在3d内、两周及四周左右时以同样方法行该检查,以此16例作为B组。 BOLD-fMRI数据通过AFNI软件进行预处理,采用局部一致性(ReHo值)的方法来反映整个大脑脑区自发活动。另外将DTI数据进行后处理,分别测量对照组、患者病侧病灶区及健侧相应区域的FA值及ADC值,并重建FA图、方向编码彩色图、双侧白质纤维束纤维束图。分析患者组病侧和健侧相应区FA值及ADC值及不同时期的差异。 结果:DTI由...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病例一,男,43岁,左侧丘脑区急性期缺血性脑梗塞

图1病例一,男,43岁,左侧丘脑区急性期缺血性脑梗塞

CDEF图1病例一,男,43岁,左侧丘脑区急性期缺血性脑梗塞。A为DWI图,梗塞灶呈明显高信号;B为DTT图,图像显示梗塞侧皮质脊髓束较对侧明显减少,并远离病灶。C为彩色ADC图;D为彩色FA图;E为ADC图,梗塞灶呈低信号。F为FA图,FA图上病灶呈低信号,显示不明显


图2病例一,A、C、E分别为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的DWI图,病灶由高信号逐渐变淡、消失

图2病例一,A、C、E分别为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的DWI图,病灶由高信号逐渐变淡、消失

55EF图2病例一,A、C、E分别为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的DWI图,病灶由高信渐变淡、消失。B、D、F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的皮质脊髓束图,病侧脊髓束由逐渐增加。


图3病例二,女,63岁,脑干左侧急性期缺血性脑梗塞

图3病例二,女,63岁,脑干左侧急性期缺血性脑梗塞

56EF3病例二,女,63岁,脑干左侧急性期缺血性脑梗塞。A为DWI图,梗塞灶呈明显高;B为DTT图,图像显示梗塞侧皮质脊髓束较对侧明显减少,部分穿过病灶。C为彩色A;D为彩色FA图;E为ADC图,梗塞灶呈低信号。F为FA图,FA图上病....


图4病例二,A、C、E分别为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的DWI图,病灶由高信号逐渐变淡、消失

图4病例二,A、C、E分别为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的DWI图,病灶由高信号逐渐变淡、消失

57EF图4病例二,A、C、E分别为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的DWI图,病灶由高信号渐变淡、消失。B、D、F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的皮质脊髓束图,病侧脊髓束由稀逐渐增加。



本文编号:3898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3898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4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