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电离辐射诱导旁效应的另一种机制

发布时间:2016-11-03 18:09

  本文关键词:外泌体—电离辐射诱导旁效应的另一种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苏州大学》 2014年

外泌体—电离辐射诱导旁效应的另一种机制

陈纤  

【摘要】:目的: 首先验证电离辐射是否在H460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诱导经培养液介导的旁效应;进而探索除细胞间隙连接和可溶性分子两种信号介导方式外的新的旁效应信号介导机制。在文献调研与预实验基础之上,探索外泌体是否为电离辐射诱导旁效应的一种介导机制。 方法: 采用条件培养液转移的方法,,以DNA损伤、微核形成和克隆形成为指标,检测X射线在H460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诱导经培养液介导的旁效应。采用差速离心法从未辐照和辐照后的H460细胞培养液中提取、纯化外泌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激光粒度仪分析粒径分布,并用Western Blot检测其标志蛋白hsp90β的表达。另外,检测不同照射剂量以及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分泌外泌体的粒径分布。通过荧光探针共定位实验观察外泌体进入接收细胞。采用结晶紫实验检测外泌体对接收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检测外泌体对接收细胞微核形成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为探索外泌体中的RNA是否对引起接收细胞产生生物学变化发挥重要作用,预先将RNA酶与外泌体孵育以灭活外泌体内RNA,去除残留RNA酶后,将外泌体加入接收细胞中,观察接收细胞微核形成率的变化。本研究采用Origin8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作图,采用Student’s t-test进行统计学比较,当p值小于0.05时,认为两比较组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全部数据均来源于最少三次独立重复实验,用平均值±标准方差表示。 结果: 1.条件培养液介导电离辐射旁效应。相对于未受照射条件培养液(SCM)转移组,将5Gy X射线照射后1小时的H460细胞条件培养液(RCM)转移到未做任何处理的旁效应细胞,旁效应细胞微核形成率增加了80%,克隆形成率降低了13%。相对于未受照射条件培养液(SCM)转移组,将5Gy X射线照射后18小时的H460细胞条件培养液(RCM)转移到未做任何处理的旁效应细胞,旁效应细胞微核形成率增加了3.5-5倍,克隆形成率降低了8.3%,DNA损伤增加了18%。并且,无论1小时还是18小时条件培养液转移,5Gy X射线照射后的条件培养液和10Gy X射线照射后的条件培养液产生的微核形成率没有明显差别。 2.外泌体的分离和鉴定。采用差速离心法,可以简便、快速地获得外泌体。透射电镜下可见典型的外泌体“盘杯状”特征,大小在30-150nm。进一步通过WesternBlot检测普遍接受的外泌体标志物Hsp90β,确证提取物为外泌体。不管是否受到照射,H460细胞均分泌外泌体,但是在两种情形下细胞分泌的外泌体的粒径分布却完全不同。并且,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尺寸依赖于细胞受照剂量和照射后培养时间。 3.外泌体与H460接收细胞的相互作用。将用荧光探针分别标记的外泌体与接收细胞共培养30分钟后,观察到从未受照射和受照射细胞培养液提取的外泌体均可迅速进入H460接收细胞中,可能是通过膜融合的方式。 4.从条件培养液提取的外泌体可诱导接收细胞产生生物学效应。加入从未受照射细胞培养液提取纯化的外泌体不改变接收细胞的微核形成率,然而,从受照射细胞培养液提取纯化的外泌体使接收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增加了两倍。用RNA酶预先除去外泌体中RNA,再将此外泌体加入接收细胞,之前观察到的细胞受照后条件培养液中提取的外泌体使接收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增加的生物学效应消失。另外,不管是否受照,与新鲜培养液对照组相比,H460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均能促进接收细胞增殖(增加11%左右)。但是,不管是否受照,与新鲜培养液对照组相比H460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均不影响接收细胞的克隆形成率。 结论: 1.X射线可在H460细胞中诱导经培养液介导的电离辐射旁效应。 2.不管是否受到照射,H460细胞均分泌外泌体,但是两种情形下外泌体的粒径分布却完全不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尺寸依赖于细胞受照剂量和照射后培养时间。 3.外泌体可能通过膜融合的方式进入H460接收细胞。 4.外泌体可能是电离辐射旁效应的一种介导机制,并且其中RNA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旁效应信号分子。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30.5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承熊;多聚(ADP-核糖)在哺乳类细胞辐射反应中的作用[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1986年01期

2 田生礼,李健超,刘及;电离辐射对免疫活性细胞及白细胞介素产生的影响[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1990年04期

3 范冰;电离辐射对NF-kB的影响[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95年06期

4 王宗烨,徐维邦,宋淑军;电离辐射对骨与软骨的损伤[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6年03期

5 陈沙力;蛋白质-DNA相互作用与辐射诱导的基因转录[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96年02期

6 寇庆河;宋聚忠;吴健华;彭涛;;寒冷复合电离辐射对小鼠活存率的影响[J];沈阳部队医药;1998年06期

7 刘建军;大脑发育和电离辐射[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99年02期

8 张卫;电离辐射与人类皮肤肿瘤[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99年03期

9 刘雪琴,金芳华,杨新霞,许冰霞,骆日佑,温祝堂,林乃杰;医疗用品电离辐射消毒灭菌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年02期

10 范才,张建军,李秀丽,徐莉,陈卫辉,鞠桂芝;电离辐射对小鼠组织金属硫蛋白-1mRNA表达的影响[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益和;魏伟奇;陈新弟;;福建省电离辐射在医学领域的应用[A];福建省第十次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施恩波;;电离辐射-X射线和γ射线的计量[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全国现代医疗仪器设备计量管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杨昆;徐文贵;孟洪琪;凌翎;陈强;范洪学;;电离辐射对胎鼠皮肤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作用的影响[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高识;马庆杰;郝继龙;谷树严;;电离辐射对大鼠角膜碱烧伤所致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A];第四届全国中青年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刘青杰;李玉文;封江彬;陆雪;陈德清;;电离辐射诱导人线粒体DNA缺失和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芦春林;杨业鹏;阮明;孙菲;杜珩;刘景院;洪敏;;热与电离辐射复合对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7 徐勇;杨鲁静;;电离辐射与儿童恶性肿瘤关系[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史春梦;程天民;屈纪富;;电离辐射对伤口局部核转录因子NF-κB及炎症因子TNF-α和IL-1的含量与活性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三次全国中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杨宗渠;朱军;陈海军;党从军;刘克波;周杰;王允;;电离辐射对食品食用及工艺品质的影响[A];第6届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祝淑钗;刘志坤;杨洁;苏景伟;王玉祥;沈文斌;李娟;;53BP1基因沉默对食管癌细胞照射后细胞周期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集团公司安环局 职业病防治中心 供稿;[N];中国石化报;2010年

2 ;[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本报记者 刘艳芳 整理;[N];中国食品报;2010年

4 空军总医院干部病房主任医师 侯晓平;[N];健康时报;2009年

5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李安民 整理 张献怀;[N];健康报;2010年

6 王敏;[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7 希望;[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8 谢应朗;[N];健康报;2006年

9 记者  毛黎;[N];科技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曾星;[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峰;电离辐射诱导T淋巴细胞损伤的核内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枫;电离辐射诱导细胞周期检查点蛋白p27~(Kip1)表达及其调控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3 刘超英;电离辐射与腺病毒介导的白细胞介素-12基因联合治疗Lewis肺癌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周建华;电离辐射对免疫细胞信号转导分子和T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章波;电离辐射致肠上皮损伤与修复相关蛋白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6 马云志;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理论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关志伟;小剂量电离辐射下细胞表面膜受体EGFR和相关信号传导途径MAPK的放射生物学效应[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8 王英超;乳腺成体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及乳腺癌细胞模型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5年

9 沈波;RNA干扰对survivin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李华;小剂量电离辐射与染色体不分离的关系及其机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明佳;~(60)Co照射后巨噬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2 陈学华;不同剂量辐射对豚鼠鼻粘膜损伤及血清IL-1、IL-6、TNF-α变化的实验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5年

3 董娟聪;电离辐射对小鼠免疫细胞间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4 焦本蒸;分割剂量电离辐射对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0年

5 邓鹏;丙酸氟替卡松对豚鼠鼻黏膜辐射损伤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6 贾海泉;大豆异黄酮对辐射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7 王凯;腹部照射对小鼠肾上腺的放射生物学效应[D];青岛大学;2007年

8 杨剑;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致AHH-1细胞旁效应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9 李海军;细胞粘附分子与辐射剂量关系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10 薛春洪;染料木黄酮雌激素效应对辐射损伤小鼠防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本文关键词:外泌体—电离辐射诱导旁效应的另一种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3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63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e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